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线轮廓度:公差带只能选用“两等距曲线”之间的区域 ;
(5)面轮廓度:公差带只能选用“两等距曲面”之间的区域;
(6)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只能选用“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7)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只能选用“两同轴等径圆周边”之间的区域,严格来说,这种公差带形式是超出九种公差带形式之外的一种特殊形式;
(8)斜向圆跳动:公差带只能选用“两同轴非等径圆周边”之间的区域,这种公差带形式也是超出九种公差带形式之外的一种特殊形式;
(9)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只能选用“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10)端面全跳动:公差带只能选用“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2 应用两种形位公差带形式的公差项目
(1)同轴度:对于被测要素(轴线)很短的同轴度公差,可用“一个圆”内区域的公差带形式,即把这种同轴度公差视为同心度公差。对于被测要素(轴线)较长的同轴度公差,要用“一个圆柱面”内区域的公差带形式。实际上,同心度只是同轴度中的一个特例,在应用中并无明显界限,被测要素长短未提出定量区别,例如薄片零件或被测轴线较短,不会产生弯曲的都可用同心度公差带的形式,这样也给检测带来方便。
(2)对称度:对于被测要素相应轮廓要素很窄的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可用“两平行直线”之间区域的公差带形式,即把这种对称公差视为中心线相对于基准中心要素的公差。对于被测要素相应轮廓要素较宽的中心平面的对称度公差,要用“两平行平面”之间区域的公差带形式。
2.3 应用两种以上形位公差带形式的公差项目
(1)直线度:根据零件的结构特征和对被测要素功能要求的不同,可用“两平行直线”、“两平行平面”、“一个圆柱面”内的区域等三种公差带形式。具体选用哪种形式,有的极易确定,例如被测平面在给定平面(截面)内的直线度的公差带,刻线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带只是“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而对圆柱体的轴线直线度公差,若只是一方向上有直线度要求,要用“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若在任意方向上都有直线度要求,则要用“一个圆柱面”内的区域这种公差带形式了。
(2)位置度:该项目有五种公差带形式之多。点的位置度公差带是“一个圆”内的区域,实际上它只是被测轴线很短的轴线位置度公差带的一种特例。轴线位置度公差带是“两平行平面”或“一个圆柱面”。究竟用哪一种公差带形式,要视对被测轴线的方向要求而定。给定一个方向的,用“两平行平面”这种公差带形式。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都有要求的,仍然要用“两平行平面”的公差带,只不过要用两个相互垂直的这种公差带罢了。如在任意方向上都有要求的,则要用“一个圆柱面”的公差带形式。对于刻线的位置度公差项目,其公差带形式只有“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球心的位置度公差项目,只有“一个球”内的区域。
(3)定向公差:根据零件的结构特征以及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功能要求的不同,也可用“两平行直线”、“两平行平面”、“一个圆柱面”内的区域等三种公差带形式。素线的定向公差用其“两平行直线”的公差带。若定向公差在给定一个方向有要求的,要用“两平行平面”。在要求有相互垂直两个方向的,要用两组相互垂直的“两平行平面”的公差带。在任意方向上有要求的,要用“一个圆柱面”的公差带。
3、结语
在实践中应用形位公差时,要正确理解形位公差项目和形位公差带所能控制的区域,也要顾及零件的结构特征和检测的方便性。但重中之重的是真正掌握形位公差项目、公差带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应用中得心应手,才能使形位公差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 形状和位置公差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7-35.
[2]李晓沛. 简明公差标准应用手册[K].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34-137.
[3]方昆凡. 公差与配合实用手册[K].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86-294.
[4]赵则祥. 赵卓贤. 几何产品技术规范有关尺寸要素的发展及其实用性分析[J].上海: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7):41-44.
[5]陈于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66-77.
[6]董明华.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8-100.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