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关键字】聚氧化磷腈;耐火材料;合成;表征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康 永 王 超 杨国栋

【单   位】

【摘   要】  摘要:本研究在氯苯溶剂中,以氨基甲酸铵为氨源与三氯氧磷发生缩聚反应,可生成目标产物聚氧化磷腈。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氯氧磷与氨基甲酸铵的摩尔配比为 1:0.55,氯


  摘要:本研究在氯苯溶剂中,以氨基甲酸铵为氨源与三氯氧磷发生缩聚反应,可生成目标产物聚氧化磷腈。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氯氧磷与氨基甲酸铵的摩尔配比为 1:0.55,氯苯与三氯氧磷的体积比为 1:0.18,催化剂氧化锌的用量为: 0.5g,反应温度为 80℃,反应时间为 56h。

  关键词:聚氧化磷腈;耐火材料;合成;表征

  目前国内外对聚磷腈聚合物的研究和应用[1]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侧基取代基所赋予的性能;另一方面是利用P、N主链所赋予的特性。对于第二种情况,由于侧基氯原子的活泼性,使得聚二氯磷腈还必须经过取代处理才能应用。这不仅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大提高,而且取代的侧基很有可能对P、N主链性能的发挥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在作为防火阻燃材料使用时,如果氯原子被其它官能团取代,则会使聚磷腈中阻燃元素P、N的比率大大降低,即使用分子量最小的甲氧基取代,也会使P、N含量降至58%,如果被其它更大的基团取代,P、N含量则会更低,而这必将导致聚合物阻燃抑烟性能的降低[2];又如在作为弹性体和橡胶材料使用时,由于侧基官能团的引入,特别是体积较大的侧基官能团的引入,会对P-N键的旋转造成障碍,因此必将导致聚合物柔性和弹性的降低[3]。

  本研究基于上述研究状况,根据磷腈化合物有较高的磷和氮含量,可构成一氮磷协同体系,探索获得热稳定性良好耐燃的高分子材料,即P=O键替代Cl-P-Cl键的高阻燃性能材料聚氧化磷腈。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氨基甲酸铵(AR)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生产;三氯氧化磷(AR)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生产;氯苯 (AR)天津市天河化学试剂厂;甲酰胺(AR)天津市天大化学试剂生产;四氢呋喃(AR)天津市天大化学试剂生产;二甲基亚砜(AR)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生产;变压器,天津仪器厂生产,0~250V;循环水真空泵,河南巩义市英峪有限公司生产;101-2AD型干燥机,天津市太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2 实验原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实验

  根据试验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正交实验方案,采用反应温度(A)、反应时间(B)、反应物配比(C)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的实验方案。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设计结果见表2,以产率为评价指标,选用L9(33)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

  表1因素水平

  水 平

  反应温度(A)

  反应时间(B)

  反应物配比(C)

  1

  65℃

  48h

  1:0.45

  2

  80℃

  56h

  1:0.5

  3

  95℃

  64h

  1:0.55

  注:反应物配比为三氯氧磷与氨基甲酸铵之比

  表2 正交设计结果

  实验号

  反应温度(A)

  反应时间(B)

  反应物配比(C)

  产率(%)

  1

  65℃

  48h

  1:0.45

  95.3%

  2

  65℃

  56h

  1:0.5

  93.5%

  3

  65℃

  64h

  1:0.55

  89.6%

  4

  80℃

  48h

  1:0.5

  94.1%

  5

  80℃

  56h

  1:0.55

  92.8%

  6

  80℃

  64h

  1:0.45

  88.9%

  7

  95℃

  48h

  1:0.55

  92.3%

  8

  95℃

  56h

  1:0.45

  90.8%

  9

  95℃

  64h

  1:0.5

  88.2%

  T1

  278.4%

  281.7%

  275.1%

  T2

  275.7%

  277.2%

  275.7%

  T3

  271.2%

  266.7%

  274.8%

  m1

  92.8%

  93.9%

  91.7%

  m2

  91.9%

  92.4%

  92.0%

  m3

  90.4%

  88.9%

  91.6%

  R

  2.4%

  5.0%

  0.6%

  9次实验结果中以第9号实验的产率最低,聚合度最高,反应比较完全,故为最好的组合,相应的水平搭配为A1=95℃,B1=64h,C1=1:0.5。下面通过直观分析,也许能找到更好的水平搭配,其步骤如下:

  2.1.1计算诸因素在每个水平下的平均产率

  表2 “T1”行给出在反应温度65℃下三次试验产率之和T1=95.3%+93.5%+89.6%=278.4%,其均值T1/3=357.4%/3=92.8%列于“m1”行。类似地,在反应温度80℃和95℃下三次试验的平均产率为91.9%和90.4%。三个平均值的极差是R=max{92.8%,91.9%,90.4%}, min{92.8%,91.9%,90.4%}=2.4%,列于表2的最后一行。

  2.1.2将平均产率点图

  将3个因素的3个平均产率点在图1上

  图1 产率与三因素关系图

  温度越高,产率越低,反应越完全,产物聚合物越高,故以80℃为好;反应时间以64h为好,还应进一步探索时间更长的情况;反应物配比以1:0.55(三氯氧磷:氨基甲酸胺)为好。综合起来,以A3B3C1最好。

