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导管内壁不锈钢层同碳钢表面贴合不紧密、不锈钢局部凸起等缺陷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不锈钢贴覆工艺进行改进,最后消除了这些缺陷。
关键词:导管 筒体 基层 贴覆层 紧密贴覆 局部凸起

0 前 言
我公司生产的船用侧向推进器,其主
要结构件导管由马达座与直径为Φ1000-
3000mm,长L为1000-2500mm的筒体构成
(如右图1)。筒体靠桨叶一侧,内壁有宽
W为270-690mm的不锈钢防腐层。
近几年来,导管结构逐渐由旧式改为
新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筒体的结构(如
右图2)。旧式筒体由碳钢卷制的筒体与复
合板卷制的筒体对接而成;新式筒体则直

接在碳钢板上通过焊接贴覆不锈钢板后,
卷制而成。两者碳钢层均采用厚16-32mm
的船用A级板,不锈钢均采用316L,其中复
合钢板不锈钢覆层厚2mm或3mm,不锈钢板
厚4mm或6mm。
由于新式导管采用在碳钢基层上贴覆不
锈钢板的方法,相对旧式导管容易产生不锈
钢与碳钢贴覆不紧密、焊接热变形或其它原
因引起不锈钢局部凸起等问题。下面以实际
生产中出现问题的一台导管(编号:KB42210,
Φ2148mm,L1631mm,W520mm,碳钢板厚27mm,
不锈钢板厚6mm)为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改进制造工艺,最后检验效果。
< >缺陷的分类、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消除缺陷的措施C Si Mn P S Ni Cr Mo

≤0.03 ≤1.00 ≤2.00 ≤0.045 ≤0.030 12.00-15.00 16.00-18.00 2.00-3.00
碳钢与不锈钢焊接,不锈钢之间焊接采用CO2气体保护的焊,焊材均采用日本TASETO生产的药芯焊丝GFW309MoL(对应的AWS型号E309LMoT1-4),焊丝直径Φ1.2mm,其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如表2,
表2 GFW309MoL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Ni Cr Mo

≤0.04 ≤1.00 0.50-2.50 ≤0.04 ≤0.03 15.00-17.00 21.00-25.00 2.00-3.00
1.2 缺陷的分类、产生的原因、消除缺陷的措施
新式导管的筒体制作工序按先后顺序依次为:不锈钢的贴覆、卷筒、纵缝和不锈钢对接缝的焊接、筒体校圆,按缺陷出现的先后顺序,可将缺陷分为3类(如图3所示),
a类:不锈钢贴覆不紧密,在贴覆不锈钢过程中产生;
b类:不锈钢条状凸起,在卷筒或筒体校圆过程中产生;
c类:不锈钢块状凸起,在纵缝/不锈钢对接缝焊接过程中产生;
这些缺陷沿圆周方向分布情况如图3斜

线阴影区所示,缺陷长度为不锈钢板的
宽度W520mm,通过计算,缺陷面积约占不
锈钢板总面积的12%。
1.2.1 a类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措施
1.2.1.1 缺陷的描述
这类缺陷随机分布在距纵缝、对接缝
较远区域。示例导管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块宽120mm,长520mm,与碳钢表面间隙最大可达1.5mm的贴覆不紧密区域,用钢尺敲击可清晰听见闷响。
1.2.1.2缺陷产生的原因

< >不锈钢装配方法不正确,不锈钢板与碳钢表面没有贴紧; 定位焊点间距d过大(示例导管 不合理的焊接顺序示例导管不锈钢焊接时采取大电流(220A),焊接热输入量大, 装配不锈钢前检查不锈钢板的平直度,定位焊点之间距离d取较小的值,控制在50-80mm范围。每块不锈钢焊接按图4所示的1’2’ 3’ 4’的顺序进行分尽量采取小电流焊接,由于焊缝是单层角焊缝,并且采用焊不锈钢厚度(mm) 焊丝直径(mm) 电流(A) 焊接速度(M/min) 气流量(L/min)

4mm 1.2 130-160 0.3-0.4 15-25
6mm 1.2 150-180 0.3-0.4 15-25

1.2.2 b类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措施
1.2.2.1 缺陷的描述
这类缺陷一般分布在纵缝两侧距纵缝中心约400mm处(如图3所示),呈宽20mm,长520mm(不锈钢宽度W),最大间隙可达5mm的条状凸起。

1.2.2.2 缺陷产生的原因
卷筒主要通过三辊式卷板机完成,
而卷筒时钢板与下面两辊子接触点间
距约350-400mm,钢板的AB段无法由
卷板机弯曲,因此卷筒之前需要在油
压机上将AB段的弧度压出。
AB段一般取400mm,在压头的巨大
压力下,AB段不锈钢板与碳钢板紧密贴
合,同时在圆弧与直线交界处B产生急弯,
该处容易造成应力集中。
在转入卷筒工序或者纵缝焊接完后的校圆工序中,如果按图7所示的弯曲方向进行卷筒或校圆,不锈钢板在辊子的挤压下,由C向B延展,由于B处有急弯且贴合紧密,这些变形无法逾越B处,造成变形在B处积累,应力高度集中,到一定程度时,B处右边BP段(沿圆周约20mm宽)就会突然凸起,形状呈条状。该分析可以从在弯曲过程操作者的“突然听到很大的金属炸裂声,并迅速出现凸起”的描述中的到证实。
1.2.2.3 消除缺陷的措施
< >措施一:卷筒时或校圆时,改变辊子的挤压方向,尽量由B措施二:为了“消化”掉由C到B方向挤压过来的变形,可主要因为焊缝的形式不合理,如
图8所示,改进前,纵缝形式沿用旧
式导管的纵缝形式,直接在碳钢表面
堆焊不锈钢,焊缝宽约50mm,长520
mm,深6mm;不锈钢对接缝宽约20mm,
长520mm,深6mm,两者都属于多层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农产品市场周刊》
《巢湖学院学报》
编辑QQ
编辑联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