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浅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路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  腐败新特点  反腐败新思路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王会艳

【单   位】

【摘   要】摘 要 经济全球化使腐败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涉外腐败犯罪日益突出,犯罪领域日渐广泛,腐败犯罪方式多样化、群体化。本文提出反腐败新思路:制定相关的法规,指出巡视制度是一项比


摘  要  经济全球化使腐败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涉外腐败犯罪日益突出,犯罪领域日渐广泛,腐败犯罪方式多样化、群体化。本文提出反腐败新思路:制定相关的法规,指出巡视制度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电视和报纸公开监督,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健全涉外腐败犯罪的预防机制,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制定根本措施:最重要的治本措施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政务公开、加大惩罚力度。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腐败新特点  反腐败新思路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与此同时,腐败的跨国界蔓延使其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也使得腐败成为一个世界瞩目的问题。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产效率的提高,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其发展势头不可逆转。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潜藏着一些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使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腐败问题更加突出。一股反腐败浪潮正伴随全球化进程而席卷各国。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中国的腐败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反腐败斗争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本人浅议反腐败斗争的新思路。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腐败犯罪新特点
(一)、涉外腐败犯罪日益突出,犯罪领域日渐广泛。涉外腐败犯罪主要体现在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行贿案件增多。过去贪污贿赂犯罪发生在企业等经济部门,而近年来已向权力容易商品化的领域和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等犯罪的多发点。2000年之后,不仅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也掀起对外投资热潮。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一部分国企的法人代表假借对外投资和合资的名义,将国有资产转移到境外,然后再通过不同渠道将其变为私有财产。一些腐败犯罪分子,例如:浙江省建设厅长等官员利用出外考察或者其它办法纷纷携卷巨款潜逃海外逃避打击,由于此类案件的侦破和审判存在诸多困难,使当前的反腐败斗争面临严峻挑战。少数腐败分子外逃,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社会反响强烈,追逃的难度也很大,所以社会关注度很高。
(二)、腐败犯罪方式多样化、群体化。有的利用高科技手段(计算机、信用卡)大肆侵吞公款、私设企业、偷梁换柱、化公为私等相对高科技伎俩进行贪污;贿赂犯罪已经从简单的送金钱、首饰发展到送汽车、股票、房屋、包办出国旅游,甚至提供色情服务等手段相当隐蔽,呈现“大胆地吃、小心地拿、谨慎地游、秘密地玩”的犯罪方式。这些腐败分子为避免自身不光彩行为的暴露,给自己留下一个“清正的好名气”,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无所顾忌的明拿明要了,而是采取一些相对安全可靠的中介,在自己不直接出面和插手的情况下,实施自己的腐败计划;或借助合法的帽子,干着非法的勾当;或采取渎职、窃密、泄密等手段,在不露痕迹的情况下,掠去腐败效益。这类腐败手段,具有调查取证难,处罚到位难等特点。
近年来腐败案件呈群体性趋势,落马高官多,窝案、串案多,“集体腐败”特征明显。行贿人向几人甚至几十人行贿的窝案串案大幅度上升,许多案件往往“拔出萝卜带出泥”, 国内案带出国外案,查处一案,带出一批,查处一人,揪出一群。司法机关往往从一条线索入手,深挖下去,突破一案带出一串,端出一窝。一案带多案,大案套小案,一人多案,一案多人,一人多罪,诸罪交织等现象尤为突出。从调查的情况看,70%以上的贿赂案件发生在建筑领域,工程招标、验收、预决算、结算等各个环节,几乎在每项工程建设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行贿或受贿的犯罪行为。例如:2007年8月中旬,已经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的舟山港务局原管理建筑工程的副局长谢德祥突然被叫到舟山市纪委“信访谈话”。这一“谈”就被“谈”进了“两规”地点、看守所和牢房,并且牵扯出舟山港务局原总工程师袁明芳巨额受贿案。黑龙江省绥化市市委书记马德一案,牵扯出260多名官员。一半以上的绥化县(处)级以上干部卷入其中,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等众多高官也因此被牵出。而对韩桂芝案的顺藤摸瓜,又牵扯出一大批腐败官员,一批省厅级干部已被免职。不久前证监会官员王小石涉嫌受贿被批捕,同样牵出多名腐败官员。
