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施小卉
【单 位】
【摘 要】 古语曰:文如其人。意思是: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文章要写得准确、鲜明、生动,首先要看写文章的人的思想立场、作风怎样,你的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你的文章也会具备
古语曰:文如其人。意思是: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文章要写得准确、鲜明、生动,首先要看写文章的人的思想立场、作风怎样,你的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你的文章也会具备准确性、鲜明性。
二千多年前,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几百年前,苏辙在其《上枢密韩太尉书》中亦指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这里的“浩然之气”和“气”均指一个人诸如意志品质、思想价值观、审美与创新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在修养。意思是说,如果刻意学习写作的技法而忽略作者内在的修养,则写不出好文章。
追昔抚今,当前的作文教学恰恰忽略了做人与作文的密切联系,只重视写作技法的传授,而忽视了文章为表情达意之目的。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浩然之气当属作文教学之首要任务。
新课标曾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纵观中国文学史上的璨灿群星:古代的孔子、孟子、李白、杜甫、、、、、、现代的鲁迅、郭沫若、朱自清、毛泽东、、、、、、虽时隔千百年,他们的浩然之气仍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且缔结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
当今社会,高科技带来的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成年人尚且难以抵御冲击而偏重于关注那些虚华且瑰丽的外在物质形式,更何况是那些自制力差,思想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未成年人呢?家长的不重视、教师的忽视,必定会造成多米诺式的不良反应。最终,浩然之气必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提高全民素质必会成为一句大话、空话!
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陶冶和积累的过程。新课本中的教材都注重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寻找语言营养,捕捉养气的基础。对重要篇章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尽量挖掘文章蕴含的情感哲理,通过他山之石熏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修养学生的品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腹有诗书气自华”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浩然之气自然于不知不觉间形成。
再者,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人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有目的、有组织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存在,表达自身情感的智力活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素爱遍游奇山名川,借有形的客观事物来刺激感官,以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苏公的“文气论”也提出“周览名山大川可养浩然之气”,意为眼界开阔则胸襟豁达。
当今之学生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难以仿效苏公,但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生命活动、关注家庭、社会中的生命活动,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有目的、有组织地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身的情感也是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其间,教师在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挖掘事物表象下蕴藏的思想内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浩然之气。
另外,在批阅学生的文章时,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对浩然之气的评点,以教师的关注感染学生的关注;以教师的重视牵动学生的重视。
长此以往,学生定会“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浩然之气一旦成形,则作文就是装载情感的载体而非单一的学习任务了,学生作文定会乐而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