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孤独的奔跑者 ——《阿甘正传》文化拾遗

【关键字】文化; 语言; 社会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武文婷

【单   位】

【摘   要】摘要:一部好电影能给人无穷的回味, 这引得人们从方方面面解构《阿甘正传》。本文通过解析《阿甘正传》中的语言现象探讨当时美国社会政治、教育、等文化现象,使读者了解到画面


摘要:一部好电影能给人无穷的回味, 这引得人们从方方面面解构《阿甘正传》。本文通过解析《阿甘正传》中的语言现象探讨当时美国社会政治、教育、等文化现象,使读者了解到画面以外的内容。
关键词:文化; 语言; 社会
Abstract: A good film can always trigger endless thought, causing people to analyze it from every aspects.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language used in “Forest Gump” to explore the political, educational, cultural asp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Key words: culture, language, society
 
获 1995 年第 67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剪辑等 6 项大奖,被《时代周刊》评为近二十年来美国最伟大的电影的《阿甘正传》中,导演利用阿甘这样一个表情呆滞,身穿蓝色花格衬衫,说话总拖长语调人物形象展现了美国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末所发生的一系列暗杀、性解放、吸毒、酗酒、民权运动等历史事件。我们很容易能串连起诸如肯尼迪总统接见全美大学生撖揽球队、约翰逊总统向越战功臣授予国会勋章、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总统的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影片还含蓄地通过一些细节暗示了除政治以外的教育、音乐、反文化运动等方面。本文作者将从以上角度对这部影片进行剖析,以期补充影片画面之外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影片反映的美国教育制度
在Greenbow Country Central School, 校长建议:“The state requires a minimum I.Q. of 80 to attend public school.” 智商只有75的阿甘应该上特殊学校(special school)。 在美国,先有教会和私立学校,后有公立学校。 故传统的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举制,美国立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的教育。南北内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感到设立中央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1868年才在内政部设教育总署, 也只是管理很少的联邦教育经费, 为各州学校提供帮助和咨询, 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了联邦教育部。 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和下属的地方学区委员会, 与基层学区委员会仍然分别掌握各地的教育大政,发展计划, 经费分拨等实权. 但联邦政府由于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和1958年以来几部教育大法(如《中小学教育法天才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使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逐步渗透到州和地方, 对全国施加有力的影响。但整体上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以州为主体负有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联邦具有广泛影响。除了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家庭自主教育之外,还有特别教育。特别教育是为满足残疾儿童或天才儿童的独特需要和特殊能力而特别设计的指导,帮助残疾、天才儿童有所进步。
在阿甘莫名其妙升入大学后,珍妮也进入了当时的女子大学。可见,当时的美国只有少数的男女同校(co-education school),大部分还是男女分校。大学期间,阿甘除了踢球,就是上家政课(home economic class)。而且上家政课时旁边有很多女生,这也暗示阿甘为了修够学分,只好听一些关于生活服务、家庭管理(诸如家务、针线、养育子女)的讲座。
2.影片中展现美国音乐的发展
影片一开始,一名留着长鬓角的吉他手唱着《猎狗》(Hound Dog),阿甘伴随音乐,扭动胯部,挪动着奇怪的舞步。后来,阿甘和母亲通过电视,看到那个吉他手模仿阿甘的舞步,边唱边舞。这位吉他手正是猫王——艾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the King)。二战后美国的主要流行音乐的风格仍是爵士(Jazz)和拉格泰姆音乐(Ragtime),但猫王漂亮的容貌、标志性的扭胯动作、透着黑人节奏布鲁斯和乡村音乐的风格,摇摆节拍使美国的年轻人为之痴迷。然而,Elvis Presley怪异的发型,酷似黑人的唱腔和摇臀摆胯方式引起了主流社会的反感。阿甘母亲的态度就反映了这一点。他们以学校为单位规范学生的服饰和行为举止,以自发或政府组织向电台和施加压力,发誓要把艾尔维斯赶下荧屏,极右议员也指责摇滚乐是美国共产党散布的神经毒剂。然而,猫王与挚爱妻子的离异,滥用镇定剂,以及放荡不羁私生活使他在一次巡回演出中离开人世。但他在世时,同玛丽莲·梦露、约翰·肯尼迪一样,成为传奇人物。甚而在今天的美国,可能有人不知道总统姓甚名谁,但却找不到不知猫王的人。至今仍有17%的美国人相信猫王并没有死,他仍活在某个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露面。
