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中医诊断学;试卷分析;教学评估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 巴哈尔·哈德尔 王晓林
【单 位】
【摘 要】 [摘要]目的:总结《中医诊断学》课程的考试成绩,检验教学效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方法:运用平均成绩、成绩分布、试题难度和区别度等对新疆医科大
[摘要]目的:总结《中医诊断学》课程的考试成绩,检验教学效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方法:运用平均成绩、成绩分布、试题难度和区别度等对新疆医科大学06、 07、08级582名学生《中医诊断学》理论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医诊断学》十个班级理论考试质量一直保持在良好水平但欠满意。结论:所提供的信息对今后中医诊断学教学知识模块制定及科学命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试卷分析;教学评估
中医诊断学理论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理论性与实践性强,临床表现的形态直观性强,尚有一些抽象难明的内容,被学生认为是很难掌握的一门课程[1]。本文为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检测教学成果, 06、 07、08级582名学生《中医诊断学》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试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探讨今后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教与学的质量,并对中医诊断学科学命题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择授课条件相同的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06、07、08级十个班级582名学生的《中医诊断学》课程考试成绩,出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以考核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
1.2试卷的组成
试卷按教学及考试大纲自制试题卷,共有五种题型,第Ⅰ选择题(A1型、A2型);第Ⅱ是非题;第Ⅲ填空题;第Ⅳ简答题;第Ⅴ病例分析题。
1.3研究方法
我们将全部学生的总成绩用Excel2003软件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试卷分析。
2.结果
2.1各个班级考试成绩分析
经正态性检验 ,十个班级的成绩呈近似正态分布,平均分在62.52-68.48之间,及格率在80.95%-100.00%之间,从成绩来看60-70分,70-80分所占人数较多,而0-50分,80-90分人数较少,最高分与最低分成绩差距很大。
见表1和表2
2.2试卷质量分析
各个班级试卷整体难度、区分度、可信度均符合国家试卷编写要求。见表3
表3试卷质量分析 班级 人数 试卷满分 难度 区分度 信度 06级针灸推拿 41 100 0.79 0.23 0.93 06级中西医临床 66 100 0.65 0.21 0.86 06级中医学 57 100 0.65 0.19 0.79 07级针灸推拿 57 100 0.63 0.22 0.88 07级中西医临床 65 100 0.65 0.19 0.82 07级中医学 63 100 0.62 0.22 0.84 08级针灸推拿 57 100 0.65 0.22 0.87 08级中西医临床 67 100 0.59 0.36 0.92 08级中医学 63 100 0.67 0.20 0.86 08级运动康复
与健康 46 100 0.59 0.25 0.86 2.3试题质量分析
试题的质量分析包括各个班级试题难度与区分度的分布,0.3≤P≤0.7,R≥0.15表示难度合适,区分度合适,0.3≤P≤0.7, R<0.15,表示难度合适,区分度不合适, P<0.3, R≥0.15,表示难度偏难,区分度合适,P>0.7,R≥0.15,表示难度偏易,区分度合适, P<0.3, R<0.15,表示难度偏难,区分度不合适,P>0.7, R<0.15,表示难度偏易,区分度不合适,见表3
表4试题质量分析
班级
题量 难度P 区分度R 0.3≤P≤0.7, R≥0.15 0.3≤P≤0.7, R<0.15 P<0.3, R≥0.15 P>0.7, R≥0.15 P<0.3, R<0.15 P>0.7, R<0.15 06级针灸推拿 73 9 2 1 30 0 31 06级中西医临床 73 20 13 1 22 3 14 06级中医学 73 27 11 1 22 2 10 07级针灸推拿 73 29 2 4 22 3 13 07级中西医临床 73 21 12 0 20 4 16 07级中医学 73 26 11 3 26 4 3 08级针灸推拿 73 19 16 0 19 6 13 08级中西医临床 73 30 6 3 25 6 3 08级中医学 73 24 7 3 20 3 16 08级运动康复
与健康 67 30 9 3 13 6 6
3.讨论:
3.1考卷分析
近几年来,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对理论考试试卷进行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通过对十个班级582名学生的《中医诊断学》试卷分析,认为中医诊断学试卷命题的难度、区分度合理,命题时兼顾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符合试卷的命题原则。从考试成绩和试卷、试题质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年级考生的考分均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说明试卷的质量尚可,考试命题基本合理,试卷的整体区分度尚可,难度适中,考试信度基本是可靠的,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成绩分析
从统计的成绩来看,考试成绩出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现象,笔者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3.2.1 学习功底差异:部分民族学生成绩欠佳,主要因基础知识差异所致,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国家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在高考录取时,少数民族学生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造成民汉学生基础不同[2],大学一、二学年度的中医基础课程内容抽象难懂,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对专业思想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讲,入校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全汉语各门课程的学习,针对古代哲学思想抽象的理论知识领悟较困难,从而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民、汉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甚理想。
3.2.2学习任务差异:由于大学和中学教学方法的不同,面对陡然增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他们往往手足无措 ,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使得他们没多余的时间来复习,学习的过程是浅尝辄止。再加之缺乏引导培养自学和理解能力,从而使他们未能及时转变大学学习的模式。
3.3笔者认为今后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迫在眉睫,从而保证教与学的效果。
3.3.1任课教师,要常抓不懈: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和严加教育;平时应加强随堂提问及阶段抽考和课后复习。复习书本内容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2]。每章节后,民、汉学生之间为增强交流,组织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章节重点、难点,班内交流,即对内容起督促作用,又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把抽象难懂的知识通过反复学习而消化。
3.3.2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组织学生课外讨论,观摩学习有关中诊软件,操作训练软件提供的病例分析,或设计疑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培养学生善于自学的能力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宜”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渐适应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学生还要不断克服对教师的依赖,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最后达到完全适应自学。根据民族学生天性活泼、热情、好奇等特点,可采用课堂讨论法、病案引导法、“出卷作业“复习法等,必要时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经典经文深奥的含义,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加强互动,以趣激情,寓知于乐,增加讲课效果,同时注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培养学生谨慎、严谨的临床思维。
此次分析表明 ,通过对《中医诊断学 》 理论考试试卷的不断改革和修订 ,我校《中医诊断学》 理论考试试卷的总体质量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从而使得该课理论考试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更科学地满足该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魏红,张华.《中医诊断学》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3):278-279
2.袁碧,张盼盼,魏林娜.新疆民汉学生临床护理课程成绩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5):19-20
3.张雨,何春华.浅谈对新疆医科大学民考汉学生管理的几点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6):76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