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经济学视野下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及合理调整的研究 -----以某市某区教育资源配置及合理调整为例

【关键字】经济学 城市区域 教育资源  配置 合理调整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王嘉依

【单   位】

【摘   要】内容提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某市某区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得出了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演变过程中的四点结论,提出合理


内容提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某市某区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得出了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演变过程中的四点结论,提出合理调整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 城市区域 教育资源  配置 合理调整 
 
教育资源配置及合理调整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从目前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来看,对现阶段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研究的文章还不多见,对教育的效率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及合理调整问题,以某区教育资源现状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作一探讨,为城市区域将要制定的中长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一、某区教育资源及生源情况分析
(一)、总体状况分析
某区是某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区东南部,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外来人口约10万)。以2009年至2010年第一学期的统计数据,该区区属中学12所(含1所民办初中),其中独立高中2所、完全中学4所、独立初中5所、职教中心1所;小学28所(含1所育智学校)。幼儿园39所,有公办幼儿园9所、集体办幼儿园10所、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幼儿园20所。
某区普通高中学生总数7457人,班级161班,平均每班46人,教职工821人。金陵职教学生3316人,86个班,平均每班39人,教职工248人。某区初中学生总数8146人,班级224班,平均每班36人,教职工917人。某区小学生总数19440人,班级560班,平均每班35人,教职工1436人。某区幼儿总数9597人,班级330个,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幼儿数2680人,占全区幼儿数28%,班级88个,占全区班级数27%,专任教师233人,占31%。
根据某区对全区区域发展主导功能划分为东部(综合产业功能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开发利用的空间较大)、中部(创新功能区,高校、研究所集中区域,已开发及待开发的高档住宅区将形成一定规模)、西部(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处于城区中心地带,商业名区,将拆迁部分住宅,做大服务业,形成规模、品牌)三大版块,这三大版块未来发展定位是某区教育资源整合、调整的主要依据。
某区现有教育资源能较好满足该区域的需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区域内学校总数与人口总数间的关系基本符合规定,从表一可见,学校分布不太合理,“头重(西部老城区)、脚轻(东部新区)、腰细(中部高品质生活区)” ,西部地区学校就占全区的53%,且优质教育资源均集中在该区域。人力资源存在浪费现象,从表二可见,全区除职业中学教职工缺编外,其余各类教育均超编,全区教职工富余高达775人,占该区教职工总数的21%之多。
某区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表一)
所处区域 学校数(含公办幼儿园) 学生数 教职工数
总数 所占%比 中学 小学 幼儿园 数量 所占%比 数量 所占%比
东部 10 20% 3 4 3 9813 24% 871 24%
中部 13 27% 3 9 1 9888 24% 824 23%
西部 26 53% 6 15 5 21206 52% 1937 53%
合计 49 100% 12 28 9 40907 100% 3655 100%
 
某区教职工余缺情况统计表(表二)
学校 学生数 教职工数 核定编制数 师资余缺情况
普通高中 5 7457 821 650 +171
职业高中 1 3316 248 289 -41
初中 9 8146 917 658 +259
小学 28 19308 1436 1107 +329
公办幼儿园 9 2680 233(教师) 176 +57
合计   40907 3655 2880 +775
注:编制计算公式:高中教职工核定编制1︰12.5(师生比)×109%;初中教职工核定编制1︰13.5(师生比)×109%;小学教职工核定编制1︰19(师生比)×109%;小学教职工核定编制1︰19(师生比)×109%;幼儿园按每班2名教师计算。(初中数含完中的初中部,共有3所)
(二)、按未来某区发展功能区域划分情况分析
由表一可知,该区学校分布呈现出西部区域教育资源丰厚,由表六可见,由于西部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各学校学额明显不足,导致“小班化”学校较多,而中部、东部区域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东部没有一所“小班化”学校。
某区“东部”教职工余缺情况统计表(表三)
学校 学生数 教职工数 核定编制数 师资余缺情况
普通高中 1 978 152 85 +67
职业高中 1 3316 248 289 -41
初中 2 2002 229 162 +67
小学 4 2956 186 169 +17
公办幼儿园 3 561 54(教师) 38(19班) +16
合计 11 9813 871 743 +126
 
