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上述演示过程之后,同学们发现新的函数图象上的点作反向变化后,可回到变化前的函数图象上。“x-∏/4”实际上反映了点“回归”后横坐标的变化。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内容枯燥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会使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材料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的教学,教师讲的再投入,也很难长时间吸引住学生,因而这些内容往往也会成为教学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不妨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度过难关。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概括、记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有些同学虽能说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却不会用。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设计了一个课件,其主要思路是:首先屏幕显示由符号构成等式:□(α+△)= ○□α。其中□可选择 sin、cos、tg、ctg四种符号之一;△可选择±∏/2、±∏、±3∏/2、±2∏、±5∏/2、±4∏中的某一值;○可选择“+”或“-”。然后由一学生随机确定等式左边的内容,由另一学生举手抢答等式右边○中的内容。再由一学生随机确定等式左边的内容,由学生举手抢答等式右边□中的内容。两人抢答后,请答的好的介绍方法经验,让大家真正领会“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含义。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参与中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难点也随之被攻克。
5、复习考察,高效迅速
另外在进行课堂提问或复习测验时,教师可以将事先编好的问题通过软件作成标准化试题的形式,在课堂提问或上课过程中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回答或练习,同时将标准答案及其提示分步演示出来,这样,即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同时,学生又能通过答案或提示,迅速地检查和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反思 1、流于形式,计算机代替黑板板书
计算机的普及率在不断提高,许多学校还配备了网络计算机教室,许多人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有没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迅速成为评选优秀课例及讲课的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条件,有的学校为了体现自己的现代技术教育水平,还强行规定教师每节课必须全部使用计算机教学,不允许使用粉笔和黑板,整节课教师只需动动鼠标,原本的讲解变成了计算机的播放。由于自制课件或商品课件的设计粗糙,知识表示单调而且缺少新意,类似于“课本搬家”,计算机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板书的功能。众所周知,不管是多现代的教学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必须根据教学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必一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用计算机,什么教学环节都用计算机,教学中能用黑板就能生动讲清楚的问题,不要去搬弄计算机,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题大做,杀鸡用了宰牛刀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要尽可能降低成本,降低需要付出的代价,提高媒体产生的功效,即要选用代价小功效大的媒体。比如若用实物模型、投影或录像就可以达到所需的功效,又何必非计算机不可呢?花大量的时间辛辛苦地制作课件,为了使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这是完全不可取的!
3、选用错位,产生的功效微小
在使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时存在着使用不当的现象,即媒体的出现不是在最需要和最关键之处,以至没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笔者听过的“函数y=Asin(wx+j)的图象”(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课中,教者在屏幕上演示了由y=sinx的图象按相位变换→周期变换→振幅变换的顺序以及按周期变换→相位变换→振幅变换的顺序最后得到函数y=Asin(wx+j)(A>0, w>0)的图象的整个过程,并且还演示了其它四种变换顺序,但在由交换相位变换与周期变换的先后顺序则平移单位不同,这一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易阐明的难点上却一晃而过,学生对于y=sinwx图象上各点向左(j>0)或向右(j<0 )平移││个单位而不是│j│个单位就不能真正弄清楚,但若能用二至三次的慢镜头演示,通过亲自目睹的现实,学生则可较好地领悟变换过程。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选用好计算机表现的内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如何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优化,以及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和优化。研制一优秀的课件就象拍一部优秀的电影一样,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美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需要各方面的融合。
4、程序预置,人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
目前大量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尽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按一个固定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整节课教师可以不写一个字,全部由计算机展示,但当过程稍有不畅,教师想做出改变则无法控制计算机以求与学生配合,学生无法使用计算机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当计算机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回答不一致,另外例习题的解法和学生容易接受的解法不相同时,师生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课堂上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人机对话取代了人际对话,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压抑。
教学过程是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物体,所以谈不上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随时随地有针对性的与学生交流,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演充分地暴露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发展,有效地解决计算机计算“快”与学生学习必有一个过程(即“慢”)的矛盾。
除以上之外,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视听轰炸,课堂教学满堂灌,把人当作内存巨大的计算机,以及过份依赖,妨碍思维能力的发展等等误区,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要清醒地认识其利弊,以走出误区,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去其带来的不足,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能力服务。 改进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建议 为提高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质量,我提出如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