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爵是一种有深杯状腹的容器,口沿有倾倒液体用的“长流”,后有尖状的“尾”,流上近口沿处有两个“柱”,杯状腹的一侧有半环形握手“鋬”,腹底有三个尖足。他是我国较早体现仿生设计理念工艺品,是鸟雀的仿生设计物,三足是尾和两脚的仿生,流是鸟嘴的仿生。
关键词:爵,雀,三足乌,仿生
爵是一种有深杯状腹的容器,口沿有倾倒液体用的“长流”,后有尖状的“尾”,流上近口沿处有两个“柱”,杯状腹的一侧有半环形握手“鋬”,腹底有三个尖足。笔者以为:爵是我国较早体现仿生设计理念工艺品。
一、爵和雀
爵和雀在先秦两汉时期是通假字。如《仪礼·士冠礼》:“爵弁”,《书·顾命》作“雀弁”,《孟子·离娄(上)》:“为丛驱爵者”,《晋书·段灼传》作“为丛驱雀者”。《礼记·三年问》:“小者至于燕雀”,《释文》:“雀本作爵”。 《汉书》:“治饰兵车,画龙虎朱爵。”《楚辞章句》:“抚朱爵与鵕鸃。”王逸注:“朱爵鵕鸃皆神俊之鸟也。”“朱爵”即朱雀也。史游撰《急就篇》:“爵谓神爵以下众杂爵也。神爵之形或大如鷃,黄喉,白颈,黑背,而腹斑文;或大如鸠,而背五色。”《汉书》“神爵元年”,应劭注曰:“前年神爵集于长乐宫故改元。”《汉书》:“凤凰巢其树,黄龙游其沼,麒麟臻其囿,神爵栖其林。”“神爵”即神雀也。
爵、雀通假的现象在汉代的镜铭中也有体现: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幅博局镜拓片,铭文为:“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掌四彭(方),朱爵(雀)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刻娄(镂)博局去不羊(祥),家常大富宜君王,千秋万岁乐未央。”类似镜铭的铜镜还有江苏东汉尹湾西汉晚期墓葬中出土的一件八乳神兽博局镜,镜铭为:“汉有善铜出丹阳,卒以银锡清且明,刻治六博中兼方,左龙右虎游四彭(方),朱爵(雀)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常葆父母利兄弟,应随四时合五行,浩如天地日月光,照神明镜相侯王,众真美好如玉英,千秋万世长乐未央兮。”河南南阳牛王庙村1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四神博局镜,外圈镜铭为:“汉有善铜出丹阳,和用锡清且明,左龙右虎掌四彭(方),八子九孙治中央,朱爵(雀)玄武顺阴阳,千秋万岁乐未央,七言之纪。”
二、雀与三足乌
《尚书·顾命》:“二人雀弁执惠。”郑注:“赤黑曰雀。”赤黑即乌黑色。《说文》曰:“雀,依人小乌也。”则知雀为小乌。而乌在先秦两汉时期是和太阳联系在一起的。如《史记》:“(西王母)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正义》:“张云:三足乌,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之北。”《古徴书》:“阳数起于一,成于二,故日中有三足乌。日有三足乌者,阳精其偻呼也。”《后汉纪》:“元和已来,凤皇、麒麟、白虎、黄龙、鸾鸟、嘉禾、朱草、三足乌、木连理为异者数百,不可胜纪。咸曰福祥以为瑞。”《东观汉纪》:“(元和元年)鳯皇见肥城,窳亭槐树上,三足乌集沛国,白鹿、白兔、九尾狐见。”
从上面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乌是代表太阳的,而且是一种祥瑞。尤其值得注意地是乌是三足的。故曰“三足乌”。这和爵三足的形制正好对应。可以这样说:对三足乌的崇拜和企盼,成了爵仿生雀(即乌)的诱因之一。
类似与爵这样对鸟类进行仿生的工艺品还有鬶、鸮尊等。正如安立华在《陶鬶象形初论》中所说:“假如陶鬶腹下只有二足,它就会成为名符其实的鸟形器而不容人们去怀疑了。然而,作为器物只有三足才能稳稳地站立住并负担起一定的重量。……在古代以鸟为造形的器物中,为使器物平稳站立,多巧妙利用后尾作支点。……陶鬶是象鸟之器,又具备三足,与传说中的三足乌正相吻合,故而,可以认为它就是太阳鸟——三足乌的象征。……二足在前,一足在后,与西周鱼伯墓出土的真实三足乌的情形完全一致。“其实,安立华的论述同样也适用于爵。
三、爵和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学,亦可称之为设计仿生学(Design Bionics),它是在仿生学和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仿生设计学是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同时结合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仿生设计学作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锲合点,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正逐渐成为设计发展过程中新的亮点。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生物界有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及物质存在,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逐渐具备了适应自然界变化的本领。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周围的生物作“邻居”,这些生物各种各样的奇异本领,吸引着人们去想象和模仿。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的模仿,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制造出简单的工具,增强了自己与自然界斗争的本领和能力。
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木棒和石斧,无疑是使用的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块;骨针的使用,无疑是鱼刺的模仿……所有这些工具的创造、生活方式的选择都不能说是人类凭空想象出来的,只能说是对自然中存在的物质及某种构成方式的直接模拟,是人类初级创造阶段,也可以说是仿生设计的起源和雏形,它们虽然是比较粗糙的、表面的,但却是我们今天得以发展的基础。
仿生设计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多年,我们的祖先有巢氏模仿鸟类在树上营巢,以防御猛兽的伤害;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即见到随风旋转的飞蓬草而发明轮子,做有装成轮子的车。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发明了风筝,并且应用于军事联络。春秋战国时代,鲁国匠人鲁班,本名公输般,首先开始研制能飞的木鸟;并且他从一种能划破皮肤的带齿的草叶得到启示而发明了锯子。西汉时期,有人用鸟的羽毛做成翅膀,从高台上飞下来,企图模仿鸟的飞行。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制作木牛木马转运军粮。据《杜阳杂编》记载,唐朝有个韩志和,“善雕木作鸾、鹤、鸦、鹊之状,饮啄动静与真无异,以关戾置于腹内,发之则凌云奋飞,可高达三丈至一二百步外,始却下。”诸如此类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
爵就是鸟雀的仿生设计物,三足是尾和两脚的仿生,流是鸟嘴的仿生。对此,宋代金石学家吕大临也有相似看法,他在《考古图》中说:“前若嘴,后若尾,足修而锐,其全体有象于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