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浅谈教师的批评技巧

【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 姚淑霞

【单   位】

【摘   要】激励人需要表扬,鞭策人需要批评。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表扬固不可少,但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表扬需要有据可依,廉价的表扬非但起不到激励人的作用,或许还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虚伪


激励人需要表扬,鞭策人需要批评。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表扬固不可少,但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表扬需要有据可依,廉价的表扬非但起不到激励人的作用,或许还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虚伪;批评更应该讲究方法,否则极易损害学生的自尊,起到挫伤学生的负面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实施批评这种教育手段呢?
批评应入理入心(有依据、有沟通、讲情理)。老师的批评大可不必声色俱厉,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口服心服;批评更不能冷嘲热讽,重要的是怎样使学生明理晓义。老师在批评学生之前应深入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有关事件的第一手材料,并允许其辩解,然后通过交谈、交心,既指明其缺点,又不失关怀,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格规范、真诚开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得进批评、认识到错误、落实于行动。
    批评应点到为止(有入口、有余地、讲分寸)。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切忌喋喋不休,抓住学生的小辫子不放;而应点到为止,注意分寸。学生犯错误后最渴望老师的原谅,最害怕老师一棒子将其打死。这就要求我们找准批评的最佳切入口,既批评得入木三分,又给学生留有改过的余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看法不能因为一两次错误而一成不变或一锤定音。
    批评应出其不意(有迂回、有引导、讲时机)。学生犯错误后在老师批评之前往往已经做好了一定的思想准备或应对措施,此时老师如果不讲究批评策略,泛泛而论,极易正中学生的下怀。倘若一切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批评就会变得空乏无力,不疼不痒,育人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批评应出其不意,避重就轻,于热处泼水,于冷处点火,老师于冷峻中透有温情,关爱中暗藏严厉;然后再适时进行引导。
    批评应有的放矢(有目标、有落实、讲实效)。批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因此批评应做到有准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切忌随心所欲、漫无目的。批评不能一味地指责,更重要地是给学生指出改过自新的希望、方法和要求。批评前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预料批评的结果,设计教育的方案;批评后应帮助学生认真落实,及时反馈。
    批评应瞻前顾后(有跟踪、有对比、讲转化)。批评的结束,恰是育人的开始;批评应短暂,教育要持恒。老师在批评学生之后,应注重长期跟踪观察,时时对比批评前后学生的发展。此时,细心发现学生的点滴新进步与优点远远胜过用老眼光死死盯住他们的老错误。因为,哪怕是一点进步,也是占领缺点之阵地的最有力武器,是有效开展转化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当然,除此之外还要及时避免学生在行为上的反复。
批评应以儆效尤(有启示、有教育、讲防范)。批评是为了防微杜渐。规范全班学生的日常行为,不可能靠批评每一个学生去实现。怎样教育学生不在某一学生跌倒的地方再次摔脚呢?笔者认为,在批评某一个教育个体的同时,老师应及时捕捉教育源,抓住共性问题做文章,从批评中寻找带有启示性的因素,进而在全班开展教育活动。
批评应因人而宜(有区别、有对策、讲个性)。抹杀学生个性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忽视学生差异的批评是失败的批评。即使学生出现群体性错误,老师的批评也不能不讲差异,进行一刀切。孰不知,一种口径的批评,可能正确地批评了一个人,但更有可能错误地伤害了一群人。同一种错误,不同的学生犯错的原因有异,即使原因相似,他们也会因性格与心理的差异造成批评的效果有别;因此老师在批评时应有区别、有对策,关注学生的个性,做到因人而宜。
    批评应与时俱进(有研究、有改进、讲发展)。时代在变,年龄在变,学生在变,批评的艺术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老师要在不变中应万变,就必须潜心研究:研究教育,研究自己,更要研究学生;不断改进:改进工作,改进方法,更要改进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批评这种教育手段永远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总之,适时、适宜、适度的批评,能有效地教育学生知错、改错、防错。当然,再有艺术的批评,也只有与恰当的表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