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寒暄语所体现的日本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字】寒暄语 跨文化交际 文化内涵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张芳芳
【单 位】
【摘 要】摘要:日语寒暄语作为人际交往中重要的润滑剂不仅语言表达丰富而且蕴含着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日语寒暄用语体现了日本人亲近自然的意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强烈的感恩意识,在
摘要:日语寒暄语作为人际交往中重要的润滑剂不仅语言表达丰富而且蕴含着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日语寒暄用语体现了日本人亲近自然的意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强烈的感恩意识,在人际交往中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强烈的感恩意识,内外及上下有别的意识等。只有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准确灵活地使用日语寒暄语,以实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与日本人的顺利沟通与交流。
关键词:寒暄语 跨文化交际 文化内涵
寒暄语用语是日本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因此作为日语学习者,我们必须熟练准确地掌握日语寒暄用语,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与日本人的顺利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历史、地理、民族文化、风俗、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日语寒暄语也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特征,如果不了解语言背后特有的文化因素将会在跨文化交际当中产生一些理解障碍与误解,比如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碰面打招呼时说“吃饭了吗?”,或“你去哪儿呀?”等寒暄用语不理解、感到困惑,认为这问题浸入到了个人的私人空间而使被问者难以作答,其实这只是我们中国人表达对对方关心的一种独特的寒暄方式,回答者不必过于拘泥于问题的实质,只要有个简单的回应就足以,而主动提问的人也并非真正想知道这问题的真实答案。同样的道理,因我们学习日语寒暄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熟练掌握日语语言本身的层面上,更需要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的日本文化内涵。本文将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究日语寒暄用语,在更深层次地剖析、理解日本文化的基础上,更准确地应用寒暄语以实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与日本人的顺利沟通与交流。
一、日语中的寒暄语体现了日本人与自然融合,亲近自然的意识。
日本虽然有时受到台风、地震和火山的侵袭,但同时也从自然中获得了无尽的恩惠,所以日本人从来没有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的对立物或天敌,而是把自然界当作人类的朋友和生活上的依靠,这种对自然界的亲和意识在日本人中间是非常强烈的,一年四季,日本人把自然置于自己的周围,去享受自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农耕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了日本人对天气的密切关注。在日语寒暄语中表示大自然季节、气候变化的表达占很大的比重。例如日本人熟人见面常用的寒暄语“今日はいい天気ですね”、“暖かくなってきましたね”、“今日はあついですね”等很多都是跟天气或季节有关的。尤其是在书信中,关于季节气候情况的描述,是问安部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日语寒暄语体现了日本人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强烈的感恩意识。
比如汉语的“谢谢你”或英语的“thank you”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是表示感谢的含义,直接明了;而日语则显得迂回,把“ありがとぅ”拆开来看,则由表示“存在”的“ある”和“难得”的“难”构成,本义是“您做的这件事真是难能可贵”。是由表扬、褒奖变为感谢并固定下来的。日本人在餐前餐后,或是接受对方提供的一杯茶、一杯咖啡的前后,都要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和“ごちそうさま”。前者是“承蒙赏赐”,后者是“多谢款待”的意思。我们觉得一顿便餐或一杯茶不值得如此造作,是累赘,但对于日本人来说,此话并非只是感谢款待自己的主人,而是对使此餐成为可能的所有人的感恩戴德,也是对所有人付出的劳动所表示的谢意,这就如同欧美国家的人在饭前进行祈祷一样。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日本人在自家,或一个人用餐时亦是如此。另外比如:初次见面的寒暄语“初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当被别人问“お久びぶりですね、お元気ですか”时,习惯性地回答“おかげさまで元気です”,对经常照顾自己(包括照顾自己的家人)的上司或职场中对客户经常说的寒暄语“いつもお世話になっております”,店员对顾客说的“毎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对帮助自己的人说“いつも親切にしてくださいまして、ほんとう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等都体现了日本人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强烈的感恩意识。再比如,日本人经常在寒暄时不断地重复已经过去的事情,一再地说“先日は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昨夜は失礼しました”等,使用这种寒暄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建立在一个不间断的时间线上,进而得到稳定的发展,使人际关系更和谐、更融洽。日本人从小便受到父母、老师的严格指导,不懂得珍惜别人劳动的人,不主动认错的人,便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进而被认为是不知情理的人而难以融入到集体当中,甚至受到集体的强烈排斥。
