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否将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与现代标志设计理念进行融合是我国设计能否顺利发展,走出兼具民族个性和时代特征的关键。在众多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与标志设计具有更多共同特征和深层联系。将剪纸艺术的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中,给设计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有助于对中国设计走向的把握。
关键词:传统文化 剪纸艺术 文化传承 标志设计
现代标志是一种特定的视觉符号,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涵义[1]。现阶段我国标志设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注重设计形式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另一方面是设计中存在对传统元素的滥用。文章通过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的研究,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背后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人类社会初期,在与自然斗争过程中遭遇种族生存和繁衍的威胁,中华民族保护神和生命繁衍之神-抓髻娃娃成为原始剪纸艺术的表现主题,借以表达对生命与生殖的崇拜与渴望。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善,抓髻娃娃又被赋予吉祥、美好的含义。当代,人们结婚张贴的喜娃娃就是抓髻娃娃演变而来的[2]。剪纸艺术中莲花、鱼、等图形都源于对宗教和自然的崇拜,并随时代发展不断演生出新的含义,推动剪纸艺术的发展。
标志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讲求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从产生到被接纳,是建立在民族意识、审美情趣、民俗习惯之上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一个标志的成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以耐克的商标为例,简洁的图像语言却蕴涵深刻的含义—刀形弯钩象征胜利女神的翅膀,寓意“穿上耐克,胜利想随”。我国的设计实践中也不乏成功案例,如中国连通的标志,其图案由吉祥纹样“盘长”演变而来,寓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现代通信网络,寓意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迅达畅通,也象征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寓,而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可见,标志设计的成功,不在于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在于形式背后是否能引起文化内涵上的共鸣。 造型图案的演变与创新 剪纸是依附于民俗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贴近生活、最具民俗特色、最富生命力的艺术分支。剪纸纹样的传承具有稳定性和变异性的双重特点[3]。首先,剪纸纹案主要依靠纸样的形式流传,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传承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理想和审美情趣进行改动,作品最初形态必然发生改变。这种变异现象,不断调节剪纸艺术与其流传时代、民族、区域以及习俗间的差异,最终形成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案,如结婚用的喜花,由最初的单“喜”字演变成“双喜字”又演生出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4],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剪纸造型不断受到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做到既满足时代精神的需要又不丧失自身特色,这也是值得现代标志设计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剪纸构图注重传神、写意,用意象的、夸张的、象征的、装饰的乃至抽象的形式直抒其美,形成独特的质朴、亲切、自然的艺术风格。是对传统美学观点的一种充分体现和传达。剪纸艺术是传统平面设计构成形式中最具现代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对画面的概括以及对传神、写意、浪漫、吉祥的生活理想的追求与现代标志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当下,我们固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受到各种设计思潮的强烈冲击,我们的设计在各种思潮影响下逐渐偏离民族个性,丧失民族特色。只有立足本土文化,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中,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表达传统的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出富有现代感又不失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对剪纸造型元素传承及演变进行研究,对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精髓的融合具有现实推动意义。 表现题材及表现手法的发展与应用 剪纸艺术主要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场景为题材,通过谐音、象征等艺术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将潜藏于劳动人民身后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活动,借助某种具有丰富创造力的图形语言传达出来,赋予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如石榴代表多子,鸡和鱼的组合创造寓意吉庆有余。
在题材表现上,通常采用托物寄情的手法,利用谐音或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某一寓意。如“鸡”庆有“鱼”、“莲”年有“鱼”、等都是借助谐音赋予鸡、鱼、莲以特定的吉祥寓意。象征法是借物表达抽象概念,如牡丹象征富贵,桃子象征长寿,鸳鸯象征爱情等。有时还用抽象法,一朵雪花就代表下雪,一片云彩就代表天空,也常对形象局部特征进行夸张处理、强调传神达意。这些传统的表现手法,赋予剪纸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质朴的趣味。
这些手法也恰是标志设计常用手法,如蓝色代表天空,绿色象征健康。用现有的表现手法表达传统的观念内涵,不乏成功之作,如,2004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标志,采用中国水墨画的笔法表现网球运动轨迹,将古老的中华文明以一种抽象的、现代的形式,一下子跃然于纸上[5]。又如,凤凰电视台台标、中国邮政和中国银行的标志都以简洁、易识别且具有深刻寓意的形式传达一种深厚的民族文化。
标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和深刻内涵,世界文化并不排斥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世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我们的设计应植根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意识中([6],P20)将自身真实的、独特的文化揉进设计创作中,而不是一味效仿西方。设计师须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以传统文化为基点,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导向,通过不断的尝试探求一种适应时代精神的表现形式寻求对民族文化的诉求,传递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标志。
参考文献
[1]罗谣.王贵民.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标志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8
[2]中国剪纸网.
[3]邱晓宇.试谈剪纸艺术中的文化传承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启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4]慧聪网.
[5]翁春萌.传统文化因素应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探.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
[6]新平面.[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12
《质量与认证》
《海洋与湖沼》
《大自然探索》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