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华宁县盘溪镇苦瓜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关键字】苦瓜;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范文红

【单   位】

【摘   要】  摘要:通过对玉溪市华宁县盘溪镇苦瓜上的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盘溪镇苦瓜上主要的病害有:立枯病、病毒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瓜实蝇、瓜蚜


  摘要:通过对玉溪市华宁县盘溪镇苦瓜上的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盘溪镇苦瓜上主要的病害有:立枯病、病毒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瓜实蝇、瓜蚜等。提出了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病叶、病果、病蔓等病源物,秋末冬初或春季深翻土壤杀灭部分越冬幼虫的农业防治措施,在病虫高发季节采用药剂防治的化防措施.

  关键词:苦瓜;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华宁盘溪镇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境东部,距离华宁县城63公里,总面积176.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2491.5米,最低点1110米,属亚热带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盘溪坝由南盘江、华溪河冲积而成,面积13平方公里,海拔1150米,属暖热河谷坝区,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降雨量853.8毫米,无霜期345天,素称"天然温室"。盛产冬早蔬菜和水果,冬早蔬菜有豌豆、茄子、蕃茄、苦瓜、青包谷、辣椒、洋葱、小香瓜等2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14181亩,年产1914.86万公斤,是盘溪的特色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彻底解决近年来出现的蔬菜卖难问题,盘溪镇积极争取绿色食品认证,拓宽蔬菜市场。

  随着苦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病虫害防治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其产量、质量的关键,为了使苦瓜真正成为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产业,搞好苦瓜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是关键,苦瓜上的主要病虫害是:

  1 苦瓜病害

  1.1 苦瓜猝倒病:

  症状:种子在出土前被侵染发病时,造成烂种。幼苗发病,茎基部产生水溃状暗色病斑,绕茎扩展后,收缩成线状而倒伏,在子叶以下出现卡脖子现象。倒伏的幼苗在短期内仍保持绿色,地面潮湿时,病部密生白色绵状霉,严重时幼苗成片死亡。

  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选择地势高、水源方便、前茬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地块作育苗床,床土要及早翻晒,施用的肥料要腐熟、均匀,床面要平,无大土块,播种前早覆盖。(2)培育壮苗:幼苗出土后进行中耕松土,特别在阴雨低温天气时,要重视中耕,连续阴雨后转晴时,应加强放风,中午可用草帘遮阳,以防烤苗或苗萎蔫。发现有病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并在病塘撒石灰或草木灰消毒。(3)喷药防治:当幼苗发病后,可用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床面,每7~10天喷一次,视情况喷2—3次

  1.2 白粉病

  症状: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在叶片上发病较重,果实则很少发病。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叶面居多,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病害由植株下部老叶往上发展,发病后期,白粉变为灰色,病叶枯黄,但一般不脱落。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排水良好地种植。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避免氮肥过多。(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可用20%粉锈宁乳油2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每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1.3 苦瓜病毒病

  症状:以顶部幼嫩茎蔓受害明显,早期感病株叶片变小、皱缩,节间缩短,全株明显矮化,不结瓜或结瓜少;中期至后期染病,中上部叶片皱缩,叶色不均,幼嫩蔓梢畸形,生长受阻,瓜小或扭曲,发病株率高的田块,产量锐减甚至绝收。该病以蚜虫为介体及田间操作传播。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及早拔除病株,喷施磷酸二氢钾、洗衣皂混合液(磷酸二氢钾:洗衣皂:水=1:1:250),促进剂促进植株生长,隔5~7天1次,连续喷施4~5次,注意喷匀。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1.4 苦瓜斑点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褐色小斑,后扩大为椭圆形至不规则形,颜色转为灰褐色至灰白色,严重时病斑汇合,导致叶片部分干枯。潮湿时病斑容易破裂或穿孔。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 避免连作。避免多施氮肥,增施磷肥、钾肥和有机肥。

  (2)药剂防治 发病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天1次。发病初期叶面交替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视病情重复2—3次。

  1.5 枯萎病

  症状: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但以开花结果后发病最盛。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或植株的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萎蔫叶在发病初期早晚恢复,发病后期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使整株枯死。切开病茎观察,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

  防治方法:(1)轮作,可与非葫芦科植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2)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在植株根边浇啉,每株用药液250毫升,每隔7~10天再灌一次,连续防治2~3次。

