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国际糖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其对国内的启示

【关键字】糖业发展趋势;生产与消费;出口与进口;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李章鉴 唐艳妮

【单   位】

【摘   要】  摘要:食糖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通过分析国际糖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达到趋利避害,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可以发现,近年来国际食糖消


  摘要:食糖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通过分析国际糖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达到趋利避害,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可以发现,近年来国际食糖消费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需求平稳,需求长期保持较低的增长;在经历了上一轮的价格高位后,食糖价格仍在较低水平区间并呈现小幅增加的趋势;食糖产量呈现出高位运行态势,库存压力增大,需要防范相关风险。中国相关行业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进口,增加消费,拓宽工业应用,才能保证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关键词:糖业发展趋势;生产与消费;出口与进口; 前言 食糖是人民重要的消费产品,也是国际重要的大宗交易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全世界来看,近三十年来,除少数年份受气候影响之外,世界食糖总产量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整体呈现供略大于求的局面[1]。从国内来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食糖的需求呈现出了快速的增长,但受限于自然条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求,长期需要进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世界各国糖业的生产与消费趋势进行梳理与分析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分析世界糖业的发展趋势,国内相关产业可以进行预先判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糖业资源,合理配置,规避风险,从而促进我国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近年来各国的糖业生产与消费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就行预测,并与国内的糖业的发展形势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对今后几年的生产安排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近年世界各国糖业生产与消费分析 2.1世界食糖市场整体分析

  如下图为2009年以来,国际食糖产量、消费量与价格的比较.

  图 1.近年国际食糖产量、消费量与价格比较

  从需求端分析可以发现,自2009年以来, 世界食糖总消费量总体上呈缓慢增长趋势,每年的增长保持在2%以下,2017-2018年度的消费量约为1.75亿吨,说明国际食糖的消费需求平缓。但从产量来看,除了15-16年度外,大多数年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比较其变化趋势,还可以发现世界糖产量在2013-2014年度达到极值点后接下来的两年内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减产,并在2015-2016年度达到产量低值,导致了该年度出现了少有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之后逐步回暖并于2017-2018年度产量达到近年的新高。

  将产量和消费量与食糖国际价格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表明,世界食糖需求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这说明食糖作为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地位;而产量对价格的波动极为敏感,价格高时产量上升,致使食糖价格之后出现走低,供需关系存在非常灵活的动态调整。更为重要的是,食糖产量对食糖价格的反应存在1-3年的“迟滞性”,以上图为例,国际食糖价格于在2010-2011年度处于高位,而食糖产量在2013-2014年度才达到极值,这说明调配资源组织生产的复杂性。整体而言,国际食糖生产关系呈现出了非常典型的周期性,每个周期大约持续5-7年,中间食糖价格和产量将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期间国内各食糖产商需要根据这一供求关系合理配置资源安排生产,处理库存。

  通过上述分析,还可以得出结论:近两年国际糖价仍在增长区间,整体为“量价齐升”的良好局面,但是过高的产量会对市场去库存产生消极影响,应引起行业注意,避免积压。

  2.2世界各国食糖市场现状

  下图为13年以来产糖量前十的国家的产量变化:

  图 2.世界主要产糖国产量量对比

  从图中可以发现,这几年巴西、印度、欧盟长期稳居世界产糖国的前三名,巴西每年的产糖量占世界糖产量长期保持在20%以上,是最重要的产糖国。中国的糖产量在2013-2014年度接近于欧盟,位居第四,高于第五名的泰国300万吨左右,此后便一直下滑并在2015-2016年度被泰国反超,差距越来越大,到2017-2018年度时,泰国产量已超过中国350多万吨,泰国已经稳坐第四的位置。第五至第十的国家分别为美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墨西哥、大利亚,其中俄罗斯预2017-2018年度反超墨西哥,成为世界第7大产糖国。

  总所周知,世界食糖产量主要有甘蔗糖与甜菜糖组成,甘蔗糖适宜温热带地区种植,甜菜糖适合高纬度地区种植,甘蔗的收获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5月,甜菜则是每年9月至次2月,二者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关注各食糖生产国甘蔗糖与甜菜糖的生产结构显得十分必要[2]。以2016-2017年为例,表1分列出了甘蔗糖与甜菜糖前十大生产国。通过与图1对比,可以发现,甘蔗糖的总产量远高于甜菜糖,说明世界食糖产业呈现甘蔗糖为主、甜菜为辅的整体格局,甘蔗糖产量大国一般也是糖类生产大国。此外,甘蔗糖与甜菜糖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光热条件充足的国家如巴西、印度、泰国、巴基斯坦等国,食糖生产已甘蔗糖为主,甜菜糖可以忽略不计;纬度较高的地区如欧盟、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受限于光热条件,为了保证国内食糖供应,只能选择甜菜糖作为主要的糖类,在这些国家中甜菜糖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对于中国与美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而言,则可以同时开展两种主要糖类的生产,但中国是以甘蔗糖为主,甜菜糖作为补充,而美国两种糖类的产量差距不大,这反应了两国不同的生产策略。按照国别分析,可以发现,巴西、印度、泰国、中国是主要甘蔗糖生产国,欧盟、俄罗斯、美国则是主要的甜菜糖生产国。

