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感染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
【关键字】血必净;重症感染;炎症状态;IL-6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 王道静 韩云花 唐文峰
【单 位】
【摘 要】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后感染患者机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及IL-6水平变化,以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36例重症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后感染患者机体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及IL-6水平变化,以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入选36例重症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重症感染确诊后即加用血必净注射液 50ml静脉滴注,2次/日。分别于开始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监测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IL-6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人上述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两组CRP在第3天、第7天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对照组第3天时IL-6下降不明显,第7天时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在第3天及第7天均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调节重症患者感染过程中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病人炎症状态的恢复,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炎作用,并可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血必净;重症感染;炎症状态;IL-6
Objective: Observe the changes of blood leukocytes, neutrophils, CRP and IL-6 in patients with serve infection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Xuebijing injection,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inflammatory. Method: selecting 36 patients of severe infection,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anti infection, nutritional support,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oth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he diagnosis of infection were applicated Xuebijing injection 50ml intravenous drip, 2 times / day. In prior to the start of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for 3rd day, 7th day, 10th day, 14th day of monitoring blood leukocytes, neutrophils, C reaction protein and IL-6 level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above index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two group of CRP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ird day, seventh day, but the control group on day third IL-6 decreased unconspicuous, seventh day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in third day and 7th day were significantly dropped (P < 0.05),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mortality.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Xuebijing injection ca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inflammatio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may play a synergistic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can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感染在重症医学科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尽管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但病死率仍较高,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重要难题。如何积极有效的控制感染,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常见的细菌、真菌感染科采取针对致病菌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但对感染所产生的内毒素效果较差。血必净注射液是重要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热解毒等作用【1】,多项研究均表明该药具有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本文对比分析了重症感染患者用药前后各项炎症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重症感染的患者,符合以下标准:
、一般生命体征:发热(T>38℃)或低体温(T<36℃)、HR>90次./分、R>30次/分;
、炎症指标;WBC>12×10~9/L或WBC<4×10~9/L,CRP>2倍正常值,血浆内毒素>2倍正常值;
、器官功能障碍指标: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70mmHg或收缩压下降>40mmHg)、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300、血清乳酸>3mmol/L)、急性少尿(尿量<0.5ml/kg.h持续2小时以上)。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5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7.5±5.6岁);治疗组21例(58-85岁),平均年龄(69.1±5.1岁)。其中肺部感染22例,腹腔感染6例,感染性休克3例,肾盂肾炎2例,肠道感染3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感染确诊并留取血标本监测相关指标后,立即根据经验进行抗感染、营养支持、呼吸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2次/日。治疗后第3天、7天、10天、14天分别留取血标本监测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IL-6水平变化。晨起抽取静脉血3ml,以3000r/min离心15分钟,提取上层血清,血清标本-20℃保存备用。监测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法(EIASA)对IL-L进行检测,检测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B公司,按试剂盒说明说进行操作。CRP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1.3 仪器:人白介素-6(IL-6)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CRP普通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仪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IL-6的水平及变化趋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表1两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
WBC(×10~9/L)
NEUT(×10~9/L)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治疗前
18.2±3.5
21.2±4.3*
16.3±4.4
18.4±5.6*
治疗后第3天
15.4±4.1★
14.8±4.8*★
12.5±3.8★
13.2±3.5*★
治疗后第7天
11.6±3.9☆
9.5±3.4*☆
9.8±3.3☆
7.5±2.6*☆
治疗后第10天
8.7±2.9☆
8.2±3.1*☆
5.4±2.4☆
6.4±2.1*☆
治疗后第14天
6.5±3.1☆
5.9±2.8*☆
3.8±2.0☆
3.5±1.8*☆
2.2 表2 两组比较治疗前后CRP与IL-6变化
C反应蛋白
IL-6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治疗前
254.3±35.2
268.2±32.3*
98.5±24.1
105.6±28.2*
治疗后第3天
145.2±24.5☆
85.2±23.8*☆
82.2±19.8☆
67.4±15.6△☆
治疗后第7天
35.2±4.9☆
10.8±4.2△☆
42.8±26.5☆
29.5±16.8△☆
治疗后第10天
15.3±5.4☆
7.2±4.8*☆
21.2±3.6☆
8.2±3.2*☆
治疗后第14天
8.4±3.2☆
6.4±3.3*☆
11.5±2.9☆
8.4±3.1*☆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 P<0.05;★:两组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 P>0.05;
2.2 对照组各指标变化曲线图
2.3、治疗组各结果变化曲线图
2.4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死亡率比较
入选病人例数
死亡病人数
死亡率(%)
对照组
15
4
26.7
治疗组
21
3
14.3△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重症感染是重症医学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易合并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除强有力地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措施外,如何在短时间内尽快控制感染,是患者治疗的关键所在。
白介素6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多肽类炎性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部分来自T、B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具有促进T、B淋巴细胞分化,刺激干细胞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催化和扩大炎症反应和毒性作用,造成组织和细胞的损害,反应了疾病的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是肝脏在人白细胞介素-6调控下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临床上通常将其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敏感的炎症指标,其浓度升高是机体存在炎症的理论依据之一。正常人的CRP浓度很低,在炎症或急性损伤后,CRP在4-6时内迅速合成,其后每8小时倍增,36-50小时达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000倍。CRP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炎症过程和防御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其可参加免疫应答,与IL-6、TNF等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本研究主要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在炎症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组患者机体炎症严重程度相似。在治疗过程中,第3天时对照组和治疗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及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10天、14.天复查结果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时、第7天时CPR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在第3天时复查L-6结果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0天、14天时结果较治疗前继续下降,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有效、合理的抗生素应用是控制感染的先决条件,这有效抗感染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病人,体内IL-6水平下降更快,CRP的下降幅度也更明显。其最佳抗炎作用发挥时间在应用后7天左右,应用血必净注射液的患者,体内IL-6下降水平更明显,而IL-6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通过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呼吸暴发,释放大量氧自由基、蛋白溶解酶以及产生白三烯等炎性介质损伤机体,血必净注射液通过调节炎症过程,可更快地减轻体内IL-6水平,从而阻断了炎症进展,降低了MODS的发生率,从而对重症感染的病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体炎症的恢复。袁雪松【2】等发现,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脑外伤后IL-6的合成与分泌,从而降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两组患者中,对照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26.7%;治疗组死亡3例,死亡率为14.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推测两组死亡率的差异可能为病人感染控制程度的差别所致,国内许多研究表明,血必净注射液可拮抗内毒素并抑制内源性炎症介质释放【3】,若重症感染不能有效控制,可导致患者MODS的发生,众所周知,MODS患者死亡率可高达80-90%。而本结果提示,有效控制感染,可降低病人的死亡率。谢铭【4】等的研究亦证实抗生素联用血必净治疗,即细菌、内毒素、炎性介质并治,具有显著提高MODS患者存活率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重症感染病人中有效抗生素联合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注射液,可缩短患者的炎症过程,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对其预后及病死率均有显著影响,可在重症感染病人中推广应用。本研究病人数相对较少,有待于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张淑芬.血必净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2008,5,17(15)
袁雪松,边晓星,戚传平.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外伤性损伤后血清S100B和IL-6水平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9(1):35-38
宋勇熙 姜维.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49例.中国中医科技 2007.9.Vol.14 No.5
谢铭.血必净治疗多发性创伤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