三、日语寒暄语体现了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强烈的感恩意识。
日本人是周围本位的他律性性格,处处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比如高频率使用寒暄语“すみません”,从词源上看,是“すむ”的否定形式。可解释为,没有完成某种事或者麻烦人家时表示道歉是为了消除内心的不平静感而作的;或者解释为既然给别人添了麻烦,本人自然不会就此不了了之,一定会记在心里,设法弥补。再比如客人来出席活动时经常说的:“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わざわざ来てくださって、ほんとう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去拜访别人时说“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お邪魔して、恐縮です”等都包含着对打扰对方的顾虑和对对方周到的关心体恤。再比如,款待客人时说“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どうぞ、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送别人礼物时说“ほんの気持ちだけですが∕大したものじゃないんですが、どうぞ、お受け取りください”,这一反面说明日本人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以谦虚为美德,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体恤对方,不想给对方以必须还礼的这种心理上的负担,进而让对方能轻松接受款待或礼品的一种迂回的规劝方法。
四、日本人在相互寒暄的时候内外有别,体现了强烈的内外意识。
所谓的内是指同一个家庭,同一工作单位等由归属意识所连接起来的共同生活空间;外则指上述以外的空间。对内日本人注重团结、和气,想尽各种办法增强成员对集体的归属意识;对外则以非常客气的态度与对方保持距离,甚至排斥对方。例如,在家庭或公司的集团内部,外出的人一说“行ってきます”,而其他人回应“いってらっしゃい”。当外出的人回来时又会说“ただいま”,其他成员也会回应说“お帰りなさい”。这些都是内部的成员之间双方共同关心的时期能够为话题所说的寒暄语。这种寒暄语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团体意识和连带感所不可缺少的。再如日本人习惯用的“こんにちは”、“こんばんは”等寒暄只对外人,如果与内部的人见面的时候还用这些话来寒暄,对方就会不解因为这意味着变成了他人关系,有种突然被排斥或被疏远的感觉。相反,如果关系还没到达一定程度就对外人使用亲密的寒暄语,对方会因这种突如其来的亲近感而不知所措或者认为自己没被得到该有的尊重而误解生气。
五、日本人的寒暄语还表现出上下有别的特点。
在日本,人与人的寒暄的时候根据对方是长辈后是晚辈、是上级或是下级,针对不同的人际关系有意识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这里所说的上下关系包括年龄的长幼,地位的高低等,这种意识是日本社会中长期以来形成的等级观念。例如,“おはよう”、“ありがとう”仅用于平辈或同级别人们之间,而对长辈或上司等该尊敬的人则要使用郑重的寒暄“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对别人的辛苦表示感谢的时候就也要根据对方的地位、身份、年龄等使用不同的寒暄语,如果自己一方在等方面高于对方的时候,就可以用“ご苦労”向对方寒暄致谢;但是,如果在年龄、地位等方面和对方平等或比对方低的时候,要用“お疲れさま”来寒暄。同样,在和别人道别的时候,“じゃあね”、“ではまた”“バイバイ”只用于关系亲密的或身份地位平等的人之间,而对不熟悉的人或上级、长辈等要用“失礼します”。同样,在和某人很久不见打招呼时用的寒暄语“お久しぶりですね”和“ご無沙汰しました”两者的区别使用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上下有别。
结语:
日语寒暄语表达方式非常丰富,而这背后也蕴含着日本社会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要想真正灵活准确地运用日语寒暄语就需要全面、深刻地了解其文化背景,这样才能避免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语言误用及理解偏差,才能实现与日本人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顺利交流。
参考文献:
[1]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2]王秀文:《日本语言、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3]王秀文、中村万里、黄英兰:《日语语言与交际入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吴鲁鄂、张杭萍《美丽的岛国日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浅析日语寒暄语及其文化背景》,朱宪文,《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第4期。
[6] 《浅析日语寒暄语的特征中所透视的日本文化》,施万里,《吉林教育》2008年第31期。
[7]《从日语寒暄语表达看日本文化》,刘峰,《考试周刊》2010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