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论文
课题
会议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合性输注效果分析

【关键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无效;交叉配型;输注效果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张家明 洪流 冼观秀 杨蕾 唐汉物 韩日成

【单   位】

【摘   要】摘要:目的: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以便为探讨科学的血小板输注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我院52


摘要:目的: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以便为探讨科学的血小板输注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我院52例PTR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应用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评估血小板阳性及阴性患者1h及24h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检测结果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比较交叉配型组及未交叉配型组血小
板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在52例PTR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6.9%(40/52),其中HLA-I抗体33例,HPA抗体2例,HLA-I+HPA抗体5例;血小板阳性患者的无效输注率75%(30/40)明显低于血小板阴性患者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h及24h的CCI值均明显高于血小板阴性患者(P<0.01);交叉配型组患者的血小板有效输注率(85.0%)
明显高于未交叉配型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导致PTR的重要因素,血小板交叉配型能减少同种免疫反应,配合性输注可明显提高PTR患者的输注效果。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无效;交叉配型;输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小板(PLT)输注在临床输血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治疗因PLT功能异常及数量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或多次输血的患者较易产生同种免疫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严重影响临床PLT输注疗效[1-2]。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固相凝集法对52例PTR患者进行PLT抗体检测及PLT交叉配型后进行输注,观察其PLT抗体的特异性及分析相关因素,旨在为PTR患者提高PLT输注效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52例PTR患者,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1~61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例,PLT减少症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恶性淋巴瘤2例,急性白血病3例,直肠癌6例,乳腺癌4例,胃癌、肺癌各3例,所有疾病的诊断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见PLT减少并出现PTR,且排除因发热、感染、脾肿大和DIC等影响PLT输注疗效的非免疫性因素,临床表现可见牙龈、皮肤、消化道、粘膜出血,并均有多次输PLT或输血史。全体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清晨的空腹静脉血3 ml,注入内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蓝盖试管内,混匀待检。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PLT抗体,如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用同一方法再进行交叉配型实验。
1.2.2 血小板的输注方法  所有患者均输注由湛江市中心血站配制的单采PLT,血容量150~250 ml/袋,PLT含量≧ 2.5×1011,WBC残余量≦ 5.0×108,成人患者每次输注1U单采PLT,未成人患者每次输注0.5 U单采PLT,ABO同型输注,输注前后须对供受相方进行正反定型及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对于单采PLT须在6 h内输注,观察并记录每次输注前、及输注后1 h和24 h的PLT数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如果患者的PLT在输注后计数增加,出血停止或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则判定为PLT输注有效;如果患者的PLT在输注后计数未增高、出血症状也无好转则判定为PTR。PLT计数增加指数(CCI)是临床判断PLT输注效果较为简便和常用的指标,CCI=(输注后PLT增加数(109/L)×体表面积(m2)/输入PLT总数(1011/L),体表面积=0.0061×患者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若患者在输注PLT 1 h后CCI小于7.5,24 h后小于4.5,连续2次均如此,则判断为PTR[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
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52例PTR患者的PLT抗体,有12例患者的PLT抗体为阴性,40例患者的PLT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76.9%;在PLT抗体阳性者中有33例(82.5%)患者检测到HLA-I抗体阳性,2例(5.0%)患者检测到HPA抗体阳性,有5例(12.5%)患者HLA-I+HPA抗体阳性。
2.2 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PLT阳性组患者1h及24h的CCI值分别为(6.49±0.98)×109/L及(3.15±0.71)×109/L,PLT阴性组患者1h及24h的CCI值分别为(15.76±4.01)×109/L及(7.88±2.30)×109/L,两组患者1h及24h的CC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抗体阳性患者的无效输注率为75.0%(30/40),PLT阴性组患者的无效输注率为16.7%(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抗体CCI值及输注无效率比较
  组别   n           CCI值   (±s)   输注无效  输注有效  输注无效率
                  1h           24h                             (%)

阳性组  40   6.49±0.98*    3.15±0.71*      30       10        75.0*
阴性组  12   15.76±4.01    7.88±2.30       2        9        16.7        

