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完善“三检”(点检、巡检、专检)记录和预知维修制度,预防重大设备故障发生和相应的应急应对维修预案。一是要求不论是操作工还是维修人员,在每一次检查时,做好设备三检记录,对影响生产的突发性问题要及时向工段长、分厂汇报,以便及时处理。二是每年年初,要求维修工对所维护的设备,操作工对自己使用的机床上报易损件明细表,汇总后报设备功能部提前做备件计划。三是在员工中开展相互监督,协同工作的活动,即生产操作工监督维修人员的快速反应,检修速度、维修质量等;维修人员监督操作人员对设备按章操作,及时配合维修的态度,增强了生产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相互理解与相互参与意识,为共同管好设备献计献策。四是要求各维修小组在每次维修后进行总结,好的做法予以肯定推广,存在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使每个维修人员受到教育和启发。设备技术员做好设备维修记录,内容包括故障时间、现象原因、解决方法、备件清单等,逐渐积累经验,在以后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充分发挥状态维修的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的特点,减少设备大中小修次数,避免了检修的盲目性,节约了维修费用。六是做好一保,加大二保力度,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五)建立健全维修激励机制,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设备维护工作是长期性,又是突发性的工作,如何挖掘,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统筹安排,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是管理者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根据现在机床老化,维修人员不多,其中维钳11人,维电10人的实际情况:(1)在加班费上采取灵活的奖励包工形式,以上一年加班费为考核基数,根据当年的设备负载情况,按月包干,不管有没有来加班,这类费用按月发放。这样维护人员积极性都能提高,白天能干完的活不放到晚上,周末能完的工作不会留到双休日,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明显提高。(2)人员分组,构建AB岗。分组人员承包相关设备,每个维护人员对其所辖设备平时多关注,对已发生故障都要求做记录,建立设备档案,便于日后维修、诊断,快速解决故障。并且在分组的班组中,两两形成A、B岗,在遇到某一小组近一时期内所辖设备故障频繁,来不及抢修,或组员有生病、请假等,另一组人员就按A、B岗顶替这一组的工作量,平衡机动,统筹使用现有维修资源,保证不影响设备的抢修,每个月月底,根据A、B岗的工作量及工作态度,给予一定的奖励。(3)设立设备专项奖励基金,对工作突出人员给予奖励,特别对于维修改造,大幅度提高设备加工工效的立项予以重奖,以奖励维护人员改造、创新、合理化革新和新技术运用,让老设备焕发新的生命力。
(六)注重现场改善,让职工主动参与设备管理。现场改善强调激活现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工作。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激发员工的问题意识和改善热情。对此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鼓励员工积极发现自己操作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备之处,简单的自己动手加以完善,需要配件的由单位采购;繁杂问题及时反馈。这样即可以缓解维修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其次,重视对发生源的处理。发生源是指设备上污染物的产生源头,如粉尘、液体、切削废料等的产生处。设备产生的污染物不仅造成环境脏污,而且是设备老化的根源,必须加以解决。解决的方法就是消除发生源或减少发生量,或将污染物根治在一个小范围内。做好这两方面,激发职工的改善热情,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是关键。事实也证明,重视现场改善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即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强化设备管理成效
(一)通过强化设备管理,保证老设备的加工精度。机加工厂不仅年年完成公司下达的主导产品经济指标,而且还保证外协加工任务的年年递增,一年上一个台阶。
(二)在全厂开展设备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设备“6S”活动(即整顿、整理、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稳步推行设备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让整个生产环境焕然一新,达到目视化管理的目的,使现场问题更加直观,便于管理和维护,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三)打造了一批高素质的维修队伍。强化设备管理,要求每个维修人员都能练就一付好的本领,也激励着维修人员不断提高技能。现机加工厂维修电工中有电工技师7人,占修电人数的70%;维修钳工中有钳工技师8人,占维修钳工人数的73%。
(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机加工厂对老设备进行了更新与改进,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近几年,完成了φ200钻的坦克链改造,φ125镗安装了光栅数显,φ160、φ150落地镗的电器改造后,加工主导产品压路机三大件之一振动轮的功效提高25%,系列的改造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老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适应了公司产品转型的需要。
(五)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技术革新。强化内部管理就是出效益,这句话在机加工厂内部体现大为明显。机加工厂针对老式龙门刨电耗太大的情况,组织人员运用同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改造,比原机组节电30%-50%,仅此一项,四台龙门一年可节约电费42万元。
通过设备维修管理体制创新,提高了设备管理工作的灵活性、自主性、超前性,最大限度地增强设备管理的成效,确保了机械加工能力不断提高,设备故障率不断下降。强化设备管理让企业老设备焕发新的生机,迎接新的挑战。设备管理创新让老企业增强了搏击市场的信心,逐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