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石华东
【单 位】
【摘 要】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古诗文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几千年来,口传心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许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功的历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古诗文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几千年来,口传心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许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功的历程时,都感慨自己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对自己所起的巨大作用。正是古诗文蕴含的坚定的人生信念,传情达意的优美的语言,深刻而深远地影响了他们的修身与治学,为他们辉煌的一生奠基。历史上有过不少关于重视熟读背诵古诗文的美谈。苏秦、孙敬的“悬梁刺股”,匡衡的“凿壁借光”,白居易的“口舌成疮”,都是苦读的例子。
读古诗文给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是外显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读古诗文的人或许自己感觉不到这种影响的存在,但当他读得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苏轼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一个饱读诗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穿土布衣服,也无法掩饰其内在的气质之美。多熟读背诵古诗文,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阶梯之一。矛盾能背诵《红楼梦》,范文澜能背诵《文心雕龙》,郑振铎能背诵《左转》。从先辈们的成功经验看出,古诗文的背诵能为一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背诵古诗文,对于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有哪些帮助呢?
一、背诵古诗文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高质量的语言材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背诵是以熟读为前提的,只要把课文的古诗文读熟了,句子的结构、基本含义、句语句段的关系等也就基本理解了。学生在诵读中领悟、感受、内化,长此下去,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了。而这些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其语言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的优美典范。学生通过诵读,不断消化、吸收并长期积累,自然就会储存大量高质量的语言材料,会学到华美而准确,生动而鲜明的语言,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背诵古诗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背诵是一种滚雪球式的积累,除了知识和语句之外,文章谋篇布局的章法也会存于脑海,逐步形成各种优秀文章“范式”,一旦作文,就会意到笔随,得心应手。再加上好的语言集腋成裘,久而久之,便能应用自如,一挥而就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这个道理。
三、背诵古诗文可以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鉴赏水平。
成功可以给人以激励。学生经过努力,一旦把诗文背下来,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眼观、口念、耳听、心记、手抄等手段,能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背得多了,慢慢悟出背诵的规律和技巧,总结出方法,自学能力也就提高了。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深厚真挚的情感等,经过玩味、品评、揣摩,然后理解、记忆,逐渐体会到其精妙所在,分析、鉴赏能力自然也随之提高了。
四、背诵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古诗文中的意境是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也是鲜明生动的。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同时,依照语言的描绘,结合他自己存储在头脑中的表象,便会通过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展现一幅幅画面,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甚至还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所创造发挥。真可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总之,熟读背诵古诗文,能培养学生的多重能力,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厚文化底蕴。那么,我们该怎样去背诵呢? 背诵过程中尽量采用朗读法 通过朗读来背诵,不仅是以声释义,而且是以声促忆,重点在理解和记忆。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听其音——心通其意。朗读本身就是一个美妙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受器官偕同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感。朗读时,也不要一味地看着文读,可随时进行尝试性回忆。把诗文的大意与朗读结合起来,尝试性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内容思考的过程,就有助于理解,又有助于记忆。
二、抓住诗文特点,灵活运用恰当的记忆方法
可以根据诗文段落层次列出提纲;可以根据语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思考的线索;可以抓住重词语或特殊句式作为联想媒介。如在背诵《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就要先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采用“分层消化法”,按进谏的依据——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分层背诵。在背诵《桃花源记》时,就可以抓住渔人的行踪线索,采用“线索记忆法”,按渔人在桃花源外——入桃花源中——出桃花源外这样的线索。在背诵《卫风、氓》时,可采用“镜头浮现法”,即按恋爱——婚变——决绝三个层次背诵,每个层次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具体可感的画面。
背诵诗词曲,还要弄懂它的韵律和节奏,记诵时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熟读成诵后,要适时复习,使背诵的成果得以巩固
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可知,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要在大量的遗忘没有到来时就时时温习,就会事半功倍。复习不仅可以避免遗忘,而且也是为了进一步理解。有些东西,在当时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丰富,也就慢慢理解了。古时候的人在儿时开始就学难懂的文言诗词,当时就能全懂吗?很多也是在后来的反复背诵中才理解的。这大概就是: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吧。
总之,加强古诗文的背诵训练,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可轻视的,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的一条有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