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郁”“鬱”有别

【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唐华丽

【单   位】

【摘   要】  《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把“鬱”简化为“郁”,只能意味着“鬱”字可以消失,而决不能把所有的“郁”字都看作是“鬱”


  《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把“鬱”简化为“郁”,只能意味着“鬱”字可以消失,而决不能把所有的“郁”字都看作是“鬱”的简体。换言之,今天,在中国大陆的所有媒体上,凡“鬱”则可以写作“郁”。但如果在今天的媒体上一看到“郁”字,就说它是“鬱”的简体,那就是一种浅薄的表现了。因为“郁”并不是今人专为“鬱”所创造出来的简体字,早在远古时代,它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了。其根据就是,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既收有“鬱”字,也收有“郁”字。

  先说一下“郁”。对“郁”字,《说文解字》作了三注。一注为地理名称。说“郁夷”故址在今陕西凤翔府陇州西五十里,“使臣乘马行于此道”。 从邑有声,是一个形声字。二注“郁夷”与“逶迤”相通,是一个联绵词。三注“郁”为一个假借字,说:“古借‘郁’为‘彧’,有文章也,《论语·八佾》‘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是也”。——在文学作品中,人们经常用到的主要的就是这个假借义:“文采明盛貌”。因此,“郁”还经常被引申为“香气浓厚的样子”,如“百花投春,隆隐芬芳;蔓茗荧郁,翠紫青黄”(杨雄《蜀都赋》)。在汉语词汇中,“馥郁”、“浓郁”“郁烈”等词语中的“郁”,用的就是“香气浓厚”这个义。

  再说一下“鬱”。《说文解字》告诉我们,“鬱”的本义为“木丛生者”。从其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主要有两项,①“草木繁盛貌”,如:“鴥彼晨风,鬱彼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青青河畔草,鬱鬱园中柳”(《古诗十九首》)。在汉语词汇中,“蓊蓊郁郁”、“郁郁葱葱”等都是形容草木繁茂的,其“郁郁”即为“鬱鬱”。②“忧愁、愁闷的样子”,如:“心鬱鬱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屈原《九章、抽思》)。依此类推,汉语词汇中“郁积”、“郁闷”、“郁热”“郁结”、“郁悒”“抑郁”、“忧郁”“郁郁寡欢”等词语中的“郁”均为“鬱”的简体写法。

  一位老师讲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课堂上,有几个学生可能在看课外读物。老师为了“敲一敲”那几个学生,便蹑手蹑脚地走到其中一个跟前,很有礼貌地对他说:“请你上黑板去,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个句子中的‘郁’字的繁体字给写出来!”那位学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怎么说也不上黑板去。理由是“实在写不出来”。于是,老师批评了几个未认真听课的学生。接着,一个箭步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往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个“鬱”字。然后,用富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并挥舞着手臂指着它:“这就是‘郁’字的繁体字——,‘郁郁青青’的‘郁’字原本就是这样写的——,同学们认识它吗——”

  面对着这个陌生的“鬱”字,全班同学都瞠目结舌。遗憾的是,这位老师讲错了。因为在“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个描述句中,“郁郁”形容的是“香气浓厚”而不是“花木繁茂”。形容“花木繁茂”的则是后面的“青青”一词。因此,这个“郁”并不是“鬱”的简化字。如果这位老师坚持认为,这“郁郁”就是形容“花木繁茂”的,它就是“鬱”的简化字,那么请问:“郁郁”后面的“青青”一词你将作出怎样的解释?其实,认真读书的人一看就知道,在“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个描述句中,“岸芷汀兰”是主语(“芷”“兰”均为一种香草),“郁郁青青”是形容词作谓语。谓语部分既形容其“香气浓厚”,又形容其“花木繁茂”,才使其描述显得既色彩缤纷,又层次丰富。这种效果则是任何读者都不可否认的。

  “郁”“鬱”有别,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应当要做到胸中有数。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