某区“中部”教职工余缺情况统计表(表四)
学校 学生数 教职工数 核定编制数 师资余缺情况
普通高中 1 1913 233 167 +66
初中 2 1749 179 141 +38
小学 9 5970 392 342 +50
公办幼儿园 1 256 18(教师) 16(8班) +2
合计 13 9888 824 666 +156
 
某区“西部”教职工余缺情况统计表(五)
学校 学生数 教职工数 核定编制数 师资余缺情况
普通高中 3 4566 436 398 +38
初中 5 4395 509 325 +184
小学 15 10382 829 596 +232
公办幼儿园 5 1863 161(教师) 122(61班) +39
合计 28 21206 1937 743 +493
 
某区“小班化”学校分布(表六)
学 校
区域
初中 小学
学校数 教职工数 学生数 学校数 教职工数 学生数
西部 2 222 40 1175 7 309 113 2629
中部 1 85 19 565 3 120 51 1439
东部 0 0 0 0 0 0 0 0
合计 3 307 59 1740 10 429 164 4069
(三)、未来五年某区生源情况分析
1、某区生源总体情况。由表七可见,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某区入学适龄儿童数在2432人与3485人之间,某区目前小学各年级班级总数为560个班,平均每年可招生班级数达92个班,考虑某区有部分小班化学校,班级数不足普通班的三分之一,普通班按62个班、小班化班按30个班计算,小班化班级最高人数为28人、其余学校最高为50人,某区每年招生容纳人数在3940人。某区所有入学适龄儿童(外来务工子女每年约有600人,可根据某区各校学生数情况统一安排),在3000人与4000人之间(参见表一),由此可见,该区现有教育资源能满足该区的需求。由于该区有10所“小班化”学校(小学),招生能力存在较大的富余空间。
2某区“三大块”区域生源情况。由表一、表七可见,东部区域:未来五年学区内学生数在670人至933人之间,4所小学的每年招生规模在14个班左右,以每班最高50人计算,能容纳700人,东部教育资源偏紧;中部区域:未来五年学区内学生数在799人1103人之间,8所小学的每年招生规模在28个班左右(小班化学校有3所学校,10个班左右),以每班最高50人(小班化以最高28人)计算,能容纳1180人;西部区域:未来五年学区内学生数在956人至1449人之间,15所小学的每年招生规模在55个班左右(小班化学校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7所学校,20个班左右),以每班最高50人(小班化以最高28人)计算,能容纳2310人,有能力吸纳部分中部学区学生,中部可适当消化部分东部生源。
3、新建(计划建成)小区生源情况。按照省定计算标准,由小区居住户数乘以4再乘以7%除以12得每年适龄儿童数。从某区规划部门调查,得到该区未来10年新建住宅小区情况。东部区域:20000户,每年入学适龄儿童数为467人;中部区域:8274户,每年适龄儿童数为193人;西部区域:3224户,每年适龄儿童数为75人,但该区域又面临着老城区改造搬迁,将有相当数量的老居民搬出老城区,该区域适龄儿童数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该区每年将新增入学适龄儿童735人。
某区2010-2014年度入学适龄统计(表七)
出生年度 入学年度 东部 中部 西部 汇总
人数 人数 人数
2004 2010 746 926 1039 2711
2005 2011 670 834 1007 2511
2006 2012 677 799 956 2432
2007 2013 933 1103 1449 3485
2008 2014 886 954 1329 3169
 
