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基础科学 > 因“理”而导 构建“深思课堂”
因“理”而导 构建“深思课堂”
来源:互联网 sk006 | 李汉周
【分  类】 基础科学
【关 键 词】 深思课堂   数学思考   因“理”而导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数学课里,怎样让学生变得更聪明?主要取决于数学思考的落实。学生只有经历了思考过程的洗礼,方能发展其思维品质。实施思考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个精心打造、师生互动、因势利导的过程。而夯实思考过程的难点却在因势利导上,课堂中的“势”是千变万化的,且即时生成,也许做到因“势”而导并不难,但要导出思考的价值却不是一件易事。笔者通过实验,紧紧抓住数学“理由”的展示来引导学生有机思考,将会弥补数学思考的折扣,为构建“深思课堂”倾注新的活力。

  【关键词】深思课堂 数学思考 因“理”而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数学教学应承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艰巨任务。毋庸置疑,数学课堂才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主渠道,那么数学课中任何替代数学思考活动的做法都是与此相悖的。教师应围绕“数学思考”这条主线,设计问题情境,组织讨论与交流活动,通过反思与辨析,操作与思考,引导与点拨等形式,促进思维火花的碰撞与共享,让学生走进“深思课堂”,经历一次又一次数学思考的洗礼,为思维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这里的“深思”,并不是“难思”,任何超越学生实际思维水平的思考都是无价值的,它需要老师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数学知识里必须而值得思考的因素,确立切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思考性目标,围绕“有意义思考”这个重心,面向全体学生,引导他们多层面展开分析和讨论,猜想和预设,交流和补充,形成全员参与思考,全程参与思考,主动接受思考,全体深入思考的“深思课堂”格局,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怎样才能在一节课中让数学思考不打折扣呢?笔者认为,“三个是否”事关大局,即是否搭建了思考的平台,是否提供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是否智慧地进行了因势利导。“平台”和“时间”是思考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属于教学意识的范畴。而“因势利导”是一种教学智慧,往往是思考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之所在。面对千变万化、各种各样的“势”又该抓住什么而导呢?实践证明,因“理”而导是启迪智慧的重要途径。因为构建数学思考的重要板块就是追寻解决问题的来龙去脉,概念法则的因果关系,数学新知的获取过程。因此,追索算理和方法往往是数学思考的重头戏。具体到一节课中,不必像蔡明表演的搞笑小品那样,处处都问为什么,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会降低思考的价值。要审时度势,抢抓时机,关注重点难点,“该出手时则出手”,该追索原因的一定得问个水落石出,不需要的则一笔带过。

  下面,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谈谈因“理”而导的时机与策略。

  时机一: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或是对第一道问题的回答时。

  【案例1】“说说你的想法!”

  探究完“分数基本性质”后,随即呈现一题组,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问题:()里应填几?(1) (2) (3)

  师:第(1)题谁有答案?

  生1:()里应填5。

  师:你们同意吗?(不少学生不敢确定。)

  师:看来大家想听听理由!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1:我先观察分母,由4变为20,乘了5,分子也应该乘5,这样分数大小才不会变,所以1乘5得5。

  师:你们听懂他的方法了吗?谁会用你理解的方式说说你的意见?

  生2:分母4和20是对应的,从4变为20扩大了5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也应扩大5倍,所以填5。

  生3:我是倒过来观察的,20变为4,除以了5,所以分子应该是()÷5=1,所以()里应填5。

  师:这些方法你同意吗?(同意!)看来你们的办法真多!接下来第(2)(3)题会做了吗?(会!)谁来报告答案?

  生1:第2(2)题填40。

  生2:第3题填2。

  师:同意答案的举手!(全体举手)不用再说理由了吧。(不用!)

  上述填出由分子或分母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引起变化的数,是对分数基本性质应用的首次尝试,学生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尚需要比照“性质”一一对应分析,教师在学生说出答案后,发现有些学生尚不能确认对错与否,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与验证。此时的“势”告诉老师,展示思维过程显得迫在眉睫。于是组织了两个层次的引导:一是“说说你的想法”,通过展示个体性的思维路径,让其它同学再经历一次应用“性质”的整理与体验,不仅要明确方法--“观察对应分母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分子的变化”,而且要确定大小—“分母乘了5,分子也应乘5,所以1×5=5”。二是“用理解的方式说说意见”,试图通过众多同学的交流,引起同学们对不同方法的关注,使思维的火花在全班开放,引起强烈共鸣。思维过程展示到这个水平后,紧接着与此类似的题目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心知肚明,不需要赘述理由了。

  时机二:出现错误的答案时。

  【案例2】“这个结果可能吗?”

  教学“比例知识解应用题”:50千克花生可以榨花生油17千克,照这样的出油率,要想榨油272千克,需要花生多少千克?生设未知数后,列出的比例式为50:17=272:X,解之X=92.48,此时同学都觉得这样做是对的,不仅用到比例知识,而且也刚好能算出结果。

  师:这题同学们用正比例知识来解,完全正确。但老师想问一下:这个结果可能吗?

  (学生小声议论,稍后有人举起了手。)

  生1:不可能!嗯……

  师:到底哪儿不可能?

  生2:求出来花生比油还少,不可能!

  师:有点道理!通过比较花生与油的多少来确定是否可能,看来还是个办法!怎么个“少法”?谁能说清楚!(此时学生基本醒悟。)

  生3:你看求出的这个结果,花生才92.48千克,榨出油就有272千克,就是全部的花生都榨成油也最多92.48千克,还差100多千克的油不知从何处来。更何况榨出的油一定会比花生少,所以不可能!(掌声)

  师:太有逻辑性了!这题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请检查一下比例式。(通过检查发现列比例式时忽略了花生与油的各自对应性。)

  学生初次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难免会出现比例中的项不对应的错误,课中学生出错是一个很好的“错势”,老师没有一下子否定,而是率先肯定了“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完全正确”,接下来引导学生开展反思活动,以“这个结果可能吗?”这个问题为导火索,组织学生对结果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错因之所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计算结果的反思意识,而且保护了积极性,巧妙地将数学思考渗透于问题解决之中。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湘江青年法学《湘江青年法学》
《湘江青年法学》是在湘潭大学法学院、“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下,由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共同编辑并分开出版...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2002年,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
新知客《新知客》
《新知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662/E,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广东省高教厅主管、汕头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订阅代号:46-17)。 《汕头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607/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环...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