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关系研究

【关键字】财政支出;居民消费需求;状态空间模型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谭德俊 唐红军

【单   位】

【摘   要】  摘要本文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研究我国1978—2006年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对财政


  摘要本文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研究我国1978—2006年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对财政支出的各组成部分都表现为挤入效应;另一方面,基本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表现为从挤入到挤出;政府经费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表现为从挤出到挤入,但不断弱化;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表现为挤入效应,并有增强的趋势。

  关键词 财政支出;居民消费需求;状态空间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10.45 文献标识码 A

  ( School of Statistics,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Granger cause-effect test method, with the state-space model,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sc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the civil consumption demands from 1978 to 200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ivil consumption demands had a crowding-in effect on all the parts of fiscal expenditure,on the other hand, the impact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xpenditure on civil consumption demands was from crowding-in to crowding-out, the impacts of th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civil consumption demands was from crowding-out to crowding-in,and it become more and more weak, the people’s livelihood expenditure on the civil consumption demands was crowding-in effect, but it become more and more strong .

  Key Words: the fiscal expenditure,the civil consumption demands, the state-space model

  1. 引言

  投资、净出口及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目前我国已呈现产能过剩,投资效益低下的状况。继续提高投资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效益进一步下降和产能更严重过剩的危机局面。为防止危机扩大,就得将多余的产能消费掉。我国为外向型经济,外贸依存度较高,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外消费需求减少直接影响到国内出口企业生产,进而对总体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我国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则相对偏低,因此,刺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

  财政支出政策是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它对居民消费需求的产生重大的影响,合理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通过调整各项财政支出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来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社会需求,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政府通过改变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和国民经济起到刺激作用。而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却认为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减少居民消费支出,政府为了应对支出增加而采取的筹资行为会与私人投资形成资金的竞争关系,对投资会产生挤出效应。在消费者完全理性、消费期限为无穷增长的假定条件下,政府不管是通过税费改革还是债券融资,都会对当期的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观点,如Aschauer(1989)认为公共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推动宏观经济增长和私人部门投资具有积极意义。Barro(1990)等在研究中,将政府支出引入内生增长理论模型,认为政府的公共支出对私人投资有互补效应,在政府支出达到最优规模之前,增加政府开支可以提高私人资本的产出率。

  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在国外,Aschauer(1985),Amano和Wirjanto(1997)等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和私人消费之间呈替代关系。然而,Karras(1994),Shclarek(2004)的研究表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Nader和Miguel(1997)却认为政府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国内学者依据不同理论、分析研究方法对不同时间段的样本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张治觉,吴定玉(2007)利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1978~2004 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 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年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引致效应;从结构上分析, 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从1998 年开始, 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引致效应; 政府转移性支出在大多数年份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引致效应。李树培,魏下海(2009)利用时变参数考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对民间需求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对民间需求存在挤入效应,但需求弹性却经历一个倒V型的轨迹变化。而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对民间需求的影响则经历了挤出—挤入—挤出的变化过程。谢建国等(2002)通过建立一个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模型,分析了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增加政府支出会增加总需求,而从长期看,政府支出完全挤占消费支出。张士磊(2009)根据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是挤出的,但是在短期却是挤入的。

  国内外学者对于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需求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两者关系的看法上并没有形成共识。考虑到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复杂性,及其对财政政策选择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既有的研究成果上,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方法测度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

  2.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本文借鉴既有的研究成果,将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划分为三类: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及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并以此分类衡量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同时,采用居民消费支出来衡量我国居民消费需求。

  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4》、《中国统计年鉴2007》及国研网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由于2007年财政支出结构分类数据缺失,我们选取1978—2006年数据进行分析并以1978年为基期(1978=100)的CPI指数消除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及居民消费支出的物价影响因素。

  1)财政支出总额与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

  1978-2007年,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与居民消费支出总额都呈增长趋势,其中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从1978年的1122.1亿元增长为2007年的10085.2亿元,增长了近1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7%。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由1978年的1759.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8905.1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53%,较财政支出总额而言,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速较为迅速。总的来说,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体见图1。

  图1财政支出总额与居民消费

  2)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图2 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从图2可以看到,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政府部门经费支出的总额都呈上升趋势。1978-2006年,民生支出从1978年的219.7亿元增加到3256.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11%,基本建设支出从601.9亿元增加到1336.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9%,政府部门经费支出从234.7亿元增加到1953.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6%,三者的增速相差较大,其中基本建设支出的增速最慢,保持较平稳的趋势,政府部门经费支出与财政支出总额的增速保持一致,民生支出的增速最快。从三者在财政总支出的占比来看,民生支出占比最大,从1978年的19%增加到2006年的38%。基本建设支出占比次之,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从1978年的54%降低到2006年的16%,下降的幅度较大。1978—1982年,民生支出占比大幅攀升,与此对应的是,基本建设支出占比的下降幅度也很大,两者互补。财政支出结构三大支出中,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占比波动幅度较小。