二、某区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讨论
(一)、某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合理
1、东部区域教育资源将有较大幅度新增。按照该区划分的全区三大发展版块和该区教育资源分布情况,东部作为发展新区,教育资源正随着城区建设配套相应的教育资源,东部教育资源将随着东部建设的加快而处于发展期。每年新增入学适龄儿童数为467人,12年将新增在校生5604人,规划中将有配套学校与之对应。
2、中部区域教育资源将出现紧缺。中部随着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区的发展,高、中档住宅楼的开发,加之每年新增入学适龄儿童数为193人,无论对教育资源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高要求,对教育需求量将明显增大,中部教育资源将面临紧缺。
3、西部区域教育资源将出现富余。西部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居住人口的减少,而该区域教育资源占该区总量的53%,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丰厚,能吸引部分中、东部区域的适龄儿童,但由于交通问题,数量有限,该区域教育资源将面临富余。
(二)、规模、效益存在一定的问题
1、某区学校规模普遍偏小。由于城区处于黄金地段,加之大部分学校都是五、六十年代定址,后来一些学校虽有扩容,但大部分学校没有能得到扩展,造成现如今该区学校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和发挥规模效益。
2、教育结构不够合理。该区教育总体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哑铃”型的格局,初中在该区整体教育呈“瘦腰”状况,该区5所初中规模均较小,最大的12轨,最小的只有6轨。受条件限制,某区没有18轨以上的较大规模初中。高中教育的整体“盘子”显得较大,但每所高中的“盘子”又较小,很难形成规模与其它区域竞争,职教规模虽较大,但招收本区域内的学生偏少,每年只有100多名。西部地区的小学靠得太近,学区内学生不足,使得学校很难“吃饱”,只好以“小班化”的名义勉强“过日子”。
3、各学校教职工普遍超编。某区总超编775人,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分别超编126人(占16%)、156人(占20%)、493人(占64%),西部超编最为严重,占该区53%的教育资源,但超编比例却占该区的64%。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后,每人以平均7万元人头费,5千元办公费计算,该区仅此项就多支出5662.5万元。
(三)、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充分
某区5所普通高中虽然都是三星级以上的学校,但该市名校太多,竞争太激烈,使得该区的这些学校始终难以实现更大的跨越,与名校有一定的差距。且承担普通高中教育的三所高中处于同一办学层次,目前还没有一所学校发展成为该区高中教育的“领头羊”,形成与其它区名校相抗衡的实力,该区还没有在该市有较大影响的初中,初中成为制约该区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演变过程中得出的结论
(一)、城市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性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很快,每一个区域的人口都会在不断变化过程之中,而学校则相对固定,老城区很难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使学校得到相应的发展,久之,随着问题的不断积累,而使城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性逐步严重。
(二)、城市区域教育资源效益不高与学校规模过小有关
经济学告诉我们,学校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带来规模不经济的情形。城区学校规模过小,这在城区非常普遍,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人员使用的偏多和管理成本的上升。因此,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三)、城市区域教育结构不合理与城市布局调整有关
城市区域的不断调整,使得各区域内教育资源也在不断的变化。由于学校相对固定,城市区域的调整,学校也随区域跟着变,这就造成区域间教育结构也在变,原有区域间各类教育的平衡被打破,造成区域与区域之间教育结构不合理,这也是某区教育总体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哑铃”型格局的主要原因。
(四)、人力资源富余与人员能进不能出有关
城区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超编,而边远乡村则缺编。这与人事制度改革有很大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形成教师“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有条件、有办法的教职工都往城市涌,成为一种趋势,导致城市超编情况日趋严重。
四、合理调整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有其普遍性,但也有特殊性。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或推动教育的发展和层次需求的提升,尽管教育发展有长期的发展规划,但日益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可能保证原有规划原封不动就能适应新的发展的形势,这种客观存在,使得教育布局与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根据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准确地把握城区教育布局与结构的调整。据此思考,现对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及合理调整提出如下建议:
(一)运用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指导教育资源配置,努力使区域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绩效工资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活力,将给整个教育领域带来全新的视角。绩效将进入到整个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成为今后教育领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由于基础教育由国家承办,属于政府“买单”的范畴,且是最为基础的教育,对整个国家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如何将政府投放在基础教育上的教育资源用好、用科学,提高其运作效能十分重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完成既定教育目标,应主动思考和尝试多种路径合理调整、配置教育资源,使区域内学校效益最大化,从一角度来看,教育内部引入市场化的特征逐步地凸现出来了,用经营的理念管理教育资源将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和首选。
(二)、进一步明晰调整城市区域教育结构的总体思路,形成更加合理的教育布局蓝图