与阴性组比较,均*P<0.01。
2.3 交叉配型组与未交叉配型组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比较  将40例PLT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未交叉配型组与交叉配型组,每组20例。其中未交叉配型组有17例患者HLA-I抗体阳性、1例HPA抗体阳性和2例HLA-I+HPA抗体阳性;交叉配型组有16例患者HLA-I抗体阳性、1例HPA抗体阳性和3例HLA-I+HPA抗体阳性。两组患者PLT的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交叉配型组与未交叉配型组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比较[n(%)]
    组别         n       输注无效        输注有效        有效率(%)

  配型组      20         3              17              85.0#

  未配型组    20        20               0               0.0

   与未交叉配型组比较,#P<0.01
3 讨论
PLT输注是预防和治疗PLT减少引发的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对于严重出血危及生命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导致PTR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免疫性因素及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是指体内ABO血型不合、HLA抗原和HPA抗原不合所产生的相应PLT抗体,此类抗体与表达相应抗原的PLT结合即致敏PLT,从而加速被血液循环系统所清除,导致PTR的发生。同种免疫性抗体是的产生是引起PTR的重要因素[4]。有报道[5]认为,HLA抗体是引起PTR最常见的免疫因素,占所有免疫因素的81.8%,占所有病因的25%。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52例PTR患者中,有40例PLT抗体为阳性,达76.9%,结果提示免疫性因素是引起PTR的主要原因。在40例PLT阳性患者中,有33例检测出HLA-I抗体阳性,占82.5%,说明引起PTR免疫性因素的主要原因与HLA抗原紧密相关。目前PLT纠正指数CCI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评价PLT输注疗效。刘更夫等[6]报道,血小板CD62P表达率越高,CCI越低,血小板输注效果越差;也有报道显示,1h和24h CCI值与血小板抗体是否阳性及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均有关[7]。本资料结果显示,PLT抗体阳性患者1h及24h的CCI值均明显低于PLT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无效输注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说明PLT抗体的产生与出现PTR密切相关,提示PLT抗体阳性可预测PTR的发生。同时我们也观察到PLT阳性患者的无效输注率为75%,PLT阴性患者的无效输注率为16.7%,说明PLT抗体阳性未必一定会导致PTR的发生,PLT抗体阴性也可能会发生PTR,提示PLT输注疗效与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均相关。PLT交叉配型主要是检验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对抗供血者PLT抗原的抗体。我们应用固相凝集法对20例PLT阳性患者进行了HLA及HPA交叉配型试验,结果显示未配型组PLT输注有效率为0.0%,而配型组PLT输注有效率为85.0%,可见PLT交叉配型能明显提高PLT输注有效率。同时我们也发现PLT交叉配型结果虽为阴性,但还有个别患者出现PTR,这是否与患者长期输血后产生PLT同种抗体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综上所述,PTR与免疫性及非免疫性因素均有关,对PTR患者进行PLT抗体检测能查明引起PTR的病因,应用PLT交叉配型试验,可为免疫性PTR患者找寻相对匹配的PLT进行输注,减少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宝贵血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王书锋,董晓峰,姚晓斌.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配型方法输注血小板时的有效率比较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30(3):311-312.
 
[2] 张趁利,庞桂芝,娄白敏,等.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前后
的疗效对比[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01(13):66-68.
 
[3] 杜春红,徐佩琦,李红学.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1):86-90.
[4] 伍伟健 , 卢瑾 , 周健欣,等.佛山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策略及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113-118.
[5] 周燕,李丽兰,钟周琳,等. 南宁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检测及特异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2):103-106.
[6] 刘更夫,黄飞,梅方超,等. 血小板CD62p表达率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联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3):295-297.
[7] 王茂玲,赵婷婷,杨眉,等.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3):296-297,300.

 
论文推荐 +更多
不锈钢在4-甲基咪唑缓蚀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长庆油田第一净化厂外输污水配伍性试验研究
低烟耐火材料聚氧化磷腈的合成与表征研究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总硫含量的研究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巷道贯通安全技术
登录 注册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