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PEG-4 为了适应多媒体通信的快速发展,ISO于1994年开始制定MPEG-4标准,MPEG-4最初是为了满足视频会议的需要来制定的可以对音频、视频对象进行高效压缩的算法和工具,仅限于极低比特率的应用,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一个可以适应各种多媒体应用,提供各种编码比特率的标准。MPEG-4视频编码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通用的编码标准,以适应不同的传输带宽、不同的图象尺寸和分辨率、不同的图象质量,进而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满足不同处理能力的显示终端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与传统的基于像素的视频压缩标准不同,MPEG-4采用基于对象的视频编码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视频图象数据的高效压缩,还可以提供基于内容的交互功能。
(3) MPEG-7 继MPEG-4之后,要解决的矛盾就是对日渐庞大的图像、声音信息的管理和迅速搜索。针对这个矛盾,MPEG提出了解决方案MPEG-7。MPEG-7力求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搜索出用户所需的不同类型的多媒体。MPEG-7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多媒体信息进行标准化的描述,并将该描述与所描述的内容相联系,以实现快速有效的搜索。该标准不包括对描述特征的自动提取,它也没有规定利用描述进行搜索的工具或任何程序。其正式的称谓是“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MPEG-7的应用领域主要是数字化图书馆和广播式媒体。
(4) MPEG-21 MPEG-21的目标是说明构成多媒体内容传递和消费的基础体系的不同元素如何组合在一起。在有隔阂存在的地方,MPEG-21将推荐哪种新的标准是需要的。然后,ISO/ IECJTC 1/SC29/WG11(MPEG)将发展新的适合标准,同时其他实体也可能发展其他相关标准,结果是一个多媒体传输和消费的开放框架,它将同时关注内容创建者和内容消费者。MPEG-21的前景是定义一个多媒体开放框架,从而能够跨越异构网络和设备,透明和更为广泛的使用多媒体资源。
3、IPTV发展分析
3.1 IPTV在国外和香港的发展
部署IPTV业务的运营商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亚太部分国家和地区。电信运营商通常采用高速DSL或FTTX技术为用户提供IPTV业务。到2004年年底,全球IPTV用户数最多的两大运营商分别是意大利的FastWeb和中国香港的电讯盈科,这两家公司的IPTV用户数占据了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
宽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IPTV在亚太地区的部署,许多电信运营商纷纷进入了IPTV市场。其中开展较好的运营商是中国香港的电讯盈科及日本的Yahoo!BB。自2003年初Yahoo!BB的多频道广播电视及视频点播业务在东京开通以来,Yahoo!BB的电视业务与原有的电话及宽带业务逐渐融合,使用电视业务的DSL用户数量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中国香港电讯盈科在2003年9月推出了基于DSL的数字电视业务,到2004年11月签约用户达到了36.7万户。
推动IPTV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于技术的进步、运营商盈利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增强。IPTV关键技术之一视频压缩技术的进步使得视频节目能够以较低的码流达到较高的画面质量;运营商大力发展宽带网络却没有从中得到足够的收益,赢利方式仅局限在接入费用的收取上,运营商急需寻找新的盈利手段;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电信运营商对IPTV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进入这一市场。
3.2 IPTV在国内的发展
2005年5月,广电总局发给了上海文广中国第一块IPTV牌照。而由央视联台多家企业组建的中视网络迅速圈地,有望获得第二张牌照。2005年5月27日,“央视网络电视”在河北省宽带门户网站——“燕赵新天地”落地推广。此时,电广传媒、赛迪传媒、东方明珠、歌华有线、上海贝岭、广电网络等八大上市的广电运营企业都在蓄势待发。
在电信方面,广东电信正在推广网络电视业务,目前用户增长迅速,安装模式也比较灵活,如“星空影院”等。已安装ADSL宽带业务的消费者只需再交纳100元初装费和800元的“视频MODEM”的“押金”,以及每月交纳50元的收视费即可,前三个月均免费试看。虽然广电总局在节目播放上有审批权,但在实际市场操作中电信方面实际上是走到了前面。中国网通在黑龙江、辽宁也开通了IPTV的商用测试系统。
中国的彩电巨头们也一直努力把握未来的电视产业方向,以摆脱利润低薄的现状,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彩电企业在选择发展数字电视与网络电视时表现出都不放弃的思路。对于IPTV,2005年初,长虹与中国电信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双方在视讯、IPTV和互联星空等领域的合作意向,展开从终端到渠道的全方位合作,终端层面的合作主要涉及可视电话终端解决方案及IPTV终端解决方案等。
盛大网络寄希望于借助IPTV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它的网游相关产品,并且与长虹就IPTV开展了合作。UT斯达康等也对IPTV雄心勃勃,它于2001年底开始对?端的全面供应商,产品在全球都有使用。 未来几年IPTV的发展情况 (1)IPTV业务进一步促进终端的融合。电视将不仅仅是收看电视节目,它将是具有通讯、互联网、电视功能的综合数字化家庭终端。
(2)互联网PC用户是目前IPTV用户的主流,随着IPTV产业的成熟发展,使用STE的电视用户将成为新的主流。
(3)VOD是IPTV应用的重点,逐步向多业务融合。
(4)数字电视与IPTV将长期共存,中长期看IPTV业务将更容易受电视用户青睐,但从更长远看数字电视将超越IPTV。
(5)在中国,未来3年内IPTV业务成为运营商特别是固定运营商在宽带网上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6)IPTV的商业模式将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独立运营、合作运营、外包运营等。
(7)围绕IPTV业务将形成一个有众多价值环节参与的生态系统。
4、结束语
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全国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运营商和其它信息产业相关企业在IPTV领域的实践,是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也顺应了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对促进信息产业文化的发展,繁荣信息服务市场意义重大。在很大程度上,IPTV将会推进三网的融合,推进电信、电视、互联网彼此利用各方面的特点,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文等.IPTV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分析[J].有线电视技术,2006年第7期:83-85.
[2]韦乐平.IPTV的发展与挑战[J].信息网络,2005年第9期.
[3]何艳辉.多媒体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2月,第15卷第4期.
[4]卓力等.无线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J].测控技术,2003年第22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