  1.6霜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蔓和花。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呈多角形,由黄绿、黄色,最后呈褐色,病害严重时,致使叶片枯死,直接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方法:(1)选排水良好田块,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2)及时摘除老叶促进通风透光,及早控制发病中心。(3)在发病初期用53%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6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1.7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茎、蔓和果实。叶片染病现圆形至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斑,后产生黄褐色至棕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茎、蔓染病,病斑呈椭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褐色的凹陷斑,有时龟裂。瓜条染病,病斑不规则,初病斑黄褐色至黑褐色,水渍状,圆形,后扩大为棕黄色凹陷斑,有时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或阴雨连绵时,病部呈湿腐状;天气晴或干燥条件下,病部呈干腐状凹陷,颜色变浅淡,但边缘色仍较深,四周呈水渍状黄褐色晕环,严重时数个病班连成不规则凹陷斑块,该病叶片上产生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防治方法 (1) 人工及时摘除残叶、烂叶。(2)从无病株上留种,苦瓜种皮厚且硬,在早春低温条件下出苗缓慢,在土中持续时间长易发病,种子可在播前置于56"C温水中浸泡至自然冷却到室温后再继续浸泡24小时,然后置于30~32℃条件下催芽,芽长3mm时播种。(3)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 苦瓜虫害

  2.1瓜实蝇

  为害:俗称“针蜂”,成虫产卵于瓜果中,幼虫在瓜肉内蛀食,造成瓜腐烂,甚至落果,严重影响瓜的质量和产量。

  防治方法:

  (1)田园清洁,在瓜实蝇出现的高峰期用黄板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2)在成虫活动盛期的上午10-11时前后或下午4-6时用,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每隔3~5天喷1次交替使用,连喷2--3次。

  2.2瓜蚜:

  为害:瓜蚜成虫、若虫多群集在叶背、嫩茎和嫩梢刺吸汁液,嫩梢受害,叶片卷缩,生长点枯死,叶片皱缩、枯黄并提前脱落,还会引起煤烟病,并可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1)保护和利用食蚜蝇、瓢虫、蜘蛛、蚜茧蜂等天敌控制蚜虫为害。(2)大发生时,可用3% 啶虫脒乳油1000-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3000倍液,或烟草水30—40倍液喷洒叶片背面进行防治。

  2.3瓜绢螟:

  为害:幼虫啃食叶片,致使叶片穿孔或缺刻,常蛀入瓜内,影响产量和质量。

  药剂防治: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喷雾,每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2.4 白粉虱:

  俗称小白蛾,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使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成虫和幼虫还能排出蜜露,引起煤污病,传播病毒病。

  防治措施: (1)综合防治,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虫源。(2)药剂防治,在白粉虱发生初期立即喷药。可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5 金龟子

  危害苦瓜的金龟子有10多种,其中以棕色鳃金龟,发生量多,危害最重,有时能将叶片食光。幼虫(蛴螬)生活于地下,危害根系,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成虫期防治:(1)灯光诱杀设置黑光灯或振频式杀虫灯诱杀;(2)人工防治利用假死性,于傍晚敲植株振虫,树下用塑料布接虫,集中消灭;(3)药剂防治成虫期防治:发生量大的年份喷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4)种植蓖麻诱杀。幼虫期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灌塘或用5%颗粒剂800—1000克拌细土撒施(最好撒在苦瓜基部周围),然后浇透水。

  3 苦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下载文件: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及生化诱杀技术和科学用药等技术,逐步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防治。

  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和进行种子消毒。用温水浸种或采用药剂拌种和种衣剂包衣等进行种子处理。

  培育无病壮苗,防止苗期病虫害。苗床彻底清除枯枝残叶和杂草,采用培养钵育苗,营养土用无病土,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强育苗管理,及时处理病虫害,淘汰弱病苗,选用无病虫壮苗移植。

  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残株、落叶、杂草,及时摘除病虫枝叶、果实或病株。收菜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残叶,适时翻耕晒土。

  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实行轮作倒茬、间作套种,如与葱蒜轮作,能够减轻苦瓜上真菌、细菌和线虫病害。水旱轮作减轻苦瓜枯萎病和线虫病等病害。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通风透光。科学施肥,应施用腐熟有机肥为主,适施化肥,增施磷钾肥及微肥。

  3.2 生物防治

  (1)保护利用瓢虫、草蛉、蜘蛛、捕食螨等自然天敌。

  (2)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阿维菌素(虫螨克)、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菜蚜、瓜绢螟、白粉虱等。

  (3)植物农药。鱼藤、天然除虫菊、巴豆、苦参、苦楝、川楝、烟碱等防治、蚜虫、粉虱等害虫。

  3.3 物理和生化诱杀措施

  灯光诱杀。用黑光灯诱杀如白粉虱、蚜虫等具有趋光性的害虫。悬挂黄色捕虫板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具有趋化性的害虫。

  3.3 化学防治

  加强病虫监测,结合病虫发生特点,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机,对症用药,适时用药。严禁在苦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参考文献

  [1] 郑建秋.现代蔬菜病虫与防治手册[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27-240.

  [2] 刘子记,杨衍.海南苦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2(10):1501-1504.

  [3]杨德良,赵燕春,李加娣,董静光.大理州苦瓜病害发生种类及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00(06):20—22.

  [4]陈燕琼.高温高湿条件下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技术[J]. 长江蔬菜. 2010(09):40—41.

  [5]郭堂勋,莫贱友,李焜华. 白玉苦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 2006(01):15—16.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