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医学教育;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机制;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祝岩 李翔 刘宇飞 万澎波
【单 位】
【摘 要】 摘要 分析社会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与标准,根据培养目标质量信息,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用统计和实地调查方法,根据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专业和学校特
摘要 分析社会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与标准,根据培养目标质量信息,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用统计和实地调查方法,根据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专业和学校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质量),如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教育(课程、实训、实习等)相关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以口腔医学专业建设为基础的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医学教育;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社会关注焦点已从过去的入学机制转移到教育质量上来,人才质量培养高低直接关系着高等医学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本研究探讨以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构建一整套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双师”结构、课程设置、目标过程评价和监控质量标准,形成以系部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整体医学教育质量。
1 口腔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1.1基层口腔医疗现状与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基层口腔医疗机构专业开展、人才需求、人才培养能力需求、职业核心课程及技能需求等项目调查结果[1]显示:我省口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城市中相对比较集中,基层严重匮乏,部分乡镇及社区没有开设口腔科,约59%县级以上医院3年内有口腔专科人才需求,约75%乡镇医院和71%社区门诊需口腔专业全科人才;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我省主要的口腔医疗人才培养机构,定位于培养实用型全能型技术人才。
1.2新形势下社会对口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变化
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现状以三年制专科(教育强调应用型医学人才)和五年制本科(主要培养综合性、科研型人才),教学基本上沿袭生物医学模式,遵循“部分-整体-部分”的思路,在人体各部分研究的基础上认识整体,这种方法孤立、片面地将机体看成各个部分的叠加,学生看到的是器官和组织标本,而他们将来要面对具有人格的人被分解,不利人才培养。新形势下社会需求口腔专业人才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具备全面的社会人文知识、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构建以口腔医学系部为主体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2.1 教学管理
2.1.1 系部组织制度体系建设
系部组织制度体系建设是保障医学教学质量的基础[2]。以系部为主体责任人,学校涉及的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教学督导等纳入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口腔医学教学体系层次,教育管理者(校长、附属医院院长、教务处、教研室主任)为第一层次,职能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研究、教学文件制定、教学日常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质量评价等。分别由教学研究、教学质量实施和教学绩效测控环节实现;教师、教学督导为第二层次,为教学质量的具体实施者;学生为第三层次,完善一整套考核量化标准以及规章管理制度,如《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章程》、《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与讲稿编写管理规定》、《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等,保障教学质量。
2.1.2 信息反馈体系建设
建立一个科学的信息反馈体系,开展教学评价。学生对教学有许多建议,建立一个科学、量化、具体可以及时进行监控的网络非常重要[2]。建立教师督导评价体系和学生合理化信息监控反馈系统---建立表格化网络系统,根据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需求等项目进行调查,由督导员和学生对信息进行计算机数据记录,教务处整理汇总,并对反馈信息分析,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评、晋升晋级的参考资料。对促进教学质量的加以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
2.2构建“双师”结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2.2.1构建“双师”结构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核心。推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鼓励专业教师进修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安排教师到教学医院、科研部门工作,明确具体要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树立行业影响力。聘请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构建兼职教师人才库,制定激励措施吸引兼职教授广泛的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2.2.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高素质口腔医学教育教学专业队伍---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均衡,专兼结合、梯次发展有序。
重视师德建设。普遍确立适应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观、质量观,认同教育为业、育人为本的价值观,遵守以德治学、以德育人的行为准则,形成关爱学生、治学严谨的优良教风。同时,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师德教育、考核和监督的有关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评、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完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管理。从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对专业领域有较高造诣且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中遴选 1-2名专业带头人;从能够独立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教师中遴选2-4名骨干教师。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试讲等活动,抓好教学基本功训练,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完善培养责任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教案规划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教案检查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保障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务处定期检查教案,发现问题并汇总整改:教案格式不规范者,要求重新按照学校规定格式备案;陈旧教案者,要求教师根据学科发展及时补充完善教案并由系部主任审核以确保教案科学化。
2.3 学生教育
2.3.1调整课程设置重视基础教育
口腔专科教育的“三段式---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课程设置一年级的基础课学习,二年级的专业课学习和三年级的临床实践。弊端是学年间课程衔接不够清晰[3.4],学生专业知识脱节、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因此,课程设置既要考虑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相关性,又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调整教学设置,以实现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全程化。如将专业课程部分前伸至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中后期开设:在《无机化学》课程的后期开设《口腔材料学基础》,在《病理学》中后期开设《口腔病理学基础》等,构建交叉融合式口腔专业教学体系。
2.3.2重视实践育人
实践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学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口腔模拟临床实验室建设,实验课推行模拟仿真颅颌面模型仿真操作教学:如口腔颌面外科中实施拔牙、骨折的牙弓夹板颌间固定等模拟操作;口腔内科中指导学生制备各类窝洞、根管治疗技术等;口腔修复中牙体修复实体训练、牙体预备等。见习阶段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训练学生实践技能。如组织一年级学生寒暑假、节假日轮流到医院导医、做牙医助手等工作,利用“爱牙日”、“六一儿童节”等活动开展口腔健康教育使尽快其融入社会。对高年级学生采取综合试验训练和综合临床技能培养。实习阶段,训练中使用的一切器材和材料均与临床使用的相同,以便口腔医学生进入临床即对各种治疗方法和材料无陌生感[5.6]。
2.3.3转变培养方式
倡导推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研究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改革。
2.4推进校院对接、实行产学结合
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与医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7.8] 。理顺学校与附属医院的关系,学校主动地与医院取得联系,采取互聘、互派的形式,进行校、院合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产学结合、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并实现学校与医院的优秀人才共用、优秀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积极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对接,推行双相沟通的教学运行模式,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2.5实施第三方评价
推进实施第三方评价制度,完善口腔医疗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打破原有以学校为主题的单一评价格局,初步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科学化水平。将毕业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用人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口腔医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或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生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高等教育大众化冲击着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已刻不容缓,本研究以实地调查的方式,总结新形势下高等医学专科口腔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以系部为主体如何科学的运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各高校建设教育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唐成芳,朱勇,李子夏.基层口腔医学卫生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人才培养方案对策研究[J].陕西教育;2011,23(5):98.
[2]程辉,张志兴.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安排的改革思路[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17-119.
[3] 赵克森.当前高等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2012,3:3-4.
[4]马新华,李金成,陈代武.医学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0-22.
[5]刘琦.口腔材料学教学模式探讨[J].南方医学教育;2012,2:11-12.王小莉.临床医学专业形态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2012,2:31-32.
[6] 奚春睿,赵青,欧烱光.优化口腔医学课程体系,加强口腔医学专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S4):337-341.
[7]夏凌云,冷卫东,曾宪涛.国内外口腔医学专业实习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J].南方医学教育;2012,2:43-44.
[8]徐翀.早期接触临床对学生的影响[J]. 南方医学教育;2012,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