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薛永发
【单 位】
【摘 要】 1 拉枝劈裂 梨树枝条不仅硬脆,而且多数向上生长,分枝角度小,拉枝易劈裂,造成枝条损伤,树形紊乱,产量降低。解决办法一是在适宜期拉枝。结果树宜在萌芽后到展叶期进行(3月下
1 拉枝劈裂
梨树枝条不仅硬脆,而且多数向上生长,分枝角度小,拉枝易劈裂,造成枝条损伤,树形紊乱,产量降低。解决办法一是在适宜期拉枝。结果树宜在萌芽后到展叶期进行(3月下旬至4月下旬),过早枝硬脆,容易劈裂,过晚由于顶端优势,营养上流到枝条的顶部,不利于形成花芽。幼树宜在7、8月份拉枝,此时发枝较多,且长到一定长度,枝条柔软,容易拉开,也不易萌发背上枝。 二是根据枝条的开张角度(枝条与中心干之间的夹角)拉枝。对小于30度的可采用反弓拉,即逆着生长方向,把枝条拉向树干的另一侧;对大于30度的可顺着生长方向,向下拉开到适宜位置。三是采用正确的拉枝方法。生产中群众利用泥坨坠枝,即在枝干上,坠一定重量的泥球或其它重物,靠重力的作用把枝条压平。这样遇到大风,枝条摆动剧烈,造成劈裂较多。应改用绳拉,把绳子的一端先绑在地面的木桩上,轻轻下压枝干至适当位置,再把绳子的另一端绑在枝干的合适位置。
2 见枝就拉
生产中许多人见枝就拉,并且一律拉平,不分枝条的种类和用途。这样虽然树形整齐,但会削弱主枝和较小枝条的生长势。应根据整形和结果需要,有目的培养和利用主枝和辅养枝。当主枝或辅养枝生长到1米时开始拉枝并固定成形,1米以内可暂缓不拉,或者先适当拉开基角,让其继续生长,当达到1米时再拉到位,并固定成形。对大冠树形把主枝基角拉成60—70度较好,既能维持树势,又能促进结果,对辅养枝基角拉成90度为宜,可缓和生长势,促其多成花,多结果。而对小冠树形,其主枝角度可拉至70-80度,辅养枝拉成90度。此外,还应根据品种和立地条件确定拉枝角度:短枝型品种角度可稍小些;普通型品种角度宜稍大些;立地条件好,肥水充足的果园,拉枝角度可大些,反之应小些。
3 形成弓形
许多人拉枝后,枝干成为弓形,在弓背处萌发徒长枝和直立旺枝,不仅影响树形,并且浪费营养。出现这种现象,一是拉枝部位靠近稍部,把基角没有拉开。二是拉枝较晚,枝干粗大,中后部不宜拉开。所以在拉枝的时候,受力点要在枝条的中后部,一般据枝条基部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并且要提早拉枝,分步操作。当主、侧枝生长到15—20厘米时,先把基角拉开,等再长到1米左右时把全枝拉开,最大枝龄不能超过2年生。辅养枝也是边长边拉,最大枝龄不能超过1年生。
4 拉后不管
好多果农在第一次拉枝后,不再加强配套措施的管理,任其自然生长,结果背上枝生长旺盛,造成树上长树,既影响到树冠内膛及中下部光照不足,又消耗了树体内的大量营养。应该在拉枝后,加强树体管理,促进枝条健壮生长,多形成饱满花芽。春季拉枝,在萌芽后,及时抹除背上芽。对光秃部位选留部分芽,当长至20—30厘米时,通过捋枝、拉枝,改变生长方向,使其水平或下垂生长;或者通过摘心,控制旺长,促发分枝,培养结果枝组。秋季拉枝,于第二年春季,进行背上芽抹除,于夏季对选留的枝条,进行摘心、捋枝等控制措施,使其转化为结果枝。
5 局部拉枝
生产上常见到局部拉枝的现象,即:只拉树冠下部的枝,不拉树冠上部的枝,造成全树上强下弱,生长势不均衡;只拉骨干枝,不拉侧生枝或结果枝,造成侧生枝或结果枝生长旺盛,主从不分明;只拉角度较小的枝,不拉角度较大的枝,造成主枝或辅养枝角度不一致,树形紊乱。所以在拉枝时,要全树上下都拉,一般下部枝条生长较快,先拉开,上部枝条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再拉开。在拉骨干枝的同时,把侧枝及向上生长的结果枝也拉开,并且同类枝的开张角度要一致,做到主从分明,树势均匀,树形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