树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观念,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城市区域教育的发展问题,结合全国各地普遍都在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契机,依据城市区域建设和人口分布变化趋势,运用科学发展理论,按照“立足当前,长远规划,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牢牢把握和谐发展、优质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从宏观的视角,突出均衡发展和错位发展这两大发展元素,进一步优化城市区域教育结构与布局,盘活现有教育资源,缩小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等方面差距,形成布局更加合理,校舍面积扩大,办学条件提升,办学特色鲜明的城市区域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格局的新蓝图,以保证城市区域教育科学、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按照政府对教育应尽的责任要求,形成多渠道教育发展路径
基础教育对政府财政压力相当大,2009年起国务院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绩效工资,更加加重了政府财政的负担。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对城市区域来讲,财政好于农村,但相对于农村来讲,城市教育的支出也远远高于农村。因此如何将政府花在基础教育上的“钱”用好、用科学,提高其运作效能十分重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主动思考和尝试多种路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区域内学校效益最大化,从一角度来看,教育需要引入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按照这一思路,区域学前教育可按照“发展民办园,巩固公办园”思路,全面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层次和水平,今后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可全面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办学机构兴办幼儿园力度,提高民办幼儿园的竞争力,改变公办幼儿园“一枝独秀”格局,形成公民办幼儿园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提高的格局;义务教育以高位优质均衡为目标,加快调整教育资源配置,适当引进优质民办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更趋合理,促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高中教育虽然以政府办学为主,亦可探索多样化形式办学,与国内外办学机构联合办学,走多途径办学之路;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对策,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与市场对接,推动全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舞台,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打开学校与企业、行业沟通的渠道,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加强职校与企业在专业设置、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引导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逐步实行“订单”式培训;打破年龄界限,职校除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之外,还可招收成人进行职业证书培训;在确保对户籍人口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打破户籍和地域界限,对符合条件的且已完成义务教育的外地在城市打工民工子女,试行“订单”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并实现培训成本补偿。
(四)、依据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合理调整基础教育布局与结构
按照城市区域教育结构的发展蓝图,以“大力发展新区,合理调整高品质生活服务区域,优化整合教育密集区域”的具体思路,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从某区教育现状来看,可采用撤并部分“西部”教育资源,“西部”处于老城区,寸土寸金,将规模过小或相距不足500米的学校撤并(这部分学校因生源不足,已经处于半“倒闭”状态,目前只好以“小班化”的名义硬撑),置换出的资源用于某区中部学校的扩容和品牌学校的建设,某区“东部”属于新开发的新区,从目前规划配套的学校来看,布点多、规模偏小,对将来使用存在较大的问题,若某些规模虽小,但办学业绩较好的学校会爆满,而一些相对办学业绩差一些的学校又会面临生存危机。尤其要考虑的是,规模过小,会增加管理成本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形,因此,应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主动适应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要求,在服务半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大学校规模,减少布点,并考虑民办教育的发展,为其预留发展空间,这样做一方面能吸收部分民间资本投向教育,减轻政府财政投入的压力。另一方面能集中政府的财力办好公办学校,一举两得。
(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
发展教育事业,不仅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还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十分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转换机制、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要通过深化改革,有条件、有限制地实施学校后勤社会化方面的工作。如,由于城市学校用地普遍偏紧,可以一个区域为单位,将辖区内无法为学生提供中午餐的学校整合在一起,利用城市品牌快餐公司多的优势,由区域内教育局牵头,与信誉好的快餐公司签定合作协议,为这部分学校学生提供午餐服务,既解决了学校的难题,为学生提供了服务,又节约了学校辅助用房及后勤成本,一举多得。又如,区域内体育场(馆)建设,可与学校毗邻,与学校合用,既解决了城区内学校体育场所、设施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为破解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可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新的机制,促进人员的合理使用和分流,充分调动区域内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对学校、人、财、物等现有教育资源潜力的挖掘,努力使城市区域教育成为高效益的教育。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