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建材产品色彩视觉的功能性。
一是由于一座建筑物具有特定的功能,所以必然有其特定的色彩,这种色彩在建材产品色彩上已经成为一种标志符号。扩而大之,一处居民小区、一处超级市场、一处大专院校、甚至一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整体色彩。建筑设计师们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然顺应这种整体色彩的基调,在考虑一座建筑物外部色彩的处理时首先充分考虑周围景观的色彩,实现自然景观色彩和建材产品色彩达到和谐统一。
二是建材产品色彩视觉的功能性是建筑功能的一种补充,住宅建筑、娱乐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学校建筑、医院建筑等等都是如此。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采用建材产品的色彩也必然不同,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物的特定功能与行业美感。如疗养院、医院就应该以白色或中性灰色为主调,在心理上给病人以清洁、安静之感;纪念馆等应该以桔黄色的琉璃瓦来作檐口装饰,在心里上给人知识高贵和永久之感;而民用建筑,就应该以酱红色、浅粉色为主调,这样从心里给人健康安宁的感觉。
3.简论建材产品色彩“软标准”的贯彻方法。
以下四种贯彻方法可以采取删繁就简、提炼概括的简化方法;色彩整合、色块叠加的添加方法;形神兼备、妙趣横生的夸张方法;粗细结合、构图简练的几何画法;装饰性强、效果新奇的抽象画法等去实现。
3.1 以建筑工程的空间形态设计色彩。
建筑的空间形态可以分为商业空间与工业空间、居住空间与办公空间、工作空间与娱乐空间、城市空间与农村空间等等。从理论上讲,这些不同的空间形态与建材产品的色彩是否有一个最佳的配合意境,或者说,色彩“软标准”贯彻成功与否的区别也在于此。从实践上讲,这些不同的空间形态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师们大显身手的舞台,他们虽然不是魔术师与幻想家,然而却可以在空间形态设计中将色彩安排的如诗如画;他们虽然不是嫦娥与吴刚,然而却可以在空间形态设计中将色彩安排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诗句)。
3.2 以建筑风格的对立与统一设计色彩。
对立与统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是揭示包括建筑色彩设计在内的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具体到以建筑风格的对立与统一设计色彩上面,其主要内容是楼梯、门窗、台阶、地板、阳台、雨蓬、廊柱、小型色块等建筑单元都是对立面的统一,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一切矛盾都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绝对的斗争性和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就构成包括建筑色彩设计在内的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所以说,以建筑风格的对立与统一设计色彩是现代建筑色彩设计的重要理论。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必须运用建筑风格的变化与统一处理好造型风格与色彩视觉的关系、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筑色彩设计中还必须处理好整体的造型风格与个体的关系:第一是把握基调,注意整体性;而后是在个体或局部发挥个性,在统一中寻求色彩的变化之美。
3.3 以建筑造型的对称与均衡设计色彩。
一是对称与均衡为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述形式。具体到建筑造型的色彩设计上,以建筑造型的对称与均衡来设计色彩不是通过简单图案的量化实现对称与均衡,而是通过建材产品色彩“软标准”的贯彻,通过简化、夸张、抽象等创意方法,使建材色彩画面达到不同的疏密、浓淡、轻重等效果。对称与均衡一为左右对称与均衡,二为上下对称与均衡。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所大学建筑系一名资深教授曾经用电脑合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合壁建筑造型,并认为左右对称的建筑造型是美的极致,可见“对称与均衡”在建筑美学中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对称与均衡更多表现的是具有明显可见的美学构图特征。大与小,多与少,疏与密,浅与深,黑与白等都是对称与均衡的创意方法。如果说“对称”是美学构图中能以物理尺度精细衡量的形式,“均衡”则更多地体现在视觉心理的分析和理解,是一种富于变化的平衡与和谐。
在我国建筑史上,建筑造型的对称与均衡不但是建筑整体造型的设计章法,还是室内布局甚至家具器物的设计章法。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设计章法已经从建筑造型的对称与均衡延伸到与建材产品色彩“软标准”的规定达到协调美观,其例子举不胜举。以建筑造型的对称与均衡设计色彩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即必须做到与建材产品色彩“软标准”规定的“色调”、“色差”、“色相”、“色温”、“色谱”等六个技术指标的统一。这种统一是一种建材色彩与建筑造型的密切结合,其效果是色彩沉稳、自然祥和、美观朴素、安定平稳、端庄大方等等,符合中国人的视觉习惯。
3.4 以建筑外观的节奏与韵律设计色彩。
节奏与韵律本来是一对舞台表演术语。节奏是指乐队合奏的音响按照一定规律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无论西洋乐器、无论民族乐器,节奏都是合奏音乐效果的重要表现手段。而韵律是指在诗歌朗诵中,表演者音节高低、轻重、长短的交替组合,音节与停顿的数目以及位置,节奏的形式和数目,押韵的方式和位置以及段落、章节的结构等。节奏与韵律两者都是舞台表演效果至关重要的表现手段。本文以建筑外观的节奏与韵律设计色彩的寓意是,如果将节奏与韵律这一对有强烈时空感的舞台表演术语用到建材产品色彩“软标准”的贯彻方法上面,是非常恰当的。人们看到,红砖绿瓦、黑白屋檐、彩窗地板、花灯立柱的重复使建筑外观的节奏感十分抢眼显明,错落有致的台阶、呼之欲出的色彩与井然有序的线条形成的韵律感令人流连忘返。
4.结论。
中世纪的欧洲曾经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社会的极致是宗教,宗教的极致是(哥特式)建筑,建筑的极致是技术,技术的极致是数学,数学的极致是色彩”。笔者认为,建材产品色彩“软标准”的贯彻方法说明了一个问题,无论什么社会制度,与贯彻“硬标准”不同,建材产品色彩“软标准”的贯彻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最大限度地表现与扩大“软标准”制订者的主观愿望。当然,随着对“软标准”测试仪器不断地进步,“软标准”的贯彻正在向着能够仪器测定、能够抽样检验、能够数据评判的“硬标准”靠拢,一步步地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春田著 1987年版《标准化概论》。
2.中央文献出版社 潍坊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年版《潍坊市志·城乡建设》。
3.齐鲁书社 潍坊市潍城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年版《潍城区志·城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