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写作 打开心灵 展示实物 创设情境 观察人事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曾爱忠
【单 位】
【摘 要】中学生们写作文,最难的是“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中学生们有十几年的生活积累和学校学习的各方面知识,写作的素材应该还是有的。为什么会陷入“没什么可写”的怪圈?我想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们在写作时无法打开自己的心灵,以致对自己拥有的素材视而不见,灵感也就无法迸发,自然对作文心生恐惧望而却步。
关键词:写作 打开心灵 展示实物 创设情境 观察人事 搜集素材 交流思想 充满活力
中学生们写作文,最难的是“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中学生们有十几年的生活积累和学校学习的各方面知识,写作的素材应该还是有的。为什么会陷入“没什么可写”的怪圈?我想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们在写作时无法打开自己的心灵,以致对自己拥有的素材视而不见,灵感也就无法迸发,自然对作文心生恐惧望而却步。那么,如何打开学生的心灵,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地找到下锅之“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课堂展示实物或创设情境 面对黑板上空洞的作文题,学生们很容易限入迷茫状态久久无法下笔。然而,课堂写作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要求学生要迅速找到作文起点或者是切入点。在这方面,课堂的实物展示或情境创设对于快速打开学生的心灵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实物展示,因其具体实在,容易引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有助于学生集中思维搜寻和想像相关写作素材,把作文的起点或切入点迅速落到实处。比如以“苹果”为话题,在讲桌上放上大大小小真真假假十几个各不相同的苹果,学生们会用专注的眼神盯着桌上的苹果,兴奋的大脑很快会产生各种和苹果有关的联想和想像。这种有感官刺激和触动的实物激发,比起黑板上空洞的“苹果”两大字,更能让他们快速找到灵感,从而奋笔嫉书。这就告诉我们,实物的展示,能让学生在新鲜兴奋中迅速找到下锅之“米”。
课堂情境创设则是学生亲历其境,亲自感受,让大脑和心灵在轻松兴奋的开放状态下,立即获得新鲜而实在的灵感和素材。如写“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高一册一单元),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和思考写出来,学生必定会觉得笼统空泛而无从下手。若能在课堂中设置一些生活的情境或小游戏,让学生参与、演练、观察,然后动手写,他们也许就会兴致勃勃地写出言之有物而又各不相同的感受和思考来。情境的创设,能调动感官,激发灵感,使写作实实在在而不流于空洞。 引导学生有意识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 在匆忙的赶路和学习中,中学生很少能有意识地去体验生活、留意人事。这使他们的心灵产生了一定的空洞。要让他们多情善感、多思善悟,只在课堂中下功夫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人事。
引导学生观察人事,不能流于笼统空洞,应在时间上有所限制,而且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比如要求学生“写人要能展现人物个性”(高二册第一单元),可在写作前布置学生细心观察自已身边的人,同时提出以下要求:1、时间为两星期 2、对象为自己熟悉的二至三人 3、尽可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仔细观察所选对象的衣着外貌、神情态度、动作行为,并对其言行作适当记录。经过两个星期紧张有意而又细心专注的观察,学生们已经满心满脑都是人物的身影。这时,教师再在课堂上正式提出刻画人物的要求,他们便会思如潮涌,充满创作激情和活力,可谓“胸中有丘壑,下笔成千言”,怎么会为“不知道写什么”而发愁呢? 指导学生分门别类搜集写作素材 近些年考试,作文多以话题方式出现。这给学生提供了较大限度的写作自由和发挥余地。但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容易一时大脑空白,茫然不知下笔。要适当解决这个问题,语文教师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在平常的阅读中分门别类地搜集整理素材,以帮助他们迅速形成系统的写作素材网络,让他们面对作文话题时能游刃有余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下锅之米。
指导学生分门别类搜集素材,首先应指导学生给作文话题分类,如爱心类、恒心类、自然类、科幻类、创新类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根椐喜好进行分类;其次应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式和方法,如剪辑报刊杂志、笔记摘抄评点、卡片分类收藏、上网下载保存等等,以帮助学生多渠道获得和保存素材信息,同时也提高搜集的时效性和持久性;另外,还应对学生搜集的素材定时检察和评比,从中发现问题加以纠正,以保证写作素材的质量和价值。这样长期坚持,一定能提高和激发学生搜集整理素材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在不断充实中激发和保持写作的热情和活力。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生活感受和写作素材 中学生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还不是很全面深入,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积累素材,写作的局限性会比较大,灵感也容易枯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他们生活的感受和搜集的素材,一定可以使他们视野更开阔,心灵更丰富。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每天也都接触着不尽相同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都长着不同的眼睛,拥有不同的大脑和思维。在交流、比较和互补中,他们的思维可以得到开拓,写作的思路也会更加畅通。经常组织引导学生交换和交流,他们的心灵便会时时充盈而饱满,写作的灵感也能够多方面迸发,写作的活力自然也能够长久持续。
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帮助学生们打开自己的心灵,让他们灵感的火花能够时时迸发。这样,他们就能在作文时化愁为喜,永远充满新鲜的写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