  2.1.3将因素对响应的影响排序

  主次关系如下:

  主 次

  B A C

  由图1可知B因素点子散布范围大,次之是A因素,因而主次关系为B,A,C,还可由A,B,C三个因素的极差(R)分布可得此关系。

  2.1.4追加试验

  通过上述分析,推断最佳水平组合为A3B3C1,而在这9次试验没有包含这个水平组合,故要追加试验。

  2.1.5方差分析和假设检验

  在试验中所选的因素,不一定对响应都有显著的影响,需要进行统计的假设检验。产率试验的方差分析如表3:

  表3 产率试验的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自由度 偏差平方和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A

  B

  C

  误差

  2 8.6 13.3 19.0

  2 39.4 60.1 19.0 ※

  2 0.2 0.33 19.0

  2

  查F分布表得:F0.05(2,2)=19.0;从而知道B对产率有显著影响,反应时间和反应物配比对产率无显著影响。

  2.2产物红外光谱图

  图2 聚氧化磷腈的红外光谱图

  谱图中的3400.27cm-1、3384.84cm-1:为—NH2伸缩振动吸收;1677.95cm-1:P=N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而1402.15 cm-1:为—COO-基中羰基的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完全消失。说明反应很完全,合成物有可能就是目标产物-聚氧化磷腈。

  2. 3 31PNMR谱表征

  图3 产物核磁谱图

  在其31PNMR谱图中出现了三个比较强的吸收峰,说明此结构为线性分子。如果为环性分子结构,P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只能出现一个吸收峰。在其31PNMR谱中其峰面积比较大的δ= -9.262ppm为下式所示的2磷的特征吸收峰,δ= -21.259ppm和δ=-22.275ppm处出现的吸收峰面积相对较小,为下式所示的1与3的特征吸收峰,因此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式为:

  2.4 影响因素

  2.4.1 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水对反应的影响很大,所以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当反应体系中不能有氺的存在,它会造成合成物体产率急剧下降,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水的存在,使POCl3发生水解,可能的反应机理如下:

  2.4.2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反应时间对产率有较大的影响,反应时间过长时,往往会发生交联反应。但反应时间不足时,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氯不能完全被取代也不能形成高聚物,具体反应时间与产率的关系见图4

  图4 反应时间与产率的关系图

  一般反应时间控制在56h左右,但是具体反应终止时间应该是以HCL气体的停止放出为标准.

  2.4.3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对温度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苛刻,温度过低,反应不能进行,因为反应物氨基甲酸铵不能分解提供活性氨。温度过高,就会产生聚合度很高的线性聚合物,找不到相应的溶剂为以后的研究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以下对反应温度与产率的关系做了系列实验,如图5

  图5 反应温度与产率的关系图

  从图5中可以看出,反应温度应该控制在70℃左右,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2.4.4 催化剂的影响

  化学反应的发生,总需要供给足够的能量,使旧的化学键减弱以至于破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生成新的物质。因此,分子必须吸收足够的能量,先变成活化分子,然后才有可能形成产物新键。活化能一定,温度越高,反应就越快。

  添加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本文采用的是氧化锌作为催化剂,催化剂的添加量应适当,加入量过少,则反应缓慢。加入量过多,反应太快合成物产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催化剂的加入,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影响合成物的产率。

  2.4.5 三氯氧磷的滴加速度对反应的影响

  由于反应迅速容易在瓶内产生浓烟,所以本实验采用分液漏斗进行逐点滴加,反应过程中,三氯氧磷的滴加速度控制在0.3~0.4g/min,大约2h摘完,滴完后,加热反应,有利于提高反应产率。

  2.4.6 反应原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

  本实验要求氨基甲酸铵要稍过量。POCL3:NH2COONH4 (摩尔比)=1:0.55,以下是通过POCl3/NH2COONH4的摩尔比与产率的关系所做的系列实验

  图3-4 反应原料比例与产率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反应物配比为1:1时产率最高,但由于实验组合数太少,所以图像不能直观表达,但结合前面探索性实验可得出反应物配比应为1:0.55为最佳。

  3 小结

  (1) 确定了聚氧化磷腈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氯氧磷与氨基甲酸铵的摩尔配比为 1:0.55;氯苯与三氯氧磷的体积比为 1:0.18;催化剂氧化锌的用量为 0.5g;反应温度为 80℃;反应时间为 56h。

  (2) 所得产物经IR谱和31PNMR谱分析确认其结构为线形的聚合物。

  [ 参 考 文 献 ]

  [1]. Neilson R H , Neilson P W. Poly(alky/arylphosphazenes) and their precursors[J] . Chem Rev .1988 , 88 : 541~562.

  [2]. Gleria M , Minto F , Lora S , et al. Photochemical behavior of polyorganophosphazenes : 4 , Phorosensitization properties of poly[bis(4-benzoylphenoxy)phosphazene][J]. Macromolecules. 1986,19 : 574~578.

  [3]. Stewart F F , Lash R P , Singler R 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sterified polyaryloxyphosphazenes macromocules[J] . Macromolecules. 1997, 30 : 3229~3233.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