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标准化 标准化良好行为 企业试点 标准体系 工作思路 工作层次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龚月芳 路源 李江 崔卫国 沈兰海 高峰
【单 位】
【摘 要】 【摘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
【摘要】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首批在全国范围内选取的试点企业多是各行各业的领先企业。2004年3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的以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意在加强企业技术基础工作,提升企业管理和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思路、工作层次及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对企业良好标准化行为的具体要求提出了思路和想法,为国家贯彻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标准化 标准化良好行为 企业试点 标准体系 工作思路 工作层次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工作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不仅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更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的类型有众多,但总体来说可分有生产、流通、服务等之分,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盈利,为此企业要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在创新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精细管理流程、保证产品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那么这些环节总结起来都涉及一项关键工作——标准化,因为标准化即是生产及服务的最佳实践,又是经验积累的总结,还是企业经营的规范行为,最优化的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的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达到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效益的目的,且使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种目标,建立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协助企业在生产、管理、工作的等环节的标准化规范,使得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试点工作是以采用标准化管理的企业所取得的可喜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来辐射其他企业,提高企业对标准化的整体认识,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经营水平的目的,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最终提升我国的产业水平和综合国力,如图1所示。 企业
标准
体系 规范行为 企业 制造业 服务业 最终目的 盈
利 方法 手段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优化管理 改进质量 实质 真谛 最佳实践 经验总结 优化设计
企业标准化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 标准化管理 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产品 标准化工作管理 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持续改进 竞争力提高
图1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思路
< > 国家标准委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工作层次 质量技术监督局 企业 标准化协会 其他科研单位 标准化研究院 咨询层 管理层 执行层 图2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层次
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质的工作,对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工作来说也有工作的层次可言,如图2所示。
首先是该项工作的顶层——管理层: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的以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国家以及省市质监局按照国标委提出的要求积极推选重点企业参加国家、省级试点活动,推进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试点工作的开展。
其次是该项工作的中间层——咨询层:以各标准化协会、标准化研究院及其他科研单位为主要的标准咨询机构对企业开展标准化咨询、扶植及服务工作,试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现有标准化评价来督促其建立标准化体系规范生产、流通及服务,咨询层面的工作是达到活动目的的有利推手,通过这些标准化咨询机构对企业的跟踪和服务,帮助企业在较快的时间内了解标准化、理顺生产服务流程、总结经营规律和经验,鼓励及协助企业进行采标工作,结合国外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建立起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标准体系,为今后的生产经营奠定管理基础。建立试点工作对企业评分不是目的,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这项工作真正为企业标准化的宣传、贯彻、实施及服务落到实处,达到质量第一标准先行。
最后是该工作的基层——执行层:以广大企业为标准的贯彻落实的执行层,由国标委和质监局负责监督和管理标准的落实情况,咨询机构通过贯穿始终的标准咨询服务为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开展工作。标准体系的建立不是为了应付试点工作的评分,而是真正要求企业去按照标准体系的标准执行,不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标准化现实
图3 标准化PDCA循环持续推动作用
具体针对到企业标准化管理来说,标准化良好行为是要求企业通过制定标准、编制标准体系进行标准化管理使得标准化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和提升,这一过程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标准化管理工作首先要制定方针、策略和目标,将其具体成形为实施计划,编制出细致的日程安排表;其次是计划的执行部分,进行具体的标准化工作分配,通过人员培训、组织机构、资金等方面的标准化配置,执行标准化工作;再次是检查标准化执行的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是反馈的行动过程,通过标准化工作完成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修正做法进一步改进标准化工作。
< > 社会效益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 企业标准化 企业
标准
体系 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 标准化良好行为 标准化水平确认 标准化工作管理 经济效益 良好标准化管理 标准体系健全 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持续改进 体系有效运行
(一)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作用
1、标准化良好行为
按照《企业标准体系》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企业标准体系确认(企业标准化水平确认)
判定企业建立和实施的标准体系以及相关联的标准化工作是否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活动
(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的工作流程
试点工作的效果在于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标准化指导和服务,形成较浓厚的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氛围,使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工作流程一般氛围:诊断——培训——策划——检查——预评价——确认审核——持续改进。
< >诊断培训策划预评价项目
工作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
1
企业标准化方针、目标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与基本要求
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和基本要求
2
标准化组织机构和职责
技术基础标准
管理基础标准
3
标准化人员要求
规划、设计技术标准
经营综合管理标准
4
标准化培训
施工(含检修)技术标准
规划、设计、开发管理
5
标准化规划、计划
采购(设备、产品、燃料、原材料)技术标准
采购管理标准
6
标准化信息管理
生产(运行、维护)技术标准
施工(含检修)管理标准
7
企业标准化
管理标准制度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生产管理标准
8
贯彻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测量、检验、试验方法及相关器具技术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
9
建立满足企业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
标志、标识、搬运、贮存技术标准
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10
(结合实际待定)
验收评价技术标准
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
11
(结合实际待定)
服务技术标准
验收评价管理标准
12
(结合实际待定)
电力技术监督标准
服务管理标准
13
(结合实际待定)
能耗技术标准
能耗管理标准
14
(结合实际待定)
安全技术标准
信息管理标准
15
(结合实际待定)
职业健康技术标准
安全管理标准
16
(结合实际待定)
环境技术标准
职业健康管理标准
17
(结合实际待定)
信息技术标准
环境管理标准
。。。
。。。
。。。
7、持续改进
按照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的要求,上述评价、确认的结论主要应作为企业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也是作为企业对社会明示和向顾客承诺的证据。通过对标准化良好行为实施纠正措施持续改进,对标准体系文件或管理人员进行修改或调整,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对改进过程进行有效的跟踪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