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摘要:民间嫁妆工艺,渊源悠久,工艺内涵丰富,品味档次较高,它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生活,根植于传统社会之中。它的传承、演进和发展,紧紧伴随着社会道德意识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自然因袭和传承。在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的地区风俗,嫁妆工艺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艺术内涵。
关键词:十里红妆 朱漆 泥金彩漆 朱金木雕
近年来,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物品、民间家具及器物,得到了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眯。宁式家具源远流长,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开启了浙东的文明史。自清代以来,宁式家具以“实用和艺术、文化的统一”为目的,结合传统漆艺和家具设计的概念,融合时代文化,并通过实际设计和制作,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其中最具盛名的要数“十里红妆”。宁波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姑娘出嫁的嫁妆,明清时期,沿海经济发达,江南奢靡之风兴起,更促进了这种风俗。富丽堂皇的“十里红妆”盛及一世。
一、 “十里红妆”产生的渊源
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先民们就利用生漆作为木质器物的装饰涂料创造出了漆器。河姆渡先民们朴素的装饰观为后来宁式家具装饰手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代是我国传统家具的巅峰时期,也是宁式家具装饰发展的成熟时期。 宁波地区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中心之一。在明清时期,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以 及砖雕、黄杨木雕、竹雕、牙雕等传统工艺已趋成熟,随着家具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行业匠师一起共同参与制作家具,丰富了家具的装饰艺术,并使宁式家具的装饰纹样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形式。别开生面地产生了多种工艺美术装饰家具。闻名遐迩的
“十里红妆”,更是精美无比。
所谓“十里红妆”,是指旧时江南大户人家嫁女的场面。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在富庶繁丽的浙江宁波,大户人家嫁女时为炫耀家境以提高女儿在夫家的地位,为女儿置办的奢华嫁妆。床桌器具、箱笼被褥等日常所需无所不包,发嫁妆时,大件家具两人抬,成套红脚桶分两头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木器及瓷瓶、埕罐等小件东西盛放在红扛箱内两人抬。一担担、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新娘的嫁妆,由红橱、红箱、红柜、红桌、红凳、红桶等组成,其颜色都是红的,所以叫红妆。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经常从女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浩浩荡荡,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亦称为“十里红妆”。这些嫁妆以赤金木雕作装饰,金彩相间,显得热烈红火。
二、“十里红妆”的历史地位及形成的客观条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还有其特殊的神秘含义,自古以来,人们把红色视作喜庆祥和、幸运美满、富贵吉利的象征。在民间红色成了女子的专用词,红妆是女性的代名词,是女性文化的一个内秀,是女性对生活空间的追求。红色也是汉族婚礼喜庆的第一主题。是我国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一种传统的民间风尚习俗。
宁绍一带。明清是商贾官宦云集之地,商人虽然手中握有大量财富,因重农抑商习惯,政治地位向来不高,所以常常通过联姻来结交士大夫,藉以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贾之家常世代联姻,以增强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竞争能力。能引起万人空巷及长久被人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最能扩大联姻两家的影响,提高两家的社会地位。
三、 “十里红妆”的特点
宁式家具素以形体稳定朴实、比例方圆规矩,外貌亲切感人,结构严谨合理,表面光滑平整,结合衔接无缝,线型光滑圆润,色调明亮稳重而驰名于世。泥金彩漆和朱金木雕是宁波传统手工艺,“十里红妆”是将这些巧木技艺,广泛地应用到了家具之中。制作一套“十里红妆”,需要“八作师傅”的共同配合。 “十里红妆”从工艺门类上分,主要包括朱漆、泥金彩漆、朱金木雕三大类。
- 朱漆
“十里红妆”的
朱漆是宁波、绍兴地区特有的天然朱砂调和大漆而成的一种彩漆。
十里红妆”涂的朱漆一层又一层,涂得非常厚,可是漆面从不出现裂纹,也从不剥落。这种“朱漆”浸染出来的江南红,历百年而不褪色。如图:

这种“朱红”本为皇家专用,相传北宋末年,金兵进犯,皇帝南下避难至明洲(现宁波绍兴地区),得一江南女子相助摆脱金兵。返京后因寻恩未果,特诏天下,凡此地女子婚嫁,均可享用朱红,出嫁时可享有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轿,轿上可雕鸾画凤。
- 泥金彩漆
“十里红妆”的泥金彩漆不仅具有抗潮防腐,耐酸碱,防蛀,耐高温,防辐射,耐磨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美丽柔和的光泽,漆艺材料的自然美和制作的工艺美,即通过色彩,光泽,肌理质感等视觉语言产生视觉的愉悦,唤起深沉宁静,或蕴藉含蓄,或富丽华贵,或朴素高雅的美感。如图:
- 朱金木雕
“十里红妆”的朱金木雕家具融优秀的木雕工艺与色彩绚丽的漆金装饰于一体,呈现出金碧辉煌的审美效果。朱,是朱红漆;金,是金箔。漆工在木雕制品上施以生漆,贴上金箔,而后,在其两侧或缝隙中另添朱红漆。待干后,利用折光的原理,黄澄澄的金箔因朱红漆的映衬,更显出富丽堂皇、繁荣昌盛的气氛。“十里红妆”的朱金木雕家具在前代家具的基础上,出色地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唐代的“剔红”技术,把“雕红”漆器的制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十里红妆”的雕制手法,刀法圆浑,藏锋不露。
“十里红妆”民俗博物馆收藏的家具
中除了提桶、红橱等少数品种光素朱髹外,绝大多数都有局部雕刻装饰,且施雕的部位往往髹金漆。如梳妆镜台、靠背椅、杠箱等或局部施雕,或通体起地浮雕,通透空灵,雕饰华丽而不失亲切。带有文人气息,造型清雅而华美,富有生活情趣。而光素的朱漆小提桶则质朴中透着高雅,造型圆润而空灵,简约而委婉,线条变化富有韵律感。如图:
朱金千工床是宁波朱金木雕作为日用装饰木雕的典范,是集朱金雕刻、黄杨木雕、镶嵌螺钿于一身,让人叹为观止的惊世之作。宁波一带富豪大户置办一张花眠床,要用一千工木匠师傅来制作,素有“千工床”之称。其豪华及精致程度,恐怕连明清帝王享用的御床也难以与之媲美。宁波人对木床的制作普遍都很讲究,其功能设置,几乎如同一个卧室,俗话说“一世做人,半生在床”。朱金千工床包括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称为“拨步”,又叫“踏步”,是床前的小平台。踏步前有挂面,设雕花柱架、挂落、倚栏、飘檐花罩,上有卷篷顶,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左边放马桶箱,后半部才是卧床。床的挂面分五阶,一阶三块,每块由数尺长、寸许厚的樟木板作材基,匠人称之为花板。花板集浮雕、镂雕、嵌雕于一身,雕刻各种历史故事,人物肖像、奇花异禽等。花板既分隔又连结,层层叠叠,一阶一阶向前扑伸,组成床顶的一个大冠戴,蔚为壮观。一张“床”内可放置雕花柱架、挂落、小橱、书架搁板等,更考究的床,外围还有走道,可谓是“屋中之屋,房中之房”,是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物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