  3)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关系模型的选取

  通过上述分析可发现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联系紧密,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政府部门经费支出三者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各不相同,呈非线性,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较强的时变性。因此,采用经典的OLS线性回归模型来考察各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是不合适的,而状态空间模型中的时变参数模型则能更好的反映这一特征。

状态空间模型(state space model)包含两个方程:即量测方程(measurement equation)和状态方程(state equation)。设是包含k个经济变量的k×1维可观测向量,而这些变量与m×1维向量有关,被称为状态向量。量测方程和状态方程如下

t=1,2,…,T (1)

其中,T表示样本长度,为k×m阶矩阵,称为量测矩阵,是m×m阶矩阵,是状态转移矩阵,称为控制矩阵,为k×1维向量,为m×1阶向量,为m×g阶矩阵,表示k×1维向量,是均值为,协方差为的不相关扰动项,为g×1阶向量,其均值为,协方差矩阵为不相关扰动项,并且和相互独立。即

t=1,2,…,T (2)

  要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变参数的问题,首先要把变参数模型写为状态空间模型的形式。通常的固定参数模型可用下式表示:

(3)

其中:是因变量,是1×m的解释变量向量,是待估计的未知参数向量,是扰动项。这种回归方程式所估计的参数在样本期间内是固定的,通常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工具变数法等计量经济模型的常用方法进行估计。

  由于经济改革、各种各样的外界冲击和政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可考虑可变参数模型:

t=1,2,…,T(4)

其中:是随时间变化的,体现了解释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关系的改变,假定变参数由AR(1)描述:

t=1,2,…,T (5)

  上式也可以扩展为AR(p)模型,并且假定

t=1,2,…,T (6)

在式(4)中,可变参数是不可观测变量,必须利用可观测变量和进行估计。可变参数模型显然是状态空间模型的形式,与式(1)的量测方程相对应,状态空间向量对应与可变参数向量;量测矩阵,是具有变参数的解释变量矩阵;是具有固定参数的解释变量矩阵,是固定参数向量。

  3. 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为方便见,分别以BCE、CE、GE、CC表示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及居民消费支出。由于取对数能较好消除变量不平稳性,而不会影响变量性质,因此,分别对BCE、CE、GE、CC四个变量取对数,并依次表示为:LBCE、LCE、LGE、LCC。

  1)变量平稳性检验

  一般采用ADF方法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当t统计量的值小于临界值时,拒绝原假设,得到序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即序列是非平稳的。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之下,变量LBCE、LCE、LGE、LCC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

表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变量 检验形式(c,t,k) ADF统计量 变量 检验形式(c,t,k) ADF统计量 LBCE (c,t,3) -2.004 LBCE (c,0,2) -2.971 * LCE (c,t,3) -0.358 LCE (c,0,3) -3.939 * LGE (c,t,1) 0.028 LGE (c,0,3) -3.395 ** LCC (c,t,1) -2.979 LCC (c,0,1) -3.881 * 注:c,t,k分别表示表示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用AIC准则来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分别表示在1%、5%的水平下平稳

  2)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Granger关系检验

  变量LBCE、LCE、LGE及LCC在5%的水平之下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可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下表:

  表2 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的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检验类型 VEC模型 协整检验方式 协整方程数 原假设 滞后阶数 F统计量 LCC与LBCE VEC(2) (0,0) 2 LBCE 不能Granger 引起 LCC 1 0.580 LCC 不能Granger 引起 LBCE 1 8.312 * LCC与LCE VEC(3) (c,t) 1 LCE 不能Granger 引起 LCC 7 1.297 LCC 不能Granger 引起 LCE 7 3.277 *** LCC与LGE VEC(2) (c,0) 2 LGE 不能Granger 引起 LCC 2 1.002 LCC 不能Granger 引起 LGE 2 5.379 ** 注: VEC(K)表示K元向量误差修正模型,(c,k)分别表示截距项、趋势项。*、**、***分别表示在1%、5%、10%的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由上表可知: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居民消费支出是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政府部门经费支出的Granger原因,但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却不是居民消费支出的Granger原因。

  3)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关系分析

  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本文将采用Eviews6.0软件来构建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状态空间模型。

  (1)居民消费需求对基本建设支出的变参数模型:

量测方程 (7)

  (0.400)

状态方程 (8)

  (0.429) (0.000 *)

D.W=1.206

  (2)居民消费需求对民生支出的变参数模型:

量测方程 (9)

  (0.229)

状态方程 (10)

  (0.001*) (0.000 *)

D.W=1.000

  (3)居民消费需求对政府部门经费支出的变参数模型:

量测方程 (11)

  (0.837)

状态方程 (12)

  (0.070***)(0.000 *)

D.W=0.980

  以上三个模型的可决系数都较大,分别为0.887、0.979、0.978,说明解释变量能解释总变差的大部分,模型拟合较好,较准确的反映了居民消费需求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D.W值不是特别理想,可能是由于误差形式的估计及初值等因素的影响。

