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王 刚
【单 位】
【摘 要】 明朝著名诗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话讲的是写作,同样也适用于课堂教学。目前,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
明朝著名诗人谢榛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话讲的是写作,同样也适用于课堂教学。目前,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导课和授课的艺术,轻视课堂小结的作用,往往只在每节课的最后两、三分钟教师把本课的知识点罗列一下,或者找名好学生把知识点回忆叙述一下,或找学生说说通过学习受到什么启发?(你学到了哪些内容?)这样小结就显得乏味、空洞、死板,使整堂课黯然失色。也有甚者会在课堂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删除这个教学环节,笔者认为:课堂小结应该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它如同一场戏的闭幕式,应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升华为学生盼望你下次上课的序曲。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寻求不同的小结形式,并恰当的运用到教学中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言幽默式
幽默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笑过之后获得深刻的哲理启迪。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保持在20至30分钟,当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已处于疲劳状态,许多学生的注意力早已分散,有的手里在玩弄钢笔,有的在偷看手表,也有的同桌之间在小声嘀咕……此时教师若能恰当地幽默一下,便可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内容。教学八年级《保持乐观心态》这一框题结束时,我即兴给同学们来了一段幽默的故事:在一次战斗中,某将军被敌方炮弹夺去了一条腿,他的勤务员抱着空荡荡的裤管痛哭起来。谁知将军却泰然自若地笑道:“傻小子,从今以后,你每天只需要擦一只皮鞋了,应该高兴才是啊!”说得勤务员破涕为笑。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将军给学生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学生自然会勇敢的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煽风点火式
煽风点火式的课堂小结可以使教学再起高潮,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增强教育效果,巩固所学内容。教学七年级《护佑生命健康》第一框,我以一个演讲者的架势声情并茂地结束这堂课的教学:同学们,我们处于花季年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时光,珍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同时我们还要关爱老人、病人、残疾人,用我们的爱心为他们的生活增添阳光;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幸失去了健康,应当向桑兰、张海迪一样,做生活的强者,奏响自己生命中最华美的篇章。又如教学七年级《天生我才必有用》第一框,结束时,我是这样总结的:“同学们,成功不一定要像牛顿那样名满天下,像爱迪生那样享誉全球;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非要出人头地,雷锋的名字同样为亿万人所传诵。生活中,只要你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别在犹豫中迷失方向,别在彷徨中虚度光阴,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慢慢地你就会发现,成功离你不遥远,它就在你的脚下,成功的笑脸最终属于你。
三、画龙点睛式
教师用精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不仅改变了传统总结方法的呆板、僵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觉得新鲜而不重复,获得知识轻松、清晰、深刻,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提炼知识精要、升华知识内涵的飞跃过程。如教学七年级《我们的新集体》,结束时,可以用一个“新”开始,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人从知耻开始》第一框结束时,可用“知耻”“勿忘”四个字总结,“知耻”就是敢于纠正自己的失误和错误,同时对国家还要勿忘国耻,从而激励学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力量。
四、名言警句式
名言警句富有知识性和哲理性,寓意深刻,它将深奥的哲理寓于较强生动性和具有教学感染力的语言中,这些名言警句恰似“味精”,既对学生产生回味无穷的效应,也使思想品德课增添了一番文学的风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了教学主题,巩固了课堂知识,增强了教学实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七年级《做情绪的主人》这一框,我是这样结束新课的:前苏联的大文学家屠格涅夫曾劝告与人争吵的人:“在开口之前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他还说:“发怒是用人家的错误惩罚自己。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同学们知道,世上没有卖后悔的药,如果你拒绝后悔,那就请你从练习舌头转圈开始吧!又如教学《学校与家庭的呵护》,小结时,我引用了“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使学生明白: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帮助和呵护。
五、音乐陶冶式
有时,课在上到快结束时,教师往往会被课文内容所感染,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激动的心情或思想感情。这时可借助音乐来结尾,以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教学七年级《克服烦恼 悦纳自己》结束时,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自己改编的《小小少年》:“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现在的我有些烦恼,可是我终于明白了:勇敢的面对烦恼就好,和快乐并肩跑。”学生在我的带动下也都唱起来了。歌唱的过程中也使学生明白了:烦恼人人有,多少各不同,只要正确认识它,巧妙排除它,你就会变得快乐了。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第二框,结束时,我和同学们又不约而同的唱起了《走进新时代》:“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已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在这美丽韵律的感染下,学生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感。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设置悬念式
一般来说,临近下课,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热情有所下降,课堂气氛变得冷清。教师如何组织好第二次“飞跃”的过程呢?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一节课的结尾往往是通向另一节课的开头。因此,教师在小结时,如果善于抓住章节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即可活跃气氛,又可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以达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在讲完七年级《社会生活需要秩序》一框后,结束时我投影出示了一段资料:在韩日世界杯期间,中国球迷四、五十人一伙,各自为战,服装杂乱,所到之处垃圾遍地,最后也没有人去捡。说明了什么问题?(社会生活需要秩序)而韩国球迷在比赛结束的时候,回把自己身边的杂物收拾好并带走。难道说我们扔下的垃圾也要韩国球迷去捡吗?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七、演讲故事式
故事有情节和主题,具有形象性。容易吸引人,使人产生联想,而且蕴涵一定的道理,也是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故事加以精选和提炼,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教学《护佑生命健康》第二框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懂得除了要珍惜和关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关爱他人的生命。我讲了一个故事:2005年3月31日,金坛市城南小学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向金坛城区金沙影剧院观看革命传统教育片,她所带的二(1)班排在队伍的最前面,当走到南环二路时,殷雪梅老师见公路上没有车辆,就招呼学生沿斑马线过马路。突然一辆黑色的小轿车由西向东飞驰而来,同是“领队”的一位杨老师急忙示意停车,同时大声叫喊:“有车,快闪开!”说着用力将身旁的学生推回到马路边。此时,小轿车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危急中的殷雪梅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到马路中央的6名学生推到了路旁。小轿车从学生队伍的空隙处飞驰而过,只听见“嘭”的一声闷响,殷老师被车撞飞25米后落下,鲜血溅满一地。正如裴多菲所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而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是的,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贡献是生命的永恒,贡献是生命的价值。同学们被殷雪梅老师的壮举所感动,他们陷入深深的沉思中……这样就巧妙地用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无言地总结了教学内容。
常言道:“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有效利用,克服虎头蛇尾、头重脚轻的错误倾向。只有独巨匠心的设计课堂小结,才能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度,完成课堂教学的第二次飞跃,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协调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