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素质教育在全面深化开展的时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原来只在城市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纳入了新课程教改的范围内。当代农村必须加强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随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继续实行,农村的独生子女也增多了,再加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许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远离在外打工,只靠奶奶、姥姥们的抚养、教育,以上这些现实情况会出现过分溺爱,缺少父母完整的爱,再加上老年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得当,都是导致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这些学生表现为,自我中心意识特别严重,缺乏集体观念、我行我素,缺乏自尊心、内心没有一个目标,团结协作能力差,对学习毫无兴趣,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课堂纪律差,难以约束自己,承受挫折能力差等。针对上述情况,对担负农村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课程。如何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提高自己,不能把现在的学生与以前的学生相对比,不同的阶段,教育方式手段不同,一成不变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因为社会在发展,教育也要发展,这才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目前,农村教师受地理环境、城乡差别的影响,各方面的素质与发达地区的教师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本身心理方面也有许多困扰,因此,必须加强学习,不断优化知识,使教师本身在发展迅猛的朝代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
二、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给学生宽松的心理氛围
作为农村教师在改变教育理念的实践过程中,对于“问题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问题学生”不一定就是坏学生,例如: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东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一个高明的校长,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是这个理解和善意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奖台。
长时间以来,我们教师习惯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些“坏”帽子,如“笨蛋”、“调皮蛋”、道德败坏等等,随意贴上“坏学生”的标签,结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未成年学生向上向善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做坏孩子,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学生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好奇心,表现欲所导致的行为不端,不能轻易或者盲目地下定论。
学生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特别是心理上疏导,他们正是从不断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学生看起来最值得爱的时候,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
三、建立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有助于心理健康
只要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这就是心理上沟通,因此,老师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依赖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要解决学生心理偏差,就要爱学生,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事实上,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教师要走近学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教师要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受,这时的教育才能奏效。
四、利用新课改,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阵地,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这个帮助也包括心理方面的疏导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3.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4.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5.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要有针对性,发现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对于我们处在农村担负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做好学生心理教育,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由于地处教育不发达的农村,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要在教育要求和方式上与家长保持一致,把学生在校的心理动态告诉家长,让他们与学校教育配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了才能使他们真正健康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