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1,2…n, =0,1,2…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
γ0i=γ0i(k),其中=1,2, …[6]
以已批准节能和提高能效CDM项目估计年二氧化碳减排量为系统特征序列,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相关因素序列,分别计算系统特征序列与各相关因素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系统特征序列和相关因素序列都是选取了近三年的数值。各序列值见特征序列表。
特征序列表 特征序列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X0:项目估计年减排量(tCO2e) 3876710.00 3273295.00 4210599.00 X1: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21 1.17 1.12 X2:单位工业增加能耗值(吨标准煤/万元) 2.53 2.43 2.23 数据来源:项目估计二氧化碳年减排量来源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第一步:求初值像
由Xi,=Xi / xi(1)=( xi,(1),xi,(2), xi,(3)), i=0,1,2得到
X0,=(1,0.8443,1.0861), X1,=(1,0.9669,0.9256), X3,=(1,0.9605,0.8814)
第二步:差序列
由△i(k)=∣x0,(k)-xi,(k)∣,i=1,2得到
△1=(0,0.1226,0.1605), △2=(0,0.1162,0.2047)
第三步:求二级差
M= △i(k)=0.2047, m= △i(k)=0
第四步:求关联系数
取ε=0.5,有γ0i(k)=(m+εM)/ (△i(k)+εM),i=1,2,k=1,2,3得到
γ01(1)=1,γ01(2)=0.455,γ01(3)=0.389
γ02(1)=1,γ02(2)=0.468,γ02(3)=0.333
第五步:求灰色关联度
γ01=γ01(k)=0.615,γ02=γ02(k)=0.600
由以上分析可知,计算结果都大于或等于0.6,这说明节能与提高能效CDM项目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与能源利用效率有正相关关系,且程度较高。也即节能与提高能效CDM项目实施的越多,能源利用效率就越大。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展尤其是节能和提高能效的CDM项目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2.2.2 CDM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事实上我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比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波浪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相对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本较高,实现商业化难度较大,虽然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开发可再生能源,但由于技术和资金障碍,可再生能源发展始终缓慢。通过开展CDM项目,将会减少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本和开发技术障碍,使之获得优先开发,既缓解了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状况,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3 实施CDM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据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官方网站数字统计,截至2008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批准了1443个CDM项目。截至2009年2月17日,我国共有267个CDM项目已经在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115,962,434吨。虽然我国有很大的发展清洁发展机制的潜力,但在过去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CDM普及力度不够;咨询和服务机构缺乏;开发CDM项目涉及到的审批风险、CERs的价格风险、CER交付不足的风险等构成的多元化风险;管理机制方面的漏洞导致文件的逻辑或数据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等等。
为此,我们得加强我们CDM宣传的力度和广度,积极开展CDM项目的培训、研讨会、展览等宣传活动;完善我国CDM实施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有效控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潜在风险,尤其是要避免注册和签发CDM项目时浑水摸鱼的现象。同时,我们还需注意CDM项目必须具备资金和技术的额外性。
4 小结
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前提,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政府将节能、依靠科技提高能效放在能源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而开发CDM项目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调整能源结构。因此,我们得继续加强、更好地开展CDM项目合作,竭力加强国际化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为“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减少温室其他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进而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
[2] 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下)
[3]马驰.清洁发展机制对我国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影响浅析[J].经济论坛,2006(22):68-69.
[4] 刘奕良.废气变黄金:清洁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5]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6] 康文华.清洁发展机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