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灵与肉的欲望森林 ——论《挪威的森林》中的性心理描写
灵与肉的欲望森林 ——论《挪威的森林》中的性心理描写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吴童 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性心理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国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充斥着大量的性描写,但作者并非单纯为写性而写性,而是另有深意。作者以人物的性行为来透视他们的性心理,意欲通过主人公的消极性欲来反映当时的青年在压抑的社会环境中排解孤独、寻求自我的强烈欲望,从而赋予这种消极的性欲一种闪光、积极、有价值的特质。本文着重从性心理的表现方式来解析作者的意图,进而探究促成这种性心理的时代和主体状态的原因。
关健词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性心理
 
Abstrast: Cun shang Chun Shu of The Forest in Nuo Wei win to be full of a great deal of sex depiction.But the author is not pure for writing sex but write sex, but have another deep idea.The author sees through their sex mental state with the sexual behavior of the person, intending for to pass the negative sexual appetite of Mr. of host to reflect the then youth to mediate in depressive social milieu standing alone, look for the strong desire of the ego, thus give this kind of negative oversexed kind of flashlight, aggressive, worthy characteristic.This text emphasizes intention that analyzes the author from sex  performance method of the mental state, then investigating to help realize the ages of this kind of sex mental state and the reason of the corpus appearance.
 