片中珍妮说她的理想是成为像琼·贝兹(Joan Baez)一样的歌手。出生于纽约的琼·贝兹,大学没毕业就开始了歌唱生涯。她嗓音纯正柔和,演唱吐字清晰、富有乐感。她通常用吉他自弹自唱,有时也配以乐队伴奏。在阿拉巴马州塔斯卡骚乱后,也就是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表演”的四天后,在伯明翰这个“美国实行种族隔离最彻底的大城市”(马丁·路德·金)里发生了一连串的悲剧,一放在黑人教堂的炸弹爆炸炸死了主日学校的四个小女孩,另一个黑人青年被警察开枪打死。对此乔治·华莱士说“我对暴力感到遗憾”。Richard Farina根据该事件创作了歌曲——Birmingham Sunday,经由Joan Baez的演唱使得公众对民权运动的热情更加高涨。在反战运动中,琼·贝兹参与到民权运动中,并参加了东南亚的民权运动,创建了Humanitas组织——一个国际性的人权组织和反暴力学习协会。后来珍妮在孟菲斯的一家俱乐部登台演唱了鲍比·迪伦的名曲《在风中飘荡》(Blowing in the wind)。作为美国校园民谣先驱,鲍比·迪伦的作品思想深邃,大部分歌曲选材于社会变革的各种的政治事件。其后的摇滚英雄布鲁斯·斯普林斯廷曾评述说,“如果艾尔维斯解放了我们的肢体,那么是迪伦解放了我们的思想。”
从中国归来接受采访时,阿甘说: “People hardly got nothing at all”(中国人几乎赤贫)当时中国仍以阶级斗争为纲,这对于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旁边一个年轻人重复道“No possessions?”,接着阿甘说: “ And in China, they never go to church.” (中国人从来不去教堂) “No religion, too?”1990年盖洛普调查发现,美国人自一九三七年以来, 约93%~94%有宗教信仰, 70%隶属于教会; “Wow. It’s hard to imagine.” “Well, it’s easy if you try, Dick.”这里,导演巧妙地将约翰·列农(John Lennon)的歌曲——《想象》(Imagine)中的歌词"没有财产”, “没有宗教信仰”, “如果你试一试,那会很容易” 穿插其中。由John Lennon 组建的Beatles一进入美国,每首单曲便非常轻松的成为排行榜的冠军。他们对于唱片市场的统治地位造就了“英国入侵”(British Invasion)。而披头士乐队和鲍勃·迪伦一起成为了后来摇滚乐发展的教父级人物。影片中对翰·列侬歌词的引用就反映了上个世纪60年代摇滚乐的发展,并且体现出和平与反战的思潮。
3.反文化运动
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正当美国在越南战场上越陷越深的时候,美国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在国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文化”(counter-culture)运动。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美国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和既存社会现实发起挑战,企图实践他们创造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的理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海沃德分校历史学教授西奥多•罗斯扎克将反文化运动定义为60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等方面的政治“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及神秘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这些在珍妮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越战归来的阿甘与珍妮第一次见面时,珍妮的穿着就是典型的嬉皮士风格——披长发,穿长袍长衫,带念珠等古怪饰物,这与影片末尾珍妮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而阿甘仅单纯的理解“How she discovered ways to expand her mind and learn how to live in harmony” (她是怎样开阔视野,如何与他人和谐生活),而事实上,“learn how to live in harmony”在60年代特指吸毒,当时有一种毒品叫做 “my expanding drug”。镜头还闪现珍妮服用LSD(一种毒性最强,迷幻性最强的毒品)。珍妮当时的男友卫斯理( Wesley )SDS (Students for Demonstration Society)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Berkeley )的分会主席,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正是反文化运动的发源地。1964年9月24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年仅22岁的哲学系学生马里奥•萨维奥(Mario Savio)和阿特•戈登堡(Art Goldenberg)等发起并领导了校园“言论自由”运动,抗议学校当局禁止在校园内谈论民权运动和发表反越战言论。10月1日到2日,加州政府出动国民警卫队前来制止,学生与警察对峙长达32小时,一些学生运动领袖被逮捕,  反文化运动的序幕由此而拉开,以后逐渐蔓延到美国其他所院校及学校以外的地方。
纵观整部影片,内容涉及到美国政治、经济、历史、艺术文化等方方面面,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美国在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整个发展和演变过程。影片中也充满了人生哲理的体现和暗示,使得他成为深具内涵、耐人寻味的文艺性、历史性和哲理性的大作!
 
参考文献:
[1] 刘洋.寻找迷失的英雄———《阿甘正传》的新英雄观及文学内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5).
[2] 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J].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65).
[3] 罗艳丽《.阿甘正传》: 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呼唤与回归[J].电影评介,2006,(19).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