  表1 2016-2017年度十大甘蔗糖与甜菜糖生产国 甘蔗糖 甜菜糖 国家 产量(万吨) 国家 产量(万吨) 巴西 3899 欧盟 1524 印度 2479 俄罗斯 577 泰国 926 美国 424 中国 908 土耳其 237 墨西哥 609 乌克兰 200 巴基斯坦 561 埃及 138 澳大利亚 462 中国 91 美国 351 伊朗 81 危地马拉 290 日本 61 印尼 223 白罗斯 59 与产量对应,下图为世界各国的食糖消费量对比

  图 3.世界主要食糖消费国产量对比

  可以发现,世界产糖大国往往也是消费大国,但位次发生了较大变化。印度是当之无愧的最大食糖消费国,食糖消费长期处于2500万吨的高位,欧盟与中国分别位居二、三位,美国与巴西不相伯仲,位居四五位。五至十位分别为印尼、俄罗斯、巴基斯坦、墨西哥和埃及。长期来看,与变化明显的产量相比,各国食糖的消费量较为缓和,需求侧存在着较大的稳定性,而供给侧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影响国际食糖价格的主要因素并非消费需求,需要关注其他诸如天气、国际局势、进口配额等因素,合理安排生产。

  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是国际供求关系的直接表现,下图为近年国际食糖出口的比较。可以发现,巴西在食糖出口中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与其他各国,在食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国际贸易量的40%左右,远超第二名的泰国。虽然出口量远低于巴西,但是泰国第二名的位置十分稳固,并有逐渐扩大出口的趋势。三四名的争夺在澳大利亚与印度间展开,这几年澳大利亚的出口量稳步增长,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此外,欧盟、危地马拉、墨西哥、乌克兰、哥伦比亚等国都是重要的出口国,值得关注。尤其注意的是乌克兰,2013-2014年度出口量只有0.8万吨,到2017-2018年度时出口量已经达到了100万吨,这与其国内局势有关,随着国内政治局势趋稳,生产逐渐恢复,出口也在强势恢复之中。欧盟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其出口量比较平稳。

  图 4.世界各国食糖出口量对比

  在进口方面,中国长期稳居食糖最大进口国地位,近两年随着库存增加,产量恢复,减少了进口,印尼取而代之成为了最大的食糖进口市场。美国的进口量居于第三位,随年份出现浮动,变化不大;欧盟作为主要的食糖消费市场,其进口在2016-2017年度开始出现缩减,2017-2018年度已降至140万吨的水平,这与其内部产量增加以及进口政策变化有关。此外,阿联酋、孟加拉、沙特、韩国、日本等都是重要的国际食糖买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糖类进口受进口关税政策与进口配额等因素影响较大。

  图 5.世界各国食糖进口量对比

  除了进出口量,我们还需要关注各国的食糖市场存量,这影响了国际国内食糖价格。比较后可以发现,中国的食糖市场存量巨大,去库存压力巨大;随着近年来控制产量与进口,库存水平逐年稳步下降,并相继被印度和泰国超过。印度和泰国库存也很大,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值得关注。巴基斯坦的食糖产量增长较快,导致其库存量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去库存压力也较大;欧盟库存量也呈减少的趋势。此外,美国、印尼、墨西哥、菲律宾等国的库存量维持在100-200万吨之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巴西的存量一直维持在100万吨以下,显示出了其超强的生产与销售能力。

