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采用合作式幼儿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剥夺幼儿深度学习、合作交流与体验成功的机会,致使丧失学习兴趣、实践创新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幼儿的科学学习应该在沟通,交流合作中进行,合作式教学应运而生。
一次成功的合作式科学教育教学的展开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探究性、适宜性。科学教育合作式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保证教学的流畅性,完整性和发展性,循序渐进,环环紧扣,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或者以不断提问的方式将教学的每个部分串联起来。科学教育中的合作教学注重幼儿的参与也注重教师的参与,教师虽然并非科学教育的主体,但教师的启发式提问、热情鼓励、巧妙引导都会对幼儿科学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间交流的机会,以各种形式让幼儿汇报探索的结果,鼓励幼儿发表自己对科学探究结果的认识和看法,这个过程可以使其他幼儿发现自己看法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促进幼儿思维、语言的发展。
合作式的教学模式贯穿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贯穿于科学探究的每一个环节。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不仅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而且促进师幼之间教学相长,使幼儿变得更自信,更热爱学习。
参考文献
[1][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
[4]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5]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蔡铁权.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地位及养成[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10]王冬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