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和谐;教学;教师;学生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张景钦
【单 位】
【摘 要】 摘要: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惟有和谐的教学活动,才能够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和谐的政治课堂,就是要张扬人本主义的理念,在和谐的师生
摘要: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惟有和谐的教学活动,才能够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和谐的政治课堂,就是要张扬人本主义的理念,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性的陶冶,情感的濡染,能力的生成,使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
关键词:和谐;教学;教师;学生
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主要精神阵地,惟有和谐的教学活动,才能够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因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是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内在要求。所谓和谐的课堂指的是一种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教学活动多元互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教学过程充满活力的课堂。它既可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心性得到陶冶,情感得以濡染,创造力、想象力等素质得以长足发展,潜能被充分发掘,又能使教师的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等得到充分展示,由此,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教学活动的兴趣,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政治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学理念,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教师的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时常保持微笑,对教学充满激情,善于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不把坏心情向学生发泄。应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或观点提出异议,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经常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参与学生讨论,参加他们的活动。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学生偶尔有出格之举或“犯规”行为、教师要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尊重,注重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在宽容中得到自信和满足。其次,教师要真挚地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不以自己的好恶亲近或疏远哪一个学生,要始终以民主、平等、博爱之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教师要常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教师要充分运用充满爱意的目光、手势、语言、表情来创造一种亲切、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萌生一种良好的智力情绪,给学生创造一种开放、自由、民主、多元的政治课堂气氛,让学生拥有一种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努力建立起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只有建立了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活泼和谐、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学生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政治课产生兴趣;才会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才会活跃,创造潜能得以自由地表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样综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索真理与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改变传统的那种机械呆板“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代之以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受青少年欢迎的现代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政治的兴趣。
教学活动中,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师应学习、使用一系列新的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如运用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师生互动式的“指导─自学”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性教学、情境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或音乐情境等教学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积极与老师配合,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构建知识,培养能力。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由教师唱独角戏,就谈不上真正的课堂教学。因此,要使理论性强的政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效果显著,政治教师就要积极创设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要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人。教师应由传授者向设计者、引导者转变,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如读书、观察、调查、收集资料、讨论等),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让学生自己参与讲课,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教师一言堂”为“师生群言堂”, 才能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和谐课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情境,通过观看评析图片漫画、新闻综评、视频材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小品、哑剧、相声、游戏、课堂知识竞赛、演讲辩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从中慢慢体会,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更好的撑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六课中“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个问题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课堂辩论,由正反两方的学生分别对网络交往的利与弊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进行网络交往,在自主、和谐的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中的“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偷看日记”小品表演,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想象和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并在直观表演中深刻认识个人的隐私受法律保护,学会应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使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在和谐的教学活动得以提高和发掘。
参考文献:
[1]刘俊英.《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初中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2]张光兰:《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载《特立教育》2000年第2期。
[3]鲍文波.《如何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特级教师谈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6.
[4]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5.
[5]林春莲.《如何激发中专生德育学习兴趣》.《三明日报》,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