Key Words: Cun shang Chun Shu; The Forest in Nuo Wei; sex psychology
 
《挪威的森林》一经问世便风靡日本,进而震惊世界,而作者村上春树则成为日本当代作家中一个非同凡响的存在。由此诱发了“村上春树现象”,使人们一度热切地关注着他所营造的独特文学空间。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为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第二,从人性的角度来解析作品所反映的精神特质。但对于作品中大量的有关性欲的描写及作者关注于此的原因,学术界少有重视和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性心理描写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中的消极性欲及作者的意图。
《挪威的森林》原是甲壳虫乐队60年代演奏的一支田园牧歌式的青春恋曲,但作者的创作意图却并非抒写青春与爱情,而是为处于成长期的青年的人生追求提供一种思考。译者林少华说:“我最喜欢也最让我心动的是他对孤独与无奈的赏玩与提升。这是每个人都面临的情境,但村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把这种孤独与无奈写成负面的东西,而是通过内在的心智性操作使之升华为一种不无优雅的格调,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1]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那样,释放压抑在无意识深处的力比多欲望通常有三种途径:一是经他自身心理结构内部的调整,二是将投射目标移向他方,三是将压抑的欲望直接投射到异性对象上去,以实现欲望的满足。村上小说中大量的色情和纵欲场面的描写,就是青年们试图通过性欲来疏导其孤独、寂寞和抑郁情绪的反映。有评论者据此认为:“现代小说如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杜拉斯的《情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都是现代色情文学的典范。” [2] 劳伦斯通过性爱描写意在表达试图拯救被现代工业异化了的人类灵魂和畸形的现代文明的企望,杜拉斯写性爱则偏于对赤裸人性的曲意揭露,而村上的作品却另辟蹊径地赋予消极的纵欲一种闪光、积极、有价值的特质。
一、性心理描写的主要方式
1、分期展示性心理的变化发展
青春期主要包括三个时期:12至14岁为初期,15至17岁为中期,18至25岁为后期。在青春初期,人的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和爱慕。弗洛伊德认为青少年在这段时期里,性欲望不时出现,并对异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因而在12岁时他们就可能接吻,13岁时就可能相互爱抚,但多未发生性关系;在青春中期,青少年很容易形成“早恋”,因其性意识的逐渐成熟,接触异性的要求日趋强烈,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成人的模仿使部分青少年将对异性的爱慕定向于某特定的对象。作品中木月、直子、渡边三人成为朋友时正置此年龄段,直子和木月十七岁,而“我”将近十六岁。木月和直子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独处的愿望虽不很强烈,但一当木月离开,渡边和直子便缄默无言,如此木月几乎只和直子一个异性交流。而渡边因暗恋直子,对别的异性也麻木不仁;在青春后期,青年的心理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由于性本能产生的强烈性欲望与性要求,使他们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更加强烈,男女之间在此时的交往更多地表现为生理上的需求。因此直子在二十岁生日的晚上,终于难以再保持灵与肉的完美统一,虽然她曾深爱着木月,但木月死了,而她想得到生理上的满足,于是在万般无奈与煎熬的性饥渴时期,她终于崩断了心中那根灵与爱的弦,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不满二十岁的渡边。同样,渡边深知直子爱的是木月,却性欲超乎了理性,不由自主地迷失在“欲望的森林”。因此,在青春中后期,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直子、渡边性意识的变化,他们由朋友到不相恋的恋人而终至性的交往,一定程度是因年龄的不断增长刺激了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作者率先通过展示他们的年龄变化来揭示其性心理变化的自然生理因素,并认为这些心理现象并非肮脏、猥亵的,而是二十来岁的青年正常的心理表现和自然规律的体现,因此一味地压抑或放任自流都是错误的。
2、通过眼神、表情来洞悉性心理
作者在概括展现人物不同年龄段性心理的同时,又将笔触聚焦到更为细微的表情,进一步洞悉性心理的另一表征。
弗洛伊德说:“眼睛本来离对象的距离最为遥远,但在追逐对象的时候却是最常用到的。它常常被一种特殊性质所吸引。这种性质乃是从性对象身上发射出来的。一般人常用‘美’这个词去称呼这种性质。我们则把这种存在于对象上的奇怪性质称之为‘吸引力’。吸引力一方面造成快感,另一方面又造成性兴奋的猛增。”[3] 可见,通过眼睛的描写最能透视主人公的性心理状态。作品中曾多次写到渡边与直子的眼神交流,他俩第一次独处时就曾有过如此的眼神与心灵的碰触:“之后就像审视什么世间珍品似的凝眸注视她的眼睛。仔细看去,我发现她的眼睛是那样地深邃而清澈,令人怦然心动,这以前我竟没有发现她有着如此晶莹澄澈的眸子。”[4] 渡边暗恋朋友木月的女友直子,但因对木月的尊重,他从不敢在木月面前仔细看直子,直到初次和直子走在一起,就在正视她的一瞬间即被其眼神撩拨而怦然心动,并从眼睛直击她的内心世界,使渡边意乱情迷、无法自持进而勾起心中爱怜的欲望。为重新唤起直子生的欲望,他不厌其烦地讲故事逗她开心,使其在失去木月后还能体味到些许温暖与快慰。此时他再度注视她的眼睛,“我感到她的眼睛比以前更加透明了。那是一种清澈无比的透明。直子时常目不转睛地注视我的眼睛,那并无什么缘由而又似乎有所寻觅。”[5] 如此眼神使渡边清醒地痛苦着,“她所希求的并非是我的臂,而是某人的臂,她所希求的并非是我的体温,而是某人的体温。”[6] 但他还是无可奈何地因直子幽怨期盼的眼神而心动,在痛苦中受到直子眼光的刺激而冲击着“自我”,也在理性与感性的不断斗争中坚持着爱。当直子彻底摧毁为渡边而设防的墙时,她的眼神不再那么清澈,而是带着神秘的面纱,“直子微微张开嘴唇,茫然若失地看着我的眼睛,仿佛一架被突然拔掉电源的机器,双眼雾濛濛的,宛如蒙上了一层不透明的薄膜。”[7] 这样一双神韵飞扬、朦胧迷离的的眼睛,使渡边彻底降服、迷醉,他透过直子的眼睛看到了她内心的饥渴、寂寞,投射出一种深沉的性欲望,想要释放“力比多”,这是一种纯粹的性,正如劳伦斯所言:“性,是生命活力的源泉。它是人生中的一种非常具有能量,不可缺少的兴奋剂,它像一缕阳光,自然地流经我们体内,使我们感到温暖。”[8] 因此,这样的性心理虽纯粹、直接,偏于放纵与原欲,却不简单等同于消极的发泄与沦落,特定情景下是积极而有内涵的,表现了人物为排解虚无、把玩寂寞的无奈与迷狂,是他们在孤独中寻求自救与重生心理的极端宣泄。
3、通过手势来表现性心理
佛洛伊德认为:“如果想达到正常的性目的,一定程度的抚摸是不可少的。我们知道,对性对象之肌肤的爱抚可以带来无穷的快感,为其提供源源不绝的刺激。所以,只要性行为最终能够得以完成,在抚摸之中作挑逗,并不能算是性的反常。”[9] 因此抚摸可以刺激性兴奋,促进性冲动,对性爱的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上也透过男女交往中的体姿对性心理做出了更真切、生动的观照。渡边在直子20岁那晚的性冲动之前,作者如此描绘:“直子的十指在我背上摸来摸去,仿佛在搜寻曾经在那里存在过的某种珍贵什物。我左手撑着直子的身体,右手抚摸着她直而柔顺的头发,如此长久的等待直子止住哭泣。”[10]渡边的抚摸可以使直子停止哭泣,而直子的抚摸更使渡边心动,所以他们忘掉了死去的木月给他们心灵上所带来的阴影,由抚摸刺激起的性欲使他们彼此得到心灵的慰藉。再如二人在精神病院草丛里的一幕,渡边明知直子不爱他,但他难捺性欲的诱惑而将直子抱住,“我把直子放倒在草上,紧紧搂住她,直子柔软而温暖,双手摸索我的身子。”[11] 相互抚摸之后触发的快感,使内心的恐怖、空虚与怅然荡然无存。其实,抚摸这个动作并非只是他们之间挑逗对方的习惯性动作,而是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正常的性行为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村上写“抚摸”这一动作还别有深意,这样细腻真切地表现青年男女的性需求,并非挑逗人们的情欲,也非单纯地展示主人公的性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他们的性需求、性姿态来反映当下日本青年在压抑的环境中寻求相互慰藉的强烈欲望和激情释放的迫切心绪。
