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销售的局限性与创新销售对策研究

【关键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局限性、创新销售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

【单   位】

【摘   要】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销售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中一个新的、潜力巨大的领域,但现阶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产品销售的模式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销售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中一个新的、潜力巨大的领域,但现阶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产品销售的模式上不能照搬现代竞技体育的产品销售模式。笔者在本文中提出要打破常规,用创新销售的模式来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市场,希望能以点带面,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增添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局限性、创新销售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在其民族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新中国刚刚诞生之际,国家就对各民族间的传统体育活动十分重视。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在天津市举行了第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从此,少数民传统体育在我国蓬勃开展起来。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带动了少数民族体育产品销售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但到目前为止,销售市场显现的是一枝独秀而非百花齐放的局面。除了武术项目和毽球项目的市场销售尚可之外,其余的被全国民运会定为竞赛项目,如:抢花炮,珍珠球、蹴球、射驽、打陀螺等,其体育用品在市场上是难见踪迹。另外,作为非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但却有着深厚民间基础的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仅在部分地区占有少量的市场份额。
笔者最近采访了武汉市40多家体育用品商店,其中有3—4家经营武术和毽球的相关产品,其余90%的商家以经营网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器械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为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除武术和毽球外几乎没有。
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局限性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市场销售的停滞不前。
一、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销售的局限性分析
1.少数民族体育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局限性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同样,体育产业的开发和体育产品市场的拓展也离不开体育科学的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完善。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领域除了武术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市场运作模式之外,其余的项目在理论研究上存在着极其不均衡的特点。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仅仅局限于介绍其起源和项目开发,而市场推广、场地器材的改良等成果几乎没有。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科研成果中很少有涉及到少数民族体育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内容。严重滞后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研究直接导致其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停滞,虽然有些地区推出了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项目,但并没有形成规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的销售市场也起不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市场培养和开发上的局限性
体育用品市场的开发离不开体育竞赛市场的推广。体育竞赛市场推广的成功就能带动体育用品市场的繁荣。
现代竞技体育竞赛的发展方向有两种:一是设立综合性的竞技体育比赛。如第十届“全运会”,其项目包罗万象,有田径、游泳、球类、射击、体操等32个大项, 357个小项,共有46个代表团的9985名运动员报名参加决赛。在观赏高水平竞技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胃口;二是设立单项的世界高水平竞赛,如世界杯、NBA等,这些高水平的竞技比赛使观众能欣赏到最高水平的技战术组合和超强的身体对抗能力,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也培养出一大批忠实狂热的观众为其体育产品的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在这两方面都难以到这种规模和效果。以第8届全国民运会为例,所设的竞赛项目只有15个,项目的缺乏使参赛人数和规模都难以达到一个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所起到的市场宣传作用。再加上规则、场地以及器材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很多项目的对抗性、观赏性不强,技战术水平不高,很难调动观众的注意力,有的项目带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如马术、秋千、射驽等,地域的差异使很多观众没兴趣欣赏这些不熟悉的项目,受众人群有很强的局限性,这都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市场推广极其困难,体育用品及其相关产品的销售也就无从谈起了。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上的局限性
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更新,科技的更新使得竞技体育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现代竞技体育以及健身体育的项目和产品中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了高科技成份。生产厂商不断更新产品,以求领先于市场,占领市场的更大的份额。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不断更新带动了竞技体育和健身体育的不断飞跃。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用品的制造还停留在较为原始和初级的阶段。笔者作为裁判参加了第3届、第4届、第5届湖北省民运会的裁判工作,在调查中发现,很多运动员所使用的器材极不规范,有很多器材并无专门的生产厂商,很多器材是在民运会前临时委托部分厂家赶制。除武术和毽球的器材有相关品牌外,其余的器材都无固定厂家和名称,有的器材还是手工制作,极其简陋,有的项目根本没有开发出相关的专用产品,如拔腰带、翘旱船等,也就更谈不上产品的市场销售了。
体育市场化是个必然的趋势,体育项目的发展必须依托市场这个强有力的后盾。试想一个没有品牌、没有产品、没有市场销售的体育项目将如何推广、如何发展呢?
4.政策和意识形态上的局限性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来发展还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来发展,或者两者共同发展,目前还是个模糊的概念。不管如何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须要市场作为依托。“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作为体育产品的市场销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产业来发展,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如:组织各种传统体育文化节、建设少数民族文化村、组织各种表演等,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来发展,树立自身的品牌,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及其相关产品的销售市场,很多地方还没有起步。原因有二:一是很多职能部门在认识上存在局限性,认为民族体育不是竞技体育,它仅仅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二是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部分职能部门认为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销售市场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很多地区更愿意将它作为一种民俗进行宣传,以求尽可能快的得到经济回报。从而忽视了一个蓬勃健康的少数民族体育用品市场所带来的长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目前无论从产品的性能还是从产品的规模上都不能同现代竞技体育相提并论,独立自主的开发产品的可行性不大,市场开发与产品销售不能照搬现代竞技体育的销售模式。
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市场潜力分析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还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原真性特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两千多年来在中国的土地上56个民族集体创造、融会后的产物,充分体现了我国特殊地理环境下的特殊民族个性。由于这种体育的文化基础本身就具有宽厚的社会存在价值,因而始终保留着群体行为的内在制约性,展现着中华民族“宁静、和谐、稳定”的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人与大自然溶为一体的自然属性。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第三产业优势特点。第三产业中,特别是旅游业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昆明的石林风景区,开发了摔跤、斗牛、斗羊三个表演项目,每天收入5万元,全年能给县财政增加280万收入;西双版纳景洪市,在傣族泼水节期间进行秋千、陀螺、龙舟、堆沙等项目表演,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这些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第三产业结合的例子。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文化产业,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且其资源十分丰富,且形态各异、丰姿多彩,具有良好的资源配置性、群众性、广布性等特点,应该说,它具备较好的商业化条件,体育产品的销售也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
三、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创新销售对策研究
