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浅议教学中的学生管理

【关键字】中学阶段 青春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王爱伟

【单   位】

【摘   要】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生活时期。青春的萌动,使他们处于一个叛逆,焦躁不安的精神状态。虽然,他们的思想不稳定,但其可塑性却很强。在学生管理中,任课教师不但是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生活时期。青春的萌动,使他们处于一个叛逆,焦躁不安的精神状态。虽然,他们的思想不稳定,但其可塑性却很强。在学生管理中,任课教师不但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做人、做事的指导者、引路人,是学生崇拜的榜样,其言行、举动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对处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影响力显得更加明显。同样的话语,如果是家长说出,孩子常常会显得冷淡、默然、顶撞、甚至怀疑,但如果是出自任课教师之口,那么孩子则就会显得异常兴奋、深信不疑、乐于接受。因此,任课教师在努力钻研提高教学业务、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育艺术的基础上,应切实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以其高尚的情操和丰厚的学识去感化学生、教育和管理学生。

  一、体现真挚的师爱情感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爱是任课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道德感等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在“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一个班内几十名学生,尽管他们的个性、习惯、爱好、学习程度等都不尽相同,甚至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但他们同样有着美好的未来,有着真、善、美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意识,同样有着灵活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求异思维的特性。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位任课教师都应从各种角度去观察和发现学生的自我,谅解他们的失误、包容他们的不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为培养开拓型人才,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成绩优良、品行端庄外,还积极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激励和引导,要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扭转教师包揽一切的做法,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民主意识,使班级每一个成员都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班级管理,不断创设学生个性特长充分施展的条件,给学生造成实际锻炼的机会,教师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去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促使他们能够不断健康成长。

  二、树立平等的尊重理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加强,任何学生都具有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理解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虽然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但他们接受的教育影响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现在很多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虽然他们已是中学生,但仍旧还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宠儿。如果没人像原来那样宠着他,他就会接受不了,如果再受一点刺激,他就可能做出一些令人难以想象的举动来。所以说,老师要从小教会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如果把孩子宠成个“小皇帝”,不懂得尊重别人,就会蕴藏着很大的危险。他们的脆弱,就是根源于没有学会对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据中小学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凡是受学生欢迎和尊敬的教师,他们都是首先尊重和信任学生的教师。相反,如果动辄就训斥学生、对学生过分管束、不信任和疾言厉色的教师,就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重。因此,教师要树立威信,就必须把他尊与自尊相结合起来;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就必须先尊重学生。当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不必大光其火、严厉斥责,而应努力呵护学生的尊严,顾及学生的脸面,不要步步紧逼,伤害其自尊。要相信学生的向善、改过、向上之心,相信学生能够唤醒自我“迷途”的良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保持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甚至社会的尊重。我国著名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给予后人做了一种很好的教育典范。

  三、善用灵活的赏识激励

  赏识教育是促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和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是对别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的一种青睐与肯定。赏识激励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能给予做错事的学生以改过自新的勇气,能鼓励学生说出满意的答案,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能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的实现,能让学生在一个心理健康的时空中诗意地生存。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教师千万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但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的、无原则的表扬,而是通过赏识,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一般情况下学生得到赏识的机会大多都是老师给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合作、参与、体验中,应更多地成为谦虚的聆听者,聆听学生的心声和烦恼,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赏识学生的独特见解和表述,力求在平凡、普通中捕捉搜寻其闪光点,使其发扬长处,避其短处,在成功中品味、赞扬其优点,以促进其个性特色的形成。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只有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有安全感,才会充满信心,思维才会活跃,才会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只有善于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的感受,时刻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变化,想他们之所想,用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甚至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与学生倾心交流的意识与行动,问一问学生的真正感受与需要,用温暖、冷静、鞭策的话语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从学生的位置看问题,能够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才能被学生真正接纳并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总之,教师是学生每天在学校中接触最多、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者,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只有端正自身形象,以身作则,以其高尚的情操和丰厚的学识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魅力,才会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