二、性心理滋生的渊源
人物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性心理的产生及作者对此的重笔抒写并非偶然,首先与80年代的日本社会息息相关。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形态转向消费型社会,文学的审美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文学形式。作品于1987年问世,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一文学大变革时期的印记。主人公渡边生活的时代正置日本战后经济大发展,战败国的阴影从父辈或多或少影响到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深处。过早而又近距离地接触到死亡以及对政治欺骗性的感知,使青少年对公众事物缺乏热情。而社会提供的成功模式却以一套严整的机制运行着,普遍缺乏人文关怀。在此模式中,人将受到外在力量的支配,逐渐被异化。加之日益严密的社会分工使多数工作日趋精微化、合作化、制度化,工业现代化程度越高,个人的力量越发显得微不足道,人类的力量、热情、激情在严酷的社会机制下不堪一击。青年们为摆脱孤寂而不断寻求情感寄托,可真爱难寻,只得通过纵欲来排解、疏导,把性爱当作精神鸦片麻醉自己,力求通过情欲的释放来博取暂时的快慰,并藉此唤醒沉睡的自我,以对抗现实强制性的异化。因此面对机械麻木的都市生活,渡边深感淡漠、无谓,无奈中卷入与直子和绿子的情感纠葛。在现实无奈与理想责任的矛盾冲击中,他黯然神伤、不知所措,以至彻底崩溃、不知所终。他对社会、前途已彻底绝望,剩下的惟有挥之不去的失重感、幻灭感与无可奈何的孤寂与忧愁。作者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人物的性心理,意在宣泄后工业社会青年的孤寂与迷惘,展示人与人、灵与肉之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真实地折射出日本青年的生存与精神状态。这样就使性欲脱离了原欲层面而融入了理性的意蕴,是他们渴望积极有为的心理的一种变形、扭曲式的表现,反映出人们在自我否定中希望重新认定自我、进取追求的欲望,是一种积极却无奈的精神状态的逆向宣泄与补偿。
其次与与主体状态有关。作品是一部带有一定自传色彩的写实主义小说,村上早在中学时代就曾反对父母对他进行国文学的熏陶,1964年他开始阅读美国原文小说并深受影响。村上本人也认为自己同日本文学联系甚少,尽管骨子里是日本的,但其视角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化了的。他往往用非日本的视角来审视、把握、感受社会,以一种非日本的话语模式来诘问当代社会现实。在作品中,主人公看的书和听的音乐都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即是作者个人思想情趣的折射。68年村上进入早稻田大学戏剧科,并曾参加了当时的学生运动,这在作品的第三、四章也有所涉及,学生运动的失败给一代青年带来了终生难以磨灭的挫败感,曾参与这场运动的村上也不能幸免,昂扬的政治热情随之化为不尽的孤独失落与空虚怅惘。尝试写作的他试图在轻松、潇洒的文字和有别于传统的崭新文体中,表现内心世界积淀的“黑沉沉的虚无”,这是小说的精神特质滋生的生活氛围与土壤。于是,应时应景而生的作品选取了一个反传统、反常规的独特视角,大胆透视渡边的性心理表现,以此审视一代青年的成长过程及其面对现实时深重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另从人物主体的角度分析亦可找到此种性心理滋生的根蒂。首先与人物的灵肉分离有关。直子是个唯美主义者,但为了填补内心的孤寂,也有了灵与肉相背离的尴尬之举。羞愧难当的她曾选择进精神病院来逃避现实,可渡边来看她时,她却以带有自虐性的补偿式心理去接近他,不断地用她丰满的裸体靠近渡边以撩拨情欲。这些青年的价值观、生存观、情爱观以及彷徨、孤独、不安的心绪交织成一张生活的潜网,网住了特定的生存环境中理性与感性的真实。在这张网中,他们的青春与生命交织在一起,意欲挣脱却无路可寻,只能在苦闷中求欢愉,在寂寞与孤独中求依存,以男女的交欢来发泄心中的苦闷,试图通过纵欲来实现主体意志的畅扬,从身体欲望的满足来确定自我的存在,以此对抗现实的强制性异化。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灵与肉的矛盾、煎熬之苦,但纵欲并不能使他们的自我存在得到真正意义的确认,在生理欲望的满足后,灵与肉的深度分离导致的是心灵更为深重的失落,必将走向性爱价值的迷失。作品中的性描写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性即日常,日常即性,没有社会规范的束缚与道德律令的干预,也没有责任感,只是一时需要而已。作者以苍凉悲壮的笔调描写了人物的精神苦恋,直子对渡边的感情是困顿的,她常处于道德伦理与自我良心的夹缝之中,把渡边当成木月的替代品来释放、发泄自己日久积压的孤独寂寞与脆弱恐惧。渡边也走在了困顿的情爱边缘,他无法忘记病中纯洁善良的直子,却又不想放弃充满青春气息的绿子,这样的两性关系带有不稳定性、飘忽性、随意性与重复性,其结果只能带来性爱价值的丧失,导致形而下的性苦闷。长此以往使放纵性欲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癖好,麻木地追寻快感、释放欲望正是他们精神危机的突现。
其次,性成为青年们一种交际、互救的手段。主人公性心理的某种表现方式只是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亦或一种互救的方式。爱情本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异性之间感情的升华和结晶,性则应是爱情的结果。但在作品中,性是男女交往中“必然”和“自然”会发生的行为,“我”与直子、绿子、玲子之间都存在着“性”关系。直子是“我”最理想的恋人,“我”是她与社会沟通的中介,“我”想把她从阴郁的社会中解救出来,带着强烈的积极意愿。而“我”与绿子之间则存在着非恋人的男女情愫,两人的性交充满愉悦、快乐,全然没有道德的束缚和压力。绿子这个阳光、活力的女孩以她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强烈地震撼着渡边,更以爱拯救了伤痛中的渡边。玲子本是直子的精神医生,大“我”十九岁,她刚从象征死亡世界的阿美寥走出来,渡边是她唯一可以依赖的人,二人的性行为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直子的一种纪念方式。在此,他们通过性,彼此温暧,相互鼓励,祈望全新的人生,带有典型的“互救式”色彩。
综上,作品的性描写并非为写性而写性,它不如劳伦斯那样通过性爱展现社会的变态,也不像杜拉斯那样通过性来揭露赤裸的人性,而是通过人物的性行为来突现他们特殊的性心理。其性心理的表现方式也独具一格,既不像《金瓶梅》之露骨,也不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含蓄,而是从细节上着笔来展示青年们的欢欲,并使其渗入理性、时代和主体的元素。他表面写消极的性欲,却潜在、深层地反映了青年们释放积郁、消解孤独、认定自我、追求理想的欲望,从而赋予消极的性欲一种闪光、积极、有价值的特质。正如译者所说:“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无奈的。所以需要与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 [12] 村上对这种交往与理解的实现展示了一种更为极端、另类、消极的方式,使人物以此获得一种极端宣泄与逆向补偿,从而兑现了他的“非日本视角”的创作理念。
 
