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是我的职业,画画是我的工作。
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发现自己对花卉的钟爱愈加的强烈,每当看到它时内心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冲动,想用画笔纪录下花的每一瞬间。
花卉本身是一种观赏性植物,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心养性的功能,因而有不少从事摄影、绘画、雕塑和艺术设计等艺术行业的人员利用花卉独特的“魅力”进行艺术创作,花卉在这些艺人的眼中往往象征生命的盛开与热烈,以及甜美和柔情。虽然也不时有人借花感时伤怀,但多数作品传达给人的是一种美的感受。然而我眼中的花却象是一个个浮现在光的空气中的孤魂,穿梭在宇宙之中,时而婀娜多姿、温柔典雅、时而暴风骤雨、怯懦庸俗。我起初试将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非一朝一夕,我也曾在材料和技法上进行尝试,完成自我内心世界的画面,走出一条自己绘画之路。谈何容易?几经春秋,无数次的磨难,就象歌中唱到:曾经走过风、走国雨……后,最终从失败中感悟出艺术的真缔——艺术来源于生活。
我开始养花,细心观察花的习性,和花谈天,和养花专家沟通,了解花的全部,并从美学角度对花分析,当时大脑中全部是花的形象:无论是具象的、还是变异的、抽象的都如在眼前晃动,象着了魔似的。试着用画笔在画布搜寻、描绘,起初动笔非常困难、又很棘手,想的和画的简直是天各一方,手中的画笔被我一次又一次抛弃、捡回、捡回又抛弃,自己面前的画布被我践踏的简直不成样子,我几乎绝望了,可我又是太喜欢“花”,尤其是它的“诡异之美”。 坚信:骤雨过后是彩虹;不灰心、不放弃的就会有成功。开始用心大量品读艺术大师黄宾虹、齐白石、康定斯基、塞尚、毕加索、马蒂斯以及当代许多优秀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及绘画观念,通过他们的艺术观点及艺术方法和结合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对比研究,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内心感受的绘画方式,这时手中的画笔一点、一笔的穿梭在布与纸间,在画的过程中尽量摒弃各种技法规律和条条框框的束缚,把花的“动”通过笔法流露在画面,这时画布将我融入一个自由的空间,整个绘画过程犹如浮云流水,使人兴奋,高亢,画布上呈现出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我想这可能就是心与花的交流吧。
我表现花的形式贯以平衡、对称的古典式的构图来实现的。通常给花赋予一种博大的生存空间,把花的“诡美”展示在画面之上来供人评赏。画面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和文人画的意蕴美,舍去古代文人画中的孤傲、冷峻,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一直坚信:路漫漫其修远矣,吾思上下而求索的格言会伴我的绘画生涯,将成为我和花的得力助手。(另附图)
《甘肃科技纵横》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