如何让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销售市场走出低谷,突破瓶颈,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意识形态上转变过来,开拓思路,用创新销售的观念,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市场从较为单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消费中拓展出来,在原有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竞技体育产品的市场,采取联合开发、借力营销的模式,打造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自身的品牌、市场销售渠道以及一定规模消费人群。
1.联合开发,走现代竞技体育产品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我国是世界上体育用品生产大国,拥有世界体育用品65% 的生产能力,世界各大体育知名品牌如阿迪达斯、耐克、锐步等都在国内设有生产基地,民族体育用品知名企业如李宁、双星等也日趋壮大、成熟,再加上不计其数的中小型生产企业如广东沿海一代大小运动鞋厂就有4 000 多家,这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走联合开发之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随着“北京奥运”临近,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已经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可,“奥运福娃”这种带有浓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卡通已经行销全世界。这就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指出了一种发展思路,即寻找一种已经成形、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进行联合,把自己具有原真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元素与之相融合,如运动服装、运动鞋以及运动饰品中加入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图案等,开发出更多带有强烈少数民族气息以及时尚运动元素的体育产品。
2.“借力营销”策略、“共生营销”策略以及“缝隙营销”策略是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谋求发展,开拓市场的良好手段。“借力营销”是指借船出海的一种可行的市场营销战略,利用大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形成的强有力的产品优势及营销优势,分享其现有的优势营销资源、良好的信誉易以及营销网络来提升自身的产品,拓展市场。“共生营销”是指以契约为纽带,通过两家或更多家相互独立的企业在资源与项目上进行合作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联合能最大程度的弥补生产企业在工艺水平、质量标准、产品品牌、销售渠道、宣传模式等生产、加工、销售上的不足,实现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增强了产品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浙江慈溪、龙泉一带的民族传统体育用品“龙泉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缝隙营销”策略是指运用穿插方法,利用市场竞争的空隙“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培养自己的产品优势和营销市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民间,在广大的农村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可以借助“青岛双星”的战略营销策略,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避开竞争激烈的大中城市,用优质廉价的产品满足农村中小学体育市场,在田间乡野打开一条发展之路。
3.开发网络营销。
互联网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受到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网络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使网络化日益成为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活动,培养品牌形象已成为体育用品企业的共识。
(一)利用互联网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宣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宣传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销售的先决条件,只有了解才会产生消费的冲动。年轻人是体育用品消费的生力军,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宣传媒介在年轻人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在我国7950万网民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82.2%,达到6535万人,这些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潜在的消费力量,而这中间绝大部分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官方网站,设立浏览网页有奖等活动,鼓励年轻人浏览网页,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网络销售平台。
网络营销是传统营销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而网络消费也越来越成为现代年轻人一种时尚生活的习惯, “网易”、“淘宝”等众多网络销售平台的出现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销售方式。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立企业网站并在门户网站中注册的体育用品企业约为150-200个,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打造自己的网罗销售平台,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势在必行。如果企业规模过小,无力支撑自身的网站建设,建议可依托当地政府的网络平台,设立特色企业网页进行宣传。
(三)开发游戏软件,使之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让更多的年轻人在网络游戏中了解并喜欢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网络游戏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其中37.2%,约800万人为学生玩家。目前我国的网罗游戏市场主要分为“MMORPG”、“休闲类游戏”、“棋牌类游戏”三种,休闲类和棋牌类多数是免费的,而体现体育活动最多的就是休闲类的游戏。有不少体育项目已成功的完成了网络游戏开发,如足球、象棋、拳击、台球等,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带有浓厚休闲、娱乐性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比较适合进行休闲类网络游戏开发的,但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开发出相应的游戏软件,这在国内的游戏行业中还是一个空白。
 4.努力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块宝藏,开发并改进现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尽可能多的挖掘出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具有很好的从众性并易于普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毽球的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目前这种项目太少。
5.国家现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重视,各省各市乃至全国相继举办了不同规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向全世界展示少数民族体育的风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集竞技、休闲,健身与娱乐于一身的体育运动。
6.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更多的学校,让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爱从事某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目前此项工作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展的较好,如湖北省的恩施地区。但在很多大中城市开展的不理想,除了武术和毽球外,其它的项目很多学生跟本就不了解,更别说去购买相关器材和相关产品了,而这些地方往往消费能力又很强,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7.改良比赛和练习的器具。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代表湖北省参加第八届全国民运会的运动员中,很多人使用的还是较为原始的比赛器具,如高脚马、陀螺所使用的是竹子和棕绳,在运动过程中即容易损坏又容易受伤。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用品应该在保持少数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纳更多的时尚和动感元素,使之含有更高的科技成份和更为美观和时尚的外形,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它不仅能推动竞技项目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更容易被大众所接爱。
8.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社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突出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可使社区体育活动在各族群众中进行,而它的多样性又为社区体育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同样,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在社区的普及也会为少数民族体育用品的销售市场打下一个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结束语
 
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必然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喜爱。只要摆正了方向,立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的共同发展,创新销售观念,我相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销售市场会越走越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又会增添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郭美等,1997—2002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科学与研究状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28)
(2)段辉涛,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研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
(3)李凤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4
(4)胡达道 阳芸 刘红妹,我国中小体育用品企业营销战略探析,[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张昆 龙怡 张利,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如何开展网络营销活动,[J]山东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