 
 
 
 
 
 
 
注释{Notes}:
 
[1] 潘一禾《裸体的诱惑:论文学中的性与情》.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年1月1日版.
[2] 叶岗《迷失自我的象征性森林》,《名作欣赏.域外文艺》,2003年第4期。
[3] [9](奥地利)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4][5][6][7][10][11][12] (日本)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8](英)劳伦斯著.张丽鑫译.《性爱之美》.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4月版。
 
 
参考文献:
 
[1] 潘一禾.裸体的诱惑.论文学中的性与情. [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2] 叶岗.迷失自我的象征性森林[J]名作欣赏.域外文艺,2003:4.
[3] [9](奥地利)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M]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
[4][5][6][7][10][11][12] (日本)村上春树.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8](英)劳伦斯.张丽鑫译.性爱之美[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4.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河北中医《河北中医》
《河北中医》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06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中西医结合...
科学文化评论《科学文化评论》
《科学文化评论》杂志,于200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184/G,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人物访...
城乡致富《城乡致富》
《城乡致富》本刊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江西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协办的农、牧、副、渔业综合性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为“架设农技金桥,传播农业信息,服务广...
文明《文明》
《文明》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78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明论坛、文明...
实用手外科《实用手外科》
《实用手外科》杂志,季刊,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沈阳市手外科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
素质教育博览《素质教育博览》
《素质教育博览(中高年级版)》由多位著名教育专家策划,确立了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生存,承受挫折,树立竞争意识;学会做人,培养爱心,关怀社会人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提高创新...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