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信息科技 > 基于国外三网融合经验探究我国三网融合发展战略
基于国外三网融合经验探究我国三网融合发展战略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武超群
【分  类】 信息科技
【关 键 词】 三网融合 国外经验 非对称 竞争竞合 中国NGB  第四大网络运营商 监管体制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广电运营商长期以来工作在事业单位的体制下,产业链非常薄弱,没有经过市场化的历练,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和向用户收取有线电视费。当处于体制内的广电运营商在经营宽带业务时,必须面对来自电信运营商的激烈竞争。因此,广电运营商的市场意识、运营能力有限,也成为限制广电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电信企业为解决市场化的问题,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进行四次电信改革,2008年5月,六大电信运营商合并为三个全业务经营的电信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他们较早就开始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对外开放,主要电信公司均在海外上市,用户数超过十亿,采用全程全网和准军事化垂直管理的网络体系。当下,完成市场化转型成为广电运营商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运营商不仅面临着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换,还要完成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从“公益”向“公益+赢利”转型,从被动为用户提供服务向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转型。广电系统的网络现在连“一省一网” 的目标还未实现,要建立一个具有全国规模、高度市场化的广电网络,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在1.74亿有线电视用户数中,数字信号电视用户有6500万,而模拟信号电视用户超过1亿户,可见有线网络整合的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费用。同时,有线网络提供的宽频接入用户较少,到2009年底只有300多万,相较于全国3.46亿宽带网民总数,比例微乎其微;有线网络也还不能提供IP电话等语音服务。试点之后大规模的三网融合,市场竞争能力更为重要。
(二)广电与电信行业之间“持久战”
“三网融合”的根本障碍在于两大系统之间的利益争夺。多年来,电信和广电都试图建立自己的专网经营全业务,进入对方的领地,并用许可证等行政壁垒防止对方入侵。早在1998年,广电与电信的两个行业的利益之争就初现端倪。当年广电部门试图摸索开展一些电信业务,引起电信运营商强烈不满,双方的冲突不断积聚和升级,甚至发生过流血冲突。数年后,电信运营商发现视频时代的巨大商机,开始发展IPTV,同样遭遇广电阻挠。按目前的政策和体制,开展IPTV业务需要由三个部门控制的四个牌照:广电部门《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工信部《ICP证》和《移动增值业务许可证》、文化部门《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广电总局不但控制牌照,还能控制内容,因此实际上拥有最大的话语权和决定权。由广西电信IPTV事件可以看出,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广电主管部门拥有的行政管理权对于维护新闻舆论宣传和广电运营商的利益至关重要。三网融合的实质是电信和广电之间的双方市场准入问题。
两个行业如何化干戈为玉帛,结束这场内耗,新政明晰了两者的权责,三网的关系将由之前的激烈竞争演变为竞合态势,双方需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将市场共同做大、做好的双赢局面。以上海IPTV全国第一大用户城市模式为例,其模式包括五大管理系统:内容播出控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DRM加密认证系统、用户管理和计费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其中,上海文广百视通主要负责与内容播控相关的各个核心环节;上海电信落实对IPTV信号的传输,主要负责IPTV系统的基础建设与业务支撑平台的管理。结合全球其他国家三网融合的经验看,内容制作和网络运营最终需要分开。三网融合政策的目标有利于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
突破利益之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吸纳利益各方入股,采取分成制。实质上是将有线网与各资源方、利益方紧密捆绑,融合各方利益,有利于为三网融合扫清障碍。举例来说,杭州华数是2005年5月成立的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是真正市场运营主体,其各大组成部分包括了互动电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广电(内容提供商)、网通(网络运营商)、市政府(市场推动者)、企业(产品供应商)和报社(新闻舆论)。实践表明,制度和体制是推进三网融合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
构建真正的第四大网络运营商
新政明确提出广电网拥有3年的发展“保护期”,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也会得到大力支持。如果采用行政方法,国家以财政资金注入,以收购、划拨、股份制改造的方式在短期内成立一家有实力的全国性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并加大对有线网的升级改造,提高有线网的规模化经营水平,逐步实现有线网的统一规划、建设、营运、管理、联合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为真正的三网融合扫清道路,这应该是广电网络变身第四网络运营商最为有效的办法。
去年以来,从广电运营商大刀阔斧地整顿视频网站、CMMB(手机电视)投入正式运营,到网络国家电视台的,都为这一刻埋下了伏笔。去年7月31日,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战略合作协议和建设示范合作协议在上海签署,这标志着中国NGB正式启动,进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NGB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成果为基础,采用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核心技术,成为以“三网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前杭州华数正式受广电总局委托,承担“国家数字电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以及建设国家NGB融合业务创新实验室。
今年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的关键之年。根据《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将用10年时间建成覆盖全国2亿家庭的NGB,加速形成与电信网公平竞合的态势,同步增强广播电视网络的舆论引领作用。中国NGB将通过“三步走”来实现:第一阶段是从2010到2012年,在全国一些主要省市完成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同时“立体电视”(3DTV)也将展开先试先行。NGB在这一阶段将建立起产业创新体系和环境,成套装备研制工程化。第二阶段是从2012年到2015年,有线电视网络与无线电视网络融合。第三阶段即到2019年,中国NGB将完成全网建设,建设成为国家网络文化传播和社会信息服务的主要基础设施。当日,NGB应用实验室也在沪揭牌,这是在中国提出NGB战略后设立的首个国家级实验室。
因此,广电运营商应结合三网融合试点,想方设法推进NGB示范区建设,构建NGB传输网络、NGB业务平台、NGB管理系统,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业务跨地区的互通、交换和节目资源的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以NGB建设为契机,加快有线网络升级改造,加快新业务、新业态开发应用,使NGB成为家家户户人人均能享用的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让广大用户真正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新的视听享受和便捷服务,把用户带入一个全新的视听时代。
设立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与统一监管体
三网融合将使内容服务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内容服务商将成为市场的主导。广电与电信两种业务性质是不同的,广电传输特别关注内容的可控性,而这并不是电信传输所关注的重点。随着三网融合业务的不断发展,内容的监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互联网内容监管和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监管。尤其是注重互联网内容监管,这一领域逐渐成为各国立法监管的重要领域之一。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设有内容委员会,对在互联网上传输的内容和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实行不同程度的监管,对于互联网上的内容监管较为宽松,而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严格的监管。除了传统的内容管理之外,英国还非常重视视听内容管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共有6个职能局和10个办公室,其中有不同的部门对广播电视和电信实行监管,制定不同的规则。例如,在内容监管方面,广播电视业是比较严格的,而对于电信业则没有如此苛刻的要求。各国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有一些共同的价值取向,普遍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和个人隐私权。在我国,广电传输业务与电信传输业务虽然相互开放,但还没有改变两者的监管遵循各自独立规则的事实。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510/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510/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创新创业管...
新晋商《新晋商》
《新晋商》杂志,于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4-1350/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对话晋商精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中国现代神经疾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363/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临...
农业机械《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杂志,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875/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航天系统与...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半年刊)是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它的任务是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