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线运输物流模式是当前道路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领域的一个亮点,在发展现代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专线运输物流模式进行了概述,构建了专线运输物流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集成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并一个实例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专线运输;物流企业;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
为应对金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国家陆续出台了十大行业振兴规划,物流业成为唯一入选其中的服务业。专线运输作为典型的物流模式,在现代物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曾制定过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但主要偏重于规模和产值指标;对专线运输物流企业并不适用,因为这些企业规模大小不同,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很难据其作出科学的评价。鉴于此,本文试图建立一套符合专线运输物流企业特色的综合评价模型,帮助物流企业发现自身问题,并明确改进方向;为客户选择合适的物流供应商提供决策支持;有利于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道路运输政策,规范和引导该行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一、专线运输物流模式的特点
专线运输物流模式是指在两个特定的城市间以公路货物运输的方式所构建的第三方公共物流服务模式,包括普通货物运输和异城快递。其物流服务具有如下特点:
(1)固定性。即物流服务供给具有固定的形式,通过指定的线路(公路)和站场(发货和收货站点)在两点(两个城市或区域)间提供运输物流服务;
(2)公共性。即服务的对象是面向社会的所有客户,既包括生产和商贸领域的企业,也包括消费领域的普通百姓;
(3)延伸性。即服务内容的延伸,不仅包括运输线路的延伸,还包括业务的延伸,如站到站、门到门的两点间运输和配送服务,库存管理、包装、物流信息、送货到指定的房间工位、代购货物、代收货款等诸多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4)规模小。物流服务提供商大多数为中小道路货运企业,少则几辆车,多则十几辆车的规模。
总体看来,多数专线运输物流企业规模不大,服务内容单一,信息化和服务水平不高。
二、专线运输物流物流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使本评价指标体系更切合实际,通过对河北省内120家专线运输物流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访谈,不断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据此设计出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和25个四级指标(因四级指标占据篇幅太大,此处略)构成的专线运输物流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图1所示。
专线运输物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资源 运营能力 物流技术 客户服务 技术种类 实现功能 装备技术
信息技术 经营能力 组织能力 经营资产
经营状况 协同能力
管理制度 车 辆 网 点 人 员 类 型
规 模 集 散 点
线 路 素 质
结 构
数 量 客户群体
服务种类
服务质量
客户结构
客户数量 延伸服务
基本服务 图 1 专线运输物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三、专线运输物流物流企业综合评价模型
由于专线运输物流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其中既包括定性指标又包括定量指标,而且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所以很难用一种评价方法来进行评价,为了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减少由于评价者认知能力和个人偏好等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本文采用了层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的集成对专线运输物流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1.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本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的首要条件,关系到最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文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该方法是通过同一层次的各因素针对上层某个因素两两进行比较,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出最优传递矩阵,将其转化成一致性判断矩阵,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使之自然满足一致性要求。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每一层次上的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程度的三标度比较矩阵:
(1)
(2) 计算比较矩阵C 的最优传递矩阵:
(2)
(3) 一致性矩阵也称为判断矩阵,把最优传递矩阵B转化为一致矩阵:
(3)
(4)根据判断矩阵A 计算出该层各元素关于上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A矩阵中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该层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值,即:
(4)
其中为特征向量, 作为该层次n 个元素的相对权重向量。本文采用乘积方根法计算特征向量的近似值,即:
(5)
2.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
本文在对大量典型专线运输物流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原理,对每一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划分出A- AAAAA五个等级标准,并把AAAAA级指标的下限值确定为最优指标集;A级的下限值为最差指标集。然后对原始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最后计算具体企业指标值与最优值标集的综合关联度,根据关联度来判断该企业的级别。
(1)指标值的规范化处理
(原始值越大越好)或(原始值越小越好)
式中:表示第i个企业的第k个指标的规范化数值,、表示第k个指标在所有企业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因为假设5A级指标的下限值为最大值,1A级指标的下限值为最小值,所以上式中的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另外规定:当大于1时,我们取=1,因为它已经达到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