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比较
【关键字】】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功能恢复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刘枝莲
【单 位】
【摘 要】【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超早期高压氧治疗是否能更好的改善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方法 将96名发病24h内入院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入院序号分为两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超早期高压氧治疗是否能更好的改善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方法 将96名发病24h内入院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入院序号分为两组,单号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组(A组),双号为非超早期高压氧治疗组(B组)。A组在发病24h内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B组在发病72h至7d开始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方案均为60min/次,1次/d,10次为1疗程。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从发病到恢复能独立行走50m的运动功能所需的天数和发病后14d 、90d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和Bathel指数(B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连续纳入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41例(A组),发病后72h至7d开始高压氧治疗的55例(B组),两组患者相比,A组运动功能恢复所用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为8.71±14.162d;B组平均为16.64±20.338d,t=-2.138,p<0.05,两组间差异明显。发病后14d患者NIHSS评分A组1.85±1.931,B组1.71±1.802,t=0.337,p>0.05,而BI指数达到95~100的比例分别为:A组36.6%,B组34.5%,χ2=0.043,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后90d患者NIHSS评分A组0.90±1.136,B组0.82±1.020,t=0.381,p>0.05,而BI指数达到95~100的比例分别为:A组75.6%,B组56.4%,χ2=3.891,p<0.05,两组间差异明显。结论 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可以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得更快的运动功能恢复速度和更好的远期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高压氧治疗;功能恢复
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被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于临床[1],国内外的研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发病到开始高压氧治疗的时间从1h内到24h内不等,我国的绝大多数学者也主张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2],大量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是发病后3~6小时之内[1,2]。为了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更早开始高压氧治疗能否更好的改善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我们进行了两组间的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序号分组,单号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组(A组),双号为非超早期高压氧治疗组(B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疾病史、NIHS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起病在24h内,未经治疗;(2)入院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诊断要点[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3)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无意识障碍,NIHSS评分4~15分,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严重精神病患病史;(2)高压氧治疗绝对禁忌证;(3)既往有出血性疾病史;(4)大面积缺血性卒中伴有严重意识障碍者。
1.4 治疗方法 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超早期高压氧治疗组要在发病24h内开始第一次高压氧治疗,非超早期高压氧治疗组第一次高压氧治疗的时间是发病后72h至7d,两组高压氧治疗方案均为1次/d,60min/次,连续治疗10d为一疗程。
1.5 评价指标 我们依据文献定义[4],主要观察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所用天数,具体指患
者可借助步行器但不用别人辅助能独立行走50m。此观察指标在国外卒中后运动功能评价中
作者单位:034000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
经常使用[4,5]。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反映神经功能状态的NIHSS评分和反映独立生活能力的BI指数,观察时点分别是卒中后14d和90d,其中BI指数95~100代表良好的功能结局。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入组时患者的基线资料见表1。96例患者中,超早期高压氧治疗组(A组)41例,非超早期高压氧治疗组(B组)55例,从人口学信息、基础病比例和卒中严重程度等临床特征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临床结局比较
两组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所用的天数以及NIHSS评分、BI指数95~100的比例比较结果见表2。表2中可以看出,从运动功能恢复的速度上观察,A组恢复运动功能的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A组是8.71±14.162d,B组是16.64±20.338d,,t=-2.138,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中远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上观察,发病后90d A组取得良好独立生活能力(BI指数95~100)的比例多于B组(75.6%vs56.4%, χ2=3.891,p=0.04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病14d、90d时NIHSS评分以及14d时BI指数95~100患者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9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项目 所有患者 A组 B组 两组间统计学比较
n =96,No(率) n =41,No(率) n =55,No(率)
年龄,均值(标准差),岁 62.80(10.077 62.27(10.245) 63.20(10.027) p=0.736
女性[例(%)] 42(43.75) 17(41.50) 25(45.50) p=0.191
高血压病史 52(54.17) 24(58.53) 28(50.90) p=0.226
糖尿病病史 39(40.63) 18(43.90) 21(38.19) p=0.281
基线NIHSS评分(标准差) 7.07(2.65) 7.24(2.80) 6.89(2.60) p=0.525
表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速度及14d、90d时NIHSS评分、Barthel指数95~100比例的比较
项目 A组 B组 t/χ2 p值
运动功能恢复所用天数(标准差) 8.71(14.162) 16.64(20.338) t=-2.138 p=0.035
14dNIHSS评分(标准差) 1.85(1.931) 1.71(1.802) t=0.337 p=0.706
14dBI指数95~100人数(比例) 15.00(36.6) 19.00(34.50) χ2=0.043 p=0.835
90dNIHSS评分(标准差) 0.90(1.136) 0.82(1.020) t=0.381 p=0.703
90dBI指数95~100人数(比例) 31.00(75.6) 31.00(56.4) χ2=3.891 p=0.048
3 讨论
大脑是能量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血流量与耗氧量很大,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6]。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急性血流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缺血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极为复杂,主要是由于缺血、缺氧引起脑细胞广泛受损[7]。因此尽快解决缺血缺氧状态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键。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机体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增加氧的有效弥散距离,促进新的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缺血脑组织的氧供,清除自由基,改善损伤部位神经功能的恢复[8]。
国外研究指出[9],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演变时间为6 ~18h,患者从发病到开始高压氧治疗时间的长短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疗效。Neuhauer 和End [10]报告了16例患者在卒中发病4h内开始高压氧治疗。并且还证实:反复多次高压氧治疗可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9,10]。他们都明确提示早期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
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国外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天数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较为直观的反映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两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24h内开始高压氧治疗对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显著影响。高压氧治疗对于中远期全面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观察发现,发病后90d时Barthel指数A组患者的疗效更好。而对于发病14d时两组患者的比较中发现,差异不明显。
综上所述,高压氧超早期和非超早期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和远期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非超早期高压氧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只要尽早开始高压氧治疗,也可改善其运动功能,缩小与超早期高压氧治疗患者的疗效差距。
参考文献
1 韩扬,王敏,谢荭,等.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4,21(2):127-128.
2 于秋红,刘亚玲,薛连璧.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状和展望[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6):726-72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46-153.
4 Bernhardt J,Dewey H,Thrift A,Collier J,Donnan G.A very early rehabilitation trial for stroke (AVERT):phase Ⅱ safety and feasibility [J].Stroke,2008,39:390-396.
5 Bernhardt J,Dewey H,Thrift A,Donnan G.Inactive and alone:physical activity within the first 14 days of acute stroke unit care [J].Stroke,2004,35:1005-1009.
6 俞宁,李通,陈琼珍.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48-50.
7 甄君,王雪晴,耿建红,等.高压氧联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348-1349.
8 于秋红,李婕,刘亚玲,等.大剂量高压氧超早期治疗对局部脑梗死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卒中杂志,2014,9(9):762-766.
9 Saver JH,Jeffrey L.Time is Brain-Quantified.Stroke,2006,37:263-266.
10 Neubauer RA End E.Hyperbarie oxygenation as an adjunct therapy in strokes due to thrombosis.A review of 122 patients.Stroke,1980,11:29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