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民族精神 积极心理学 学生干部 选拔、培养与管理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刘全红 于 跃
【单 位】
【摘 要】 摘要:本文从宝贵的中华民族精神入手,挖掘民族精神中的积极心理元素,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六大美德二十四种优秀品质,探讨民族精神与积极心理学方法相结合在选拔、管理与培养学生
摘要:本文从宝贵的中华民族精神入手,挖掘民族精神中的积极心理元素,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六大美德二十四种优秀品质,探讨民族精神与积极心理学方法相结合在选拔、管理与培养学生干部中的应用。
关键字:民族精神 积极心理学 学生干部 选拔、培养与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其中包括了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与爱;正义;修养与节制六大积极心理学美德,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应用意义。
一、挖掘民族精神中的积极心理元素
美国当代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定义了“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个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团体的发展。
中华民族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圣贤帝王——帝尧和帝舜。尧帝宏图大略,德行天下,同族九代团结和睦,百官职责明确,政绩卓著,各方诸侯邦国融合协调,天下太平。他对帝王之于国家的引领作用,有着深刻的思考,遂布告天下,鼓励推荐贤能。《史记·五帝纪》载:“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舜的贤能不仅仅是总能创造出高新的耕种、捕鱼、制陶技术,还有他突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尧舜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开拓创新的创造力;正直与勇敢;仁慈善良慷慨;卓越的领导能力;责任与担当,这些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六大美德二十四种优秀品质,是学生干部应该具备的,也是新一代年轻领导者所需要具备的美德与优秀品质。
二、学生干部的选拔
从舜的个人简历上得知:舜五短身材,每只眼睛两个瞳孔,重华重瞳,委实惨了点的体格相貌,还有着不光彩的出生,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舜的出类拔萃,他吃苦耐劳,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更是将陶的技艺发扬光大。他的成长对于个体认识生命、完善积极乐观的人格、树立坚强自信的优良品质,具有强大的榜样力量,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对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干部的自我成就、自我道德修养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在选拔学生干部时祝福他们,在任用时支持他们,在管理中相信他们——人人皆可为尧舜。相信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自我成长的能力。
在高职高专学生中选拔学生干部是有很大难度的,他们普遍学习成绩差,自信心不足;还有的人想做学生干部但发心不端甚至心术不正的;也有的人想做学生干部又能力有限,所以选拔学生干部成了班级建设的第一大难点。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整体现状,选拔学生干部要以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道德修养、个人综合素养为基础,激发学生干部的民族情怀,发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由于积极心理品质具有积极性和潜隐性等特征,所以在选拔学生干部之初,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观察期,观察期间赋予那些积极分子以及其他候选人适当的工作任务与挫折考验,他们的表现将为素不相识的新同学选举提供可靠的借鉴,保证班级建设之初就形成良好风气。
三、学生干部培养三部曲
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即为积极教育。培养学生干部应以班级日常工作为基础,在文艺体育各种活动中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指导。
1、班级日常管理育人才
班级管理的重点是处理好日常事务,保障同学们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创造温馨和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培养学生干部,就要与他们心心相印,要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日常工作经验,使用班级日记让工作细节不遗漏,通过片段评价,指导他们自我反思,自我探索,让他们树立尊重他人,服务他人的工作理念。放手学生干部开展班级工作,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不能对他们的工作方式过分苛责,在适当的范围内赋予权力,给予信任,支持班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让学生干部感受到老师的支持与工作自主性。
班级日常事务琐碎而繁杂,学生干部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学生干部得到别人帮助及赞美时喜悦之心易存,但当别人恶意毁谤、意见相左、遇到挫折时,便很难做到平心静气,此时要引导他们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去感受与觉察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管理情绪,学会人际沟通技巧,学会原谅甚至要做到感恩,使他们在琐碎而繁杂的班级日常事务中慢慢养成宽容、仁爱、谦虚、坚毅等积极心理品质。
2、文艺体育活动育人才
文化本身具有教化功能,艺术本身拥有美的熏陶功能,体育本身是力量的展示,这些活动都可以陶冶情操。通过组织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活动,有助于培养广大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创新、合作等优势与美德。
3、职业生涯规划育人才
高职高专学生最困惑的就是他们的职业发展,有不少人心中有梦想,但都是高不成低不就,学生干部的培养就是要他们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成长个人综合素养与工作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利用文体活动,发展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完善的积极成长体系,增强学生们的心理承受力、心理适应力、心理自控力,帮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学业困难,突破职业生涯困境。
四、学生干部管理三部曲
1、自觉自省的自我管理
由于拥有了班干部的身份,由于价值感的满足,学生干部的尊严提升了,自我负责的意愿也提升了。塞利格曼教授倡导积极乐观的解释风格:“不要盲目地接受对自己的侮辱”。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在自觉自省的自我管理中求荣免辱,培养了学生干部公正性与节制力的美德。
2、朋辈监督的他人管理:
朋辈监督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双赢成长模式,利用朋辈资源激励学生干部,有利于培养他们感恩、宽容、仁爱、谦虚与坚毅等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感染和熏陶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群体效应。
3、宽严相济的制度监管:
班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组织的效率和生命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班级制度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得班级运行有章可循,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加科学、规范地监督学生干部的工作。班级制度的落实,需要学生干部带头实施并监督同学们实施,制度是否获得科学而有效的落实,考验着学生干部的原则性与界限。
结论:
学校是大环境,班级是子系统,学校的治学精神和办学理念需要辅导员老师依靠学生干部在班级的日常事务、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中落实,在选拔、培养与管理学生干部过程中,只要相信人人皆可为尧舜,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培养学生干部的积极心理品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汪凤炎,邓红(2004)中国文化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2】Alan Carr著,丁丹等译(2014).积极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09
【3】马丁·塞利格曼(2010).真实的幸福:洪兰译:北方联合出版传媒万卷出版公司。
【4】苗元江(2010).积极心理教育本土化探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