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古老中华在文明进化之初,由结绳记事的蒙昧时期到仓颉造字文化文明的转化,象形文字像图画一样再现自然、记载自然、传递自然信息,这种象形之美,就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美的萌芽和灵根,是先人书法美的伟大创造。那么,如何对待书法艺术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 笔者认为,传承和创新是书法艺术发展历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链条,继承首先是对先人书法艺术创新精神与成果的继承。
二、书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书法相关的背景变换使之渐趋边缘化。
世界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硬笔、计算机的全面普及使用,毛笔从书写工具的主导地位完全退出到次要地位,日常的毛笔书写成为了少数书法家使用的专门活动,从事书法活动的人群迅速萎缩,书法艺术广泛的社会基础迅速失去,中国书法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书法的背景缺失,渐趋边缘化,使书法的发展不由得面临尴尬的局面。
2。书法文化的缺失使书法的内涵渐显单薄。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与艺术、哲学和文学等有极其重要的关联,具有浓重的历史感和丰富的内涵。社会对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使书法的地位降之又降。人们对书法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认为书法是“阳春白雪”,绝对高雅的艺术,过高地看待书法,心理上与书法产生隔离;另一方面,对书法的看法过于庸俗化,认为书法就是写字,使之下降为表演或谋取利益的手段。书法文化的缺失表现在,书法家仅为书法而书法,除了表现技巧,作品缺乏诗意、缺乏境界,书法作品内涵渐趋单薄。
3。书法教育的不完整和书法普及的不全面。
在现今的中小学教育中,书法的教育两个现象非常明显,一是教育的不完整,一是书法教育的不普及。前者来看,书法教育重点在小学阶段,仅作为正规学校课程以外的业余培训项目,就培训机构而言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规模大小不一,师资参差不齐,教学体系尚待完善,甚至部分机构重追求效益而轻教学质量,给书法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从后者来看,部分中小学在课程上设置了一门书法,但家长和教师更关注升学率的高低,重点关注语数英的教育,书法因与升学率无关而靠边站,故虽有书法课,但不是因为师资不足而简省,就是被其他课程挤兑,成为少之又少,可有可无的门面课。
三、对策和建议
1。观念上,要高度重视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把书法教学提高到战略性高度上来,使之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环节。把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国粹来精心保护和发扬,加大对书法艺术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加快建设书法文物保护单位和书法研究机构,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国学功底、热爱传统艺术的文化精英,健全文化机制,从教学体制上推动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
2。工作上,书法教育工作要试点起步,逐步推广。
第一是抓好书法教育,改变长期以来“重西学,轻国学,重外语,轻国语”的倾向。在中小学把书法教育纳入到综合素质的教育上来,结合汉语教育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运用能力,培养对书法的浓厚兴趣,涵养学生在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在国内中小学中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学校进行试点学习书法,建立模式和样板,逐步推广。
第二是把书法纳入到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内容中,从提升领导干部的艺术素养和发挥书法修身养性功能的角度出发,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和实践书法,从而带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培育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氛围。
第三是扩大对外交流,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孔子学院为载体,从普及汉语入手,吸引世界各国更多的人学习书法,选择具有优势的孔子学院进行重点书法教育,建立起教学模块,形成示范点,进而大面积推广。让世界上更多的民众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使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
3。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书法结合起来,走创新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挖掘、整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运用新科技手段,不断促进书法知识的普及和书法技能的提高。笔墨纸砚尽可能应需而制,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良,对书法创作出精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其二是以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为试点,打造一批书法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多媒体教育平台,进行研发和推广,形成一个巨大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建立一套合乎各种界别、各个层次人员进行书法学习的弹性机制,学员不论在哪里只要进入教育系统平台就可以不限时间、地点选择性的学习书法,以此为基础,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四、结束语
三千年历史长河,书法明珠荟萃,有承仓颉启秦篆、金钿落地、芝草云团的石鼓文; 有骨气风匀、方圆妙绝的秦小篆; 有无妙不臻、诸法齐备的汉隶; 有承前启后、美妙简捷的钟鹞楷书; 有王羲之贵越群品的行书和张芝、怀素、孙过庭腾芳飞彩、超妙入神的草书; 有满目珠玑、险峻峭拔、魅力千古的魏碑; 有法度谨严、筋骨齐备的颜、柳、欧、赵等楷书; 有风樯阵马、意态昂扬的苏、黄、米、蔡……数千年书法艺术宝库群芳异彩,美不胜收。书法的每一个创新都记载着中华文明进步的脚步声。
面临当下科技迅猛发展,中国书法已不再是人们记录、交流的唯一方式。有的书家感叹“书法危机”,这是对书法艺术发展前景迷茫的呼声,也是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书法艺术的发展必须和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书法的根本在文明、文化。在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代,世界流行中文热的今天不仅还会出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现象,中国书法艺术也一定会更加辉煌。当然,继承与发展书法艺术更是每个忠诚中华民族、热爱中国文化炎黄儿女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张艺鹏. 中国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核心[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2) .
[2] 李正庚.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J]. 理论与创作 , 2007,(03) .
[3] 钟明善,康晓宁,石夫强. 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与人格魅力[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