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基础科学 >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提取工艺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姚佳 蒲彪
【分  类】 基础科学
【关 键 词】 番茄红素;提取;检测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16]研究了应用三孢布拉氏霉菌生产番茄红素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和流加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温度28℃,搅拌速度270r/min,pH6.5,接种量10%(体积比);流加工艺是最适流加时间为发酵后48h,糖流液加量6L。最佳发酵时间为120h。Miura等人[17]报道将外援基因crtE、crtB、crtI通过转基因技术插入产蛋白假丝酵母(Candida Utillis) 中培养生产番茄红素(产蛋白假丝酵母是一种不能天然合成类胡萝卜素食 品酵母),可得到758μg/g干重八氢番茄红素。马永强等[18]研究了三孢布拉霉生产番茄红素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均为玉米糖化液和玉米浆,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糖化液40g/L,玉米浆40 g/L,磷酸二氢钾0.5g/L,番茄红素发酵生产的最佳条件为发酵培养基pH 6.5,发酵时间36 h,三角瓶装液量40 mL/250mL,接种量10%。
2.6 微波辐射法
微波是一种频率在300MHz至30OGHz的电磁波。微波辐射萃取技术(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简称为MAE 是指使用微波及合适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从各种物质中提取各种化学成分的技术与方法。番茄红素是脂溶性色素,而脂溶性色素的提取特点是提取时间较长,原因是有机溶剂不易渗透穿过物质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所以不能很好的将提取物从细胞器中溶出。卢智敏等[19]研究了微波法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420W,处理时间为25s,固液比为1:2(g:ml),提取次数为3,赵功玲等[20]在微波处理提取番茄中番茄红素的工艺研究中研究了外加微波处理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出品率;避免了常见微波辐射法中的有机溶剂挥发所带来的不便,最佳微波处理为微波360W加热20s;最佳固液比为1:0.9,浸提时间为5h。
2.7 高速逆流色谱法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简称 HSCCC 技术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新型液-液分配色谱技术,与传统的柱色谱需使用固体填料不同,该分离方法是在两相之间进行,在高速运转产生重力场的条件下,使固定相在分离柱中实现高的保留而进行分离,因而没有不可逆吸附,具有样品无损失、无污染、高效、快速和大制备量分离的优点[21]。国外有报道在实验中首次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来提取番茄红素,所得到的样品是从100mg含有9%番茄红素的番茄粗提物中分离出来的,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检验出其纯度达到98.5%。采用的溶剂是由己烷、二氯甲烷、乙腈按10∶3.5∶6.5组成的非水混合物。
 
3 番茄红素检测技术的研究
3.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目前番茄酱检验中的标准方法,被番茄酱生产企业和商品检验部门普遍采用。该方法以苏丹红代替番茄红素作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不需要标准样品,但系统误差大,且耗时,样品不稳定,易见光分解或者被氧化,定量分析较差,不能排除β-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的干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是一种比较简单,可直接在番茄红素的最强吸收峰处进行测定的方法,但也不能排除样品中β-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的干扰。
张连富[22]等人从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影响番茄红素测定的含量最多的类胡萝卜素)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入手,确定了以含2%二氯甲烷为溶剂,以502 nm吸收峰为检测波长的番茄红素测定方法,避免了其它类胡萝卜素的干扰,并将其转化为用消光系数计算的形式。同样,侯纯明等[2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从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的紫外图谱差异入手,确定了以氯仿为溶剂,以518.8nm吸收峰为测定波长的番茄红素测定方法,提高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准确。李毅林,胡敏予[24]等运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四种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番茄含量的影响,并对番茄红素标准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80-5.796μg/ml,检出限LD=0.0059μg/ml。应用甲醇处理样品,所测得番茄红素含量最高。在室温条件下,24h内番茄红素标准溶液稳定,抗氧化剂BHT对其影响较小。该方法适合于番茄红素含量在0.180-5.796μg/ml范围的样品检测。
3.2 色谱法
    番茄红素色谱检测法主要包括平床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纸色谱法是以经处理的层析纸做固定相,用石油醚、乙醚、乙醇(1.5:6.5:2.5)或石油醚、苯、丙 酮(3:3:1)做展层剂进行分离检测。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番茄红素的比移值Rf定性较困难,需要待测组分的标准品与样品一同点样进行定性。若没有标准品,也可以将分离出的各组分洗脱,洗脱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扫描,根据最大吸收峰来确定样品组成。此法设备简单,操作易行,成本低廉,可用于番茄红素的定性分析。与纸色谱相比,薄层色谱分离迅速、效率高、灵敏度高,可以用于制备和定量分析。Hodisan等[25]用硅胶板对番茄红素提取液进行分析,以15%丙酮-石油醚溶液和纯石油醚作为流动相两步展开分离,最后的分离结果经CS-90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分析,并与标准品对比,Rf(番茄红素)为0.90,Rf(β-胡萝卜素)为0.96。薄层色谱设备要求不高,但分析时间长、精密度差。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样品用量少,是一种较好番茄红素测定方法,因此常用于番茄红素等天然色素的分析和半制备。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红素含量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张丽薇[26]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含量(胶囊或片剂)。结果表明:本方法线性范围为0.0-10.0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μg/ml,加标回收率为98.36%-104.8%,相对标准偏差为2.3%-4.2%。蔡智鸣, 曾盈等[2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血清中番茄红素的含量,所用固定相为ShimpackVP-ODS色谱柱,用乙腈与四氢呋喃混合液(体积比55∶45)及单纯乙腈作流动相先后进行梯度淋洗,在471 nm波长处作吸光光度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5.00 mg/L番茄红素。并对该方法的回收率及精密度做了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4.4%-99.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值(n=6)为7.6%。赵平娟等[28]建立了番茄及其制品中番茄红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样品经丙酮加石油醚(2∶1/ V∶V)(contain 0.1 %BHT)提取,色谱柱采用(4.6×250mm,i.d.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二氯甲烷(体积比25∶70∶5),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473nm,番茄红素的保留时间为6min。在3~24mg/ kg添加水平, 回收率为87. 8 %~99. 9%, 相对标准偏差为2.3 %~5.8 %。
3.3 差示扫描量热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是法定的药物纯度测试手段之一,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地测定高纯度化工、医药产品。李伟等[29]以pyris I型差示量热扫描仪(美国PE公司)测定番茄红素结晶体的纯度,DSC操作条件为:升温速率:每分钟5℃,起始平衡温度:105℃,终止温度:200℃;样品量:1.6mg。与Laliartce TM Waters 2690高效液相色谱、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比较,该法操作简单、测定时间短,而且不需要番茄红素的标准样品,与其他的测定方法相比较测定结果准确可信。但是由于本法对试验样品的纯度具有较高的要求,规定试验样品的纯度必须高于98%,而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杂志,于196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405/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5-1191/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历史文献研究《历史文献研究》
《历史文献研究》(半年刊)1980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上海市。是学术集刊,创刊二十多年来从未中断,连续刊行,始终坚持办刊宗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靠主管部门党政领导...
南亚研究季刊《南亚研究季刊》
《南亚研究季刊》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023/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外交、...
中华神经外科《中华神经外科》
并非《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网站。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月刊,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农村生态环境》)系由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获奖情况:全国环境科...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