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监护人方面。①爷爷奶奶本来就是溺爱孙子女(这是农村多数爷爷奶奶的通病),加上儿媳长年不在身边,他们会不自觉的把对儿女的一份思念、一份关爱转加在孙儿们身上,因而对孙儿们倍加庞爱。②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龄大,文化层次低,有不少还是文盲或半文盲,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不知道如何管教。③监护人或年龄大或身体差或事情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④想管又不好管,由于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又不在家,担心自己管得不好或管得过严,会伤害孩子,造成孩子告状或离家出走,自己费力不讨好,因此只求孩子平安,不求孩子长进。⑤报喜不报忧,孩子做了错事不敢如实相告,孩子的父母在外务工经商也不容易,还是不说为好,免得他们在外务工经商对孩子不放心而影响挣钱。⑥因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感到孩子可怜,担心孩子受欺负,爷爷奶奶也容易过分偏袒迁就孩子,还会经常引导孩子在校内外要恶一点、凶一点、狠一点,甚至还公然为孩子撑腰。⑦少数富裕家庭的爷爷奶奶迷恋牌桌,有的把孩子也带到牌桌边,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也就懒得去管了。⑧少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择友、交友上及社会活动任其所好。
3、学校教育方面。①留守儿童不好管。不少孩子的家长已今非昔比,有的成了大款,有的成了名人,担心对其孩子管得太严会有失家长的面子。②看不惯不愿管。少数暴发户,财大气粗,目中无人,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他们的孩子也野蛮无理,要把这样的孩子管教好,许多教师不是怕困难,而是心不甘、情不愿。③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失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不紧,家访电访不够。④教师对留守儿童重智轻德的现状比较普遍。⑤少数学校领导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说起来重要、行动起来次要”的突出问题,德育首位位处虚位。
4、社会教育方面。①低级的影碟和不健康的网页毒害青少年。②社区教育是一张白纸。③对社会黑恶势力打击不够,社区教育环境不良。④对青少年犯罪和其他犯罪处理宽容。
四、对策
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民族未来,事关教育兴衰,意义重大而深远,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现谈以下五点对策:
1、坚持整体性原则,构建育人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列入农村基层干部和单位年度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各农村中小学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学校牵头,建立起学校、家长(监护人)、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规模较大的农村学校应设立一位副校长主管留守儿童和家庭教育工作,办好家长学校,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育人格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管不了”的问题。
2、坚持科学性原则,提高育人水平。教育部门在组织教师培训时要增开家校合作育人课程,提高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水平,农村中小学要以学校为阵地,定期组织家长(监护人)和社区骨干进行培训,普及农村家庭、社区育人知识,政府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安排家长学校专项经费,确保家长学校正常运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不会管”的问题。
3、坚持针对性原则,改正育人方法。加紧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系统的科学指导,尽快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盲目状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无法管”的问题。
4、坚持一致性原则,增强育人实效。学校、家庭(监护人)、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重点对后进失足青少年帮教、对留守儿童帮管,认真做好留守儿童“代管家长”工作,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能和教育行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管”的问题。
5、坚持先进性原则,净化育人环境。农村乡、村党政领导和学校要切实担负起育人环境的优化责任,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整治农村文化市场,扫除农村封建垃圾文化,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努力营造文明的校园、和谐的家庭和风清气正的社区,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