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途径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刘蒙壮 文秋林
【单 位】
【摘 要】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积极探索其实践途径,能够更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要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科学命题,指出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新局面的强大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全社会应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既包括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又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既指明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又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共同构成了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长远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二、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其思想发展和价值取向反映了当今时代和社会的特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他们生长在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年代,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的影响,容易使大学生的思想、思维结构以及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产生困惑,甚至偏离正确的前进方向,少数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淡化、主流价值观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思想状况呈现出多元、多变的特点。[2]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高校必须用主旨明确、旗帜鲜明的主流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共同的价值理念来凝聚人心,形成社会认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一要求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个根本目的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结合实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是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使大学生不仅在情感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只有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广大青年学生,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使他们既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又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3]
三是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旋律。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高校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要针对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他们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倡导者和实践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和人才基础。[4]
四是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在解决和回答一系列新问题中创造出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时俱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5]
五是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广大学生真正接受、认同,才能取得实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具体体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更加突出和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内容,既符合时代精神,又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坚实基础。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为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积极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重要途径,要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中,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加强课程、教材和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二是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高校要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让优秀的校园文化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一要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培育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操、创新精神,促进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氛围的形成,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二要突出积极向上的主旋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各种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政治态度和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三要贴近校园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具有个性、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抽象的理论说教变得生动、具体和充实,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先进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6]
三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高校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他们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促进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转化。
四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实践表明,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以网络资源为平台,弘扬主旋律,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校园网既具有网络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实效性强的特点,又具有便于管理、易于建设的优势,应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既要进一步抓好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网络阵地,掌握好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又要抓好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主流舆论。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冯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J]. 高校理论战线,2008(7):4-6.
[3][5]梁亚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甘肃日报,2007-11-08.
[4]徐柏才,张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7(2):57-60.
[6]李晖,虢剑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N]. 光明日报,2008-年 1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