摘要:现代儿童是伴着电视出生成长的一代,电视是他们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少儿电视新闻是各少儿频道重要的自办节目之一,在少儿频道发展的两年多时间里,它始终以一个不成熟的电视节目形态存在。本文在考查了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现状后,分析了它在“成人化”创作理念、新闻内容、参与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少儿电视新闻中少儿受众群体这一角度探索一档好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应具备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少儿新闻;现状;问题;发展策略
随着近两年来劲吹全国的少儿频道开播旋风,少儿新闻作为一种主要的节目形态出现在电视荧屏,少儿电视节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传统定义电视新闻是借助电视传播的视听符号,对变动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少儿电视新闻由于有明确的报道对象和接受对象,因此其定义可以表述为:少儿电视新闻是借助电视传播的视听符号。【1】以“少儿”(4~14岁)为特殊受众能够并乐于接受的表现形式,对少儿关心的变动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一、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存在问题
1、狭窄的节目内容——没有充分照顾少儿对外部世界的渴望
综观儿童电视新闻的内容,目前少儿电视新闻内容主要可以分几大类:一是校园新闻,发生在校园里的大事小事;二是少儿人物新闻;三是社会新闻,即校园外发生的与少儿有关、有少儿参与或者少儿较关心的新闻;四是知识性或服务型新闻。可以发现新闻主要局限在少儿生活的领域,而且多表现为对孩子课余生活的捕捉,例如:在2005年2月26日的《少儿新闻》节目中,采集了北京、河南、新疆等地的少儿的课余生活,包括科技展、读书会等,但丝毫没有涉及当日发生的国际国内时事。少儿生活固然是他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但不是全部,如果只围绕少儿生活展开,也造成了该栏目取材的单一和视野的狭窄,进而导致作为少儿新闻节目灵魂的“指导性”的减弱。
2、成人化的表达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少儿的情趣
“成人化”一直是我国少儿节目的通病和致命弱点。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主创人员是成人。在语言使用上,成人化倾向较为严重。少儿在新闻里所说的是和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话。许多小主持人或是刻意模仿成人的动作神态,或是故意做出很夸张的成人动作,或是死记硬背编导所教的成人化的语言。如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老豇豆新闻联播》的小板块“小豇豆新闻发布会”中,有一个才六七岁大的小主持人叫小豇豆,常常做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他时不时地蹦出“你有没有文化”,“有毛病的”,“搞不灵清”的语句。乍一听可能会觉得挺有趣,但是这些语言、说话的语气和动作明显与少儿的年龄不符。
3,少儿言论的缺失——没有充分重视少儿参与热情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积极参与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式。少儿新闻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不强,一直是少儿新闻节目的巨大缺陷。儿童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受众群体,其乐于参与的天性在目前的儿童新闻电视中却难以得到发挥。在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形态的少儿电视新闻中,儿童大多都是“沉默的被关怀者”。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声音,这种现象同样体现在少儿电视新闻节目中。在节目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制作中鲜有少儿的参与,少儿对新闻的建议和创想都无法得到表达。很多情况下,他们只是成人声音的传声筒。事实上,在现在的信息社会里,孩子们接收信息的范围及能力常常是超出我们想象的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甚至是一些重大的社会新闻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具魅力的,可惜的是,他们的声音却常常被忽视。如果少儿电视新闻无法为少儿提供展现自己、发表意见的平台和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的话,那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无疑会降低小观众对节目的喜爱和依赖。
三、我国少儿需要什么样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
1、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拓宽领域,不能只局限于“少儿”世界
儿童电视新闻在题材的选择上必须是当前儿童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关注的问题也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无非是衣、食、住、行、玩和学习,其实,只要是与他们相关的,他们就关心。有些人认为儿童并不关心国家大事是错误的,比如,每年的“两会”,许多学生就非常关注教育改革问题。其实,儿童电视新闻并不排斥重大的新闻事件,关键在于怎样用孩子的视角来挖掘那些新鲜、生动的事件和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映这些新闻,从而让儿童真正的理解这些新闻。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儿电视新闻”的内涵应该是“适合少儿接受的新闻”。在每天发生的新闻中,从国家大事到世界风云、从经济规划到体育赛事、从社会逸事到科技动态,都有适合儿童接受的内容,都能增强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儿童生活本身的新闻仅仅是众多可以选择儿童电视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少儿心理需求
童真、童趣是少儿电视节目最重要的风格特点,少儿电视新闻是少儿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必须具备这一特点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充满童真童趣指的是节目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要走进儿童、贴近儿童、反映儿童的真实生活和他们独特的生活情趣。也就是说,少儿电视新闻与成人电视新闻不同,必须说儿童话、让儿童说话、要拍摄儿童生活的真实细节和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一切。所以要让少儿电视新闻充满童真、童趣,既要从形式上下功夫,又要从内容上下功夫,这样才可以做出真正受欢迎节目。那怎么把儿童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传达给儿童呢?这就应该用儿童喜欢的播报方来向儿童传达信息。对于儿童来说,最有趣的要属听故事了。2005年10月31号的《新闻袋袋裤》节目中就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向儿童阐述新闻。这样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儿童观众不仅完全理解了要播出的新闻,而且让儿童增加了一些当时的历史知识,看似不经意,却给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儿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用讲故事的形式,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认识水平,可以让儿童很容易接受播出的内容。 3、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要以少儿为本位,表达儿童的声音
少儿电视是给儿童看的,坚持“以儿童为本位”的原则,把儿童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用儿童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让少儿电视节目真实地反映的生活,是少儿电视节目的最高目标,少儿电视新闻作为少儿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应该这样。少儿电视节目应该让儿童唱主角,少儿电视节目应该尊重儿童在电视中的主位,这是电视界越来越要认清的首要问题,也是少儿电视节目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摆脱不了成人的制作模式,就不可能给儿童观众呈现真正的儿童电视节目。一直以来少儿电视都是由成人们做给孩子看的,但是很多少儿电视节目的从业人员,不能很好握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心理和儿童的情趣,制作出来的节目很难吸引儿童的兴趣。要让孩子以自己的眼睛社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影响儿童生活的事件和儿童对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看法,样做不仅为了给孩子看,更重要的是要让成人听到儿童的声音,让成人重视儿童的权利。成人要为儿童提供所需要的环境,尊重儿童,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待,真对待他们的观点看法,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让我们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做到以“儿童为本”,表达儿童的声音这一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