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宝贵而有限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缺水已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邹城市是我省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市之一,其水资源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分析我市水资源特点,明确面临的水资源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我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总量较少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邹城市年降水总量12.34亿立方米,径流总量(除去蒸发量)为3.7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50立方米左右。这个数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左右,境内多年平均地下水天然补给量2.21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13.93万立方米,根据三水转化关系,扣除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转化中的重复计算量0.77亿立方米,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5.15亿立方米,平均产水模数32.4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占有量604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 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 邹城市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受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和变率大的影响,本地区水资源也具有年际年内变化大的特点。境内年平均降水量771.7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263.8毫米(1964年),最少年降水量268.5毫米(1998年),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平均为490.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3%;冬季降水量最少,平均为30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左右。6~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6%,水资源的这种不稳定性不仅给水资源的拦蓄利用造成很大困难,也大大降低了径流的有效性。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邹城市水资源地区差异较大,全市地表水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8168万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的22%,其中西苇水库4842万立方米,莫亭水库505万立方米,18座(一)型水库,90座(二)型水库为1871万立方米,588座塘坝为950万立方米。全市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约为32.4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其中,东部山丘区9.3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西南低山区4.7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西北井灌区37.4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西部井湖区46.5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全市可供水量3.4亿立方米,社会需水量4.4亿立方米,尚缺水1亿立方米,现状可供水资源量仅能满足社会总需水量的2/3。从全市范围看,缺水严重的多集中在铁路沿线、矿区及城区经济发达地带,这里城市和工矿企业比较集中,需水量大,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水资源的短缺已严重影响我市经济腾飞。 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严重后果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用水量猛增,地下水正在大量开采利用,致使水位大幅度下降,其中中心店镇程岗村附近最大潜水埋深下降了11米。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引起地面塌陷,破坏旅游资源等。
3、水质污染严重
据1990年监测,我市的南沙河、白马河水质有机物污染十分严重,化学耗氧量白马河高达679.5毫克/升,南沙河高达2767.5毫克/升,超过国家地表水规定分别为113倍、461倍。境内还有局部地区的地层水含氟量较高,最高值为每升4.5毫克,全市约有7.8万人饮用含氟量每升大于1毫克的地下水而受害,凤凰山附近及凫山山区地下水含硒量偏低,约有2.1万人饮用受害。1994年初,城区已形成“三片一线”的重金属六价铬地下水污染区域,总面积为88.2万平方米。 合理利用水资源 1、增加水库、塘坝建设,提高地表水的利用率
我市的蓄水工程主要有水库、塘坝。1956年至1970年为邹县水库、塘坝建设大发展阶段,到1992年全市有水库110座,塘坝650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就是西苇水库,总库容1.0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113.6平方公里;中型水库1座,就是莫亭水库,总库容1077万立方米,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小(一)型水库18座,小(二)型水库90座,库塘总库容约2.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不包括塘坝)0.84亿立方米。通过这些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弃水,提高地表水的拦蓄利用率,同时对增补地下水资源,保持地下水的采补平衡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发展节水技术,走节水型经济的路子 目前,我市节水技术比较落后,浪费水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农业用水的大水漫灌、自流灌溉;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低。为此,应大力发展节水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耗水量,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 根据«中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采取对策和措施,实行水质监测,搞好水质报告,加强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强节水新工艺的技术研究,改造现有企业,减少排污,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实行污水达标排放,防止化肥、农药及固体废弃物对水资源的污染。
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全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艰苦而长期的任务。我市在今后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落实好水法,加强全民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更好地服务于邹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