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感动校园 我身边最美老师

【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陈国树

【单   位】

【摘   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传递“中国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传递“中国梦,校园美”正能量。贴近身边所见所闻的美丽故事,现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淡泊名利,铸造不朽师魂

  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原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指明人生道路前进的活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重德为师,爱岗敬业,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一种伟大,把简单繁琐的工作做好就不简单。为社会多造人才,出好人才,就是教师的最大价值体现和回报。我们要安心自己的教学工作,不要受外界物欲横流的不良思想影响,真正做到“人在曹营,心在曹营”潜心研究教学工作。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积极创建民主,和谐,诚信的师生关系。对教师要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优秀教师应终身从教,这是何等崇尚!多向师德高尚的教师学习,比如学习阎杰、张海霞老师宁愿放弃揾工跳槽的大好机会,也用火热的青春和清贫坚守美丽的三尺讲台!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生源,无私奉献,铸造不朽师魂。学习她们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细微之处,以爱执教,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学习梁素娴老师扎根边远山区,按贫乐教,艰苦创业,呕心沥血,为照顾帮助贫困学生,节衣缩食,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让教育的阳光照亮黄河大山深处!” 二十多年如一日“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黄河大山中不断延伸”。学习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千钧一发之际首先想到是学生安危,割舍生命勇身救学生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她们的事迹在平凡岗位见伟大。

  二、奉献师爱,培育栋梁英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也明确规定: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允许也没有权利对学生发脾气。真正教师威信的建立依靠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艺术的提高。教师应具有童心,公正感和自制力,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儿童,从生活到思想和儿童打成一片,从而获得教育儿童的有利条件。

  现时仍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辱骂学生,说:你比猪还笨,恐怕在世界上难找到象你一样愚蠢的人了;甚至说:你妈妈为什么生你这么笨或笨到无药可救;你真是垃圾,垃圾中的垃圾……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听了心理多难受,这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者还会令其弃学或辍学。学生做错了事,动不动就一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抄书少则几次、多则几十次,限期缴交检查,压得学生抬不起头来,连上课的时间都用在罚抄书上;要么罚学生冲洗厕所一个星期或扫地一个星期;要么出手打学生......曾经<<江门日报>>登载某市某老师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变相体罚学生导致学生想不开而自杀等事,多么令人发指,教训深刻;还有某市某中学教师因欠缺自制力易暴怒,随意动手打违反纪律的学生,被社会炒得沸沸扬扬......这样危害极大,导致学生憎恨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关系紧张。崇高的师爱教育学生表现在“爱心、诚心、耐心、细心、恒心”上,在生活、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后进生、特困生,更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简单粗暴或以罚代教,言行过激。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变化,好的要多加表扬;错的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多渠道沟通教育好学生。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唐本良校长、吴素娜校长那样忘我无私的工作精神,洞察学生的细微之处,善抓教育学生的契机,勇于教改,探索教学新路子,创办特色教学,“让教育的阳光普照大地”。 还有学习郑凤鸣老师施行“爱的教育”不但带患病学生去看医生,还帮助他出医药费,像这样爱生的事例发生在郑老师身上的还有许许多多,以真挚的爱激励学生好学上进,培养了许多尖子生又转化了很多后进生,“让柔情与奉献在大地中不断延伸”。他们都树立了人民教师活榜样形象。

  三、不断学习,做“专家型”教师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加剧,知识的更新程度在加快,故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中华民族如何立足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应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注重知识的更新。如果我们不深造学习、精通业务,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空谈。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应该向恩平首批“名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以工作为乐、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工作、争先创优、不断深造、潜心教科研工作的精神;学习他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们为我市竖起一面教育大旗。又比如学习岑运洪校长从繁琐的校务中解放出来,坚守教学一线工作,释放教学正能量,亲自上优质课与同仁共勉。在香港支教,引起教育界强烈共振,是我们有名的经典校长。学习郑创业校长厚德载福,用心博爱,与时代同行做学习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赢得了社会的喝彩声。

  他们都把火红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绚丽的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事业,与建设强盛华夏时代同呼吸,共奋斗。

  四、廉洁从教,做“蜡烛型”教师

  改革开放的中国,市场经济给神州大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人受物欲横流的思想影响,只讲享受,索取不讲奉献,给教育带来不良影响。如个别老师违规收费,未经上级的允许擅自发动学生订购和推销各种学习资料书籍,从中拿回扣,收受商业贿赂。既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时下提倡的“减负”背道而驰;个别老师违反规定招集学生补课,从事有偿家教,金额惊人,当作创收重要手段,无专注课堂教学,百害而无一利;个别采取暗示、明示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有礼物送就关心其子女读书各方面的问题,否则就漠不关心......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教学工作尽“鞠躬尽瘁”的决心。以渊博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崇高的思想影响家长。不要受拜金主义思想影响,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发生。树立“岗位就是责任,岗位就是奉献”的意识,要像聂儒世、吴艳琴老师那样“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急学生所急”学习他们保护学生的心灵不被创伤,播下知识的种子;学习他们关爱学生学习生活,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辛勤耕耘,润物无声。让我们全体教师用智慧和汗水,以优秀的师德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人生,无愧于华夏时代伟大复兴的到来。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