二、全球化进程中的反腐败斗争新思路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反腐倡廉的前提。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坚持教育监督,制度并重。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权力只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才能正确行使和有效运行。对于“一把手”的监督应该是多方面的。开展巡视是党内监督,同时有人大、政协的监督,还有群众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包括舆论监督。领导干部只要想着接受监督,那么在行使权力时就会谨慎。权力只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才能正确行使和有效运行。实践证明,巡视制度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措施,体现了上对下的监督。一些地方领导班子的问题,特别是“一把手”的问题,一些大案要案如陈良宇的案件线索,都是通过巡视发现的。当前,要千方百计地遏制正在发生的腐败现象,从严把握治标一关,改革和完善各种制度,直接关系到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成败。整体规划,分段实施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任务,要警钟长鸣。还必须坚持在改革发展大局中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把完善治理结构同强化权力制约结合起来,把加强管理同健全反腐倡廉机制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同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能力结合起来,做到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这是抓反腐腐败斗争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健全涉外腐败犯罪的预防机制。在全球化背景下,反腐败斗争更要强调预防为主的思路,因为腐败犯罪的国际化和跨国化趋向,加大了对其进行事后惩处的成本和难度,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来预防腐败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预防涉外腐败犯罪的制度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领导干部只要想着接受监督,那么在行使权力时就会谨慎。因此,要制定以下反腐败措施:第一建立预防腐败工作机制。成立预防腐败专门机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研究、讨论如何在自身领域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第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预防腐败主要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权力公开透明,因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建立了电子行政监察系统,实行网上公开行政审批事项、过程和结果。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提高了效率,防止了以权谋私问题的发生,也提高了行政监察的时效性;第三积极研究探索,勇于创新实践,出台一些新措施。例如:新疆阿勒泰地区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的尝试等等,并且通过网络、电视和报纸公开;第四要加快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在法治基础上打造廉洁、高效、透明的各级政府以及高素质的公职人员队伍,努力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尤其要避免公共权力的市场化运作以及由此导致的权钱交易现象。
(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腐败犯罪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单靠一国力量很难有效打击。我国在加强反腐国际合作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争取与更多国家签署引渡腐败犯罪案犯的双边和多边条约。我国应当在尊重有关引渡方面的公认的国际原则及国际惯例前提下,尽快与世界各国建立和完善有关外逃罪犯的引渡机制,使犯罪分子无论逃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将其抓回来绳之以法,真正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二是广泛开展对腐败犯罪的刑事追诉中的司法协助。在对外开展刑事司法协助活动中,必须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利益的原则,如果认为请求国的执行请求可能损害我国的主权、安全、公共秩序或者其他基本利益时,可以拒绝为其提供司法协助。三是加强对腐败犯罪的信息搜集和情报交流方面的国际合作。应建立同各国反腐败主管机构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及时交换有关腐败犯罪的情报信息。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反腐败的信息库和网站,包括举报网站,为反腐败斗争提供安全和便捷的信息服务。四是强化在资产追回方面的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必须与各个国家合作,处理犯罪分子。例如,加强追逃贪官方面的国际合作,通过引渡、遣返等多种方式追回了一批贪官。参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工作机构的相关活动,并积极发表意见。举办预防腐败的国际研讨班,研究、交流亚非国家在预防腐败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开展预防腐败的国际交流与援助。健全相关制度,堵截资本外逃和贪官外逃的路径。加强因公出国的管理,包括出国培训的管理;加强领导干部因私护照的管理;加强对党员干部廉政情况的分析,对于群众反映比较大的干部,出国应从严掌握。要加强落实党员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采取一切能够采取的措施坚决防范贪官外逃。使贪官无机可趁,无处可逃。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反腐败斗争应要加大反腐败打击力度,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建立财产申报制度,鼓励奖赏举报人,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我希望国家能尽快制定出保护举报人法,彻底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特别是对一把手进行监督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遏制贪官和腐败分子滋生蔓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反腐败斗争一定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陈武明. 从政治体制上筑起反腐长城.《瞭望》,2009,第7期:第64页
[2] 那述宇.反腐成效的决定性要件:勤政机制和公众监督.《政治与法律》.2009,第2期:第57-58页
[3] 林双川.薛凯.2004年反腐大盘点.《半月谈》.2004,第24期:P12
[4] 徐学阳. 探索建立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奋斗》.2009,第1期:第24页
[5] 郭 倩. 跨国追赃的亚非拉典型案例.《环球》.2009,第4期:第73页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