  图 6.世界各国市场存量对比

  2.3世界糖业发展预测

  通过对比上述数据,可以预测世界食糖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有如下特点: 世界食糖总体产量仍将增加,预计产量可达1.92亿吨,其中大部分增量将由泰国、印度所贡献; 世界各国食糖进口量维持不变,约为5370万吨,出口约增加120万吨达到6310万吨; 在需求平稳,生产增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食糖库存将会增长明显,达到4950万吨; 全球市场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 通过对比上述各国糖业的市场表现,可以对各主要食糖生产与消费国做出以下展望: 巴西的糖业霸主地位无人可及,受低糖价影响,部分产能会转向利润更丰厚的乙醇酿造中,其下一年度的产量预计将有所下降,约为3400万吨,出口量在2300万吨以上,但其出口份额仍能够占世界食糖贸易的38%。印度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市场需求旺盛,预计下一年度产量继续增长至3380万吨,创历史新高;为减少库存,出口量也将增加至600万吨,市场供需将维持稳定。泰国产量持续扩张,将会达到历史新高,达1410万吨,出口量与库存量也将维持高位运行,分别达到1100万吨与770万吨。而消费量受工业需求疲软的影响而出现轻微下降,去库存压力将会较大。 欧盟产量略有下降,约为2030万吨,出口下降至300万吨左右,并维持较低的进口,库存水平也将处于低位。随着国内甜菜种植的扩大,中国食糖产量将会继续增长,产量约为1080万吨;整体消费量约为1570万吨,保持较低增长。美国的生产量预计会微降至810万吨,进口310万吨,消费量增长约1.4%,达1120万吨。 因食糖价格的走低降低了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巴基斯坦产量将会降至650万吨,但人口增长与食品工业的发展仍将推高消费量,出口量预计为470万吨。俄罗斯食糖产量维持稳定,约为640万吨,但由于周边国家需求旺盛,其出口将会出现剧增,达到69万吨。墨西哥产量约为640万吨,受美国需求刺激,出口量将会增加。受天气因素印象,澳大利亚产量480万吨,其中出口约370万吨。 2.4 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食糖市场与世界食糖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受国际食糖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只有同时考虑国际供需现状,才能作出符合市场规律的决策。接下来的几年国际市场对我国的主要影响可以归纳如下: 目前食糖产量已处于历史高位,在食糖消费增长稳定的条件下,食糖价格将会保持低位运行,市场库存将持续增加。国内市场不应盲目扩大生产,可以适当增加进口,缓和国内需求矛盾。 我国每年的食糖消费缺口达500万吨,只能通过进口解决,巴西是我国食糖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为了规避风险,降低对单一市场来源的依赖性,食糖进口应增加多样性。泰国和印度的生产增长强劲,是理想的进口替代国,此外,澳大利亚、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古巴、南非等都是优质原糖的进口来源国,可以作为丰富我国食糖进口多样性的选择。但是,国际食糖贸易中的贸易保障关税措施以及进口配额的设定对进口糖的抑制作用也值得各企业注意。 巨大的消费缺口催生了食糖走私,每年的走私糖数量可达百万吨级别,走私糖影响着国内食糖的供需平衡,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关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高糖食物被认为对健康无益,造成国内市场食糖消费的增长乏力。在这样的条件下,拓展食糖在其他工业部门的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将糖类应用于乙醇工业,美国与巴西等国都已进行了相关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代糖及其替代效应;作为食糖的重要替代物,安赛蜜、三氯蔗糖等化学合成甜味剂甜度高,合理使用可有效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但其使用受到严格限制。部分代糖还具有糖尿病人可食用等优点,是理想的蔗糖替代物。随着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代糖及其替代效应对糖业的影响不再可以忽略不计,国内企业应及早做好准备。 3.结论与启发

  通过分析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食糖的供求关系以及出口量,并进行相应的趋势分析,可以发现接下来的两年国际食糖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食糖总体产量仍将增加,预计产量可达1.92亿吨,其中大部分增量将由泰国、印度所贡献;国际食糖价格仍然保持低位运行,市场供应充足,各国库存将会增加;部分产能将会转向乙醇酿造等行业。

  为了应对国际糖业的变化趋势,国内企业应在食糖消费增长稳定,在去库存压力大的条件下,不盲目扩大产能,合理增加进口以缓和国内需求矛盾。为了规避风险,降低对单一市场来源的依赖性,食糖进口应增加多样性。需要针对性地关注走私糖对国内食糖的供需平衡的影响,代糖及其替代效应也值得关注;此外,还需拓展食糖在其他工业部门的应用,拓宽销路;

  参考文献

  [1]王桂艳, 鞠平. 世界糖业基本情况[J]. 中国甜菜糖业, 2002(4):35-37.

  [2] 汪希刚. 我国食糖消费市场整体分析[J]. 天津经济, 2007(11):23-25.

  [3] Sugar: World Markets and Trade, May 2018,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4]ISO Sugar Yearbook 2017, International Sugar Organization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