  对已建立的模型,分别分析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及政府部门经费支出的居民消费需求弹性系数变化情况,结果如下:

  图3 财政支出结构的居民消费需求弹性的变化

  从图3可知,居民消费需求对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及政府部门经费支出都表现出挤进效应。财政支出各部分的居民消费需求弹性的大致变化趋势呈V型。从图3(a)可知,基本建设支出的居民消费需求弹性在1990—1996年较小,且在1995—1996年达到最低点,说明这段时间内居民消费需求对基本建设支出的刺激作用较弱。1996年后,居民消费需求对基本建设支出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并表现出更强的挤进效应。从图3(c)可知,政府部门经费支出的居民消费弹性与基本建设支出的居民消费需求弹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从图3(b)可知,民生支出的居民消费需求弹性总体而言比上述两者大,说明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民生支出将会有更大的挤进效应。民生支出的居民消费需求弹性在1996年达到最低点,但仍比基本建设支出及政府部门经费支出的居民消费需求弹性的最大值还要大,这说明居民消费需求的提高将对民生支出有更大的挤进效应。这三类弹性在经历了1996年的最低点之后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反弹,使得居民消费对财政支出各部分有更强的挤进效应。对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1996年之前,我国经济过热,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国家通过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各项财政支出,因此,这段时间虽然居民消费水平较高,但各项财政支出额上涨不多。1997年以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经济运行质量得以不断改善,物价涨幅明显下降,各项财政支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所增加,特别是民生部分,1997年我国建立起失业保险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支出明显增加。近10年来,国家采取了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减免农业税等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4) 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建立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时变模型如下:

量测方程 (13)

  (0.000 *)

状态方程 (14)

D.W=0.989

  图4 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支出结构各变量弹性的变化

  从上图中可知,基本建设支出在1978-1991年的增加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挤进效应,但这种挤进效应不是特别的明显。在1991年之后基本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表现出挤出效应。因此,基本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的走势表现为从挤入到挤出。在基本建设支出中,大部分涉及排他性的支出项目,与私人投资形成资金竞争关系,难免会对居民消费造成挤出。而居民消费需求的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弹性与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建设支出弹性的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从挤出到挤入的过程,分界点在1993年。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大部分参与到了收入再分配,提高了部分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产生了挤入效应。居民消费需求的民生支出弹性经历了从增加到降低的阶段,但总体上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表现为挤入效应。虽然在1996年之后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挤入效应没有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挤入效用大,但仍然对居民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政府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为居民提供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安全网,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居民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进而减轻居民防范性储蓄动机,明显增加居民的消费倾向,使居民的消费需求有所提高,但我国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挤入效应并不是很大,说明政府对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4.结论

  本文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中的时变参数动态回归模型对我国近30年来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一)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是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政府部门经费支出的Granger原因。

  (二)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对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及政府部门经费支出都表现出挤进效应,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对民生支出的挤进效应最为明显。另一方面,基本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表现为从挤入到挤出;居民消费需求关于政府部门经费支出弹性与居民消费需求关于基本建设支出弹性的变化趋势相反,表现为从挤出到挤入,2001—2006年这种挤入效应有减弱的趋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表现为挤入效应,2001—2006年逐渐增强,并有超过政府经费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挤入效应的趋势。

  为了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各项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应大幅提高民生部分支出,这部分支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用于消费的部分自然会增加,其中应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促进教育投入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支持机制的建设,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其次,减少政府方面的支出,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应尽可能吸收民间资本投入,以减少政府部门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

  参考文献 Aschauer,D.A.,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23.2(1 989),pp.177-200.

  [2] Barro, Robert J, 1990. 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 Endogenous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ol. 98(5), pages S103-26, October.

  [3] Aschauer, David Alan, 1985. Fiscal Policy and Aggregate Deman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vol. 75(1), pages 117-27, March.

  [4] Robert A. Amano & Tony S. Wirjanto, 1997. Intratemporal Substitution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MIT Press, vol. 79(4), pages 605-609, November.

  [5]Georgios Karras,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 J ]. Journal of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26 ( Feb. 1994) , pp. 9 – 22.

  [6] Alfredo Shclarek (2004) , Consumption and Keynesian Fiscal Policy [ C ] , http : / / papers.Ssrn.com/ so13/ papers.cfm ? abstract _ id = 617901.

  [7] NaderN, MiguelD. R. 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Mexico [ J ].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1997, (1) : 65 – 75.

  [8] 张治觉,吴定玉.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引致还是挤出效应—基于可变参数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5:53-61.

  [9] 李树培,魏下海.我国财政支出对民间需求影响的动态分析(1978-2007)[J].上海经济 研究,2009,6:3-10.

  [10] 谢建国,陈漓高.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一个基于跨期替代模型的中国经验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24(6):34-40

  [11] 张士磊.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152-153.

  [12] 张书云.Granger因果检验用法探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2

  [13]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