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场磁共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影像学
【关键字】
【出 处】 2018年 1期
【收 录】中文学术期刊网
【作 者】王 增
【单 位】
【摘 要】低场磁共振以其普及性强的优势,很好地应用于各地基层医院,MRI软组织对比分辨力高,无创伤,无辐射,可行任意方位层面成像,成像参数多,一次检查可获得解剖、生理、病理、器官运动
低场磁共振以其普及性强的优势,很好地应用于各地基层医院,MRI软组织对比分辨力高,无创伤,无辐射,可行任意方位层面成像,成像参数多,一次检查可获得解剖、生理、病理、器官运动、组织灌注及活性、代谢等信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诊断自从有了磁共振系统,高场机已经能够很好对其微血管病因进行影像学诊断,本文应用低场磁共振扫描仪结合不同扫描序列BSSFP与薄层3D TOF MRA序列对桥小脑角区血管与神经的毗邻的关系进行显示并且进行影像诊断,辅助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6月,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后,对所有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患者进行后颅窝薄层MRI检查,共检查315例,有257例患者进行血管与神经的毗邻的关系检查,男119例,女138例,男女之比1∶1.51,年龄31~82岁,平均56岁。有相关临床症状患者43例,其中三叉神经痛患者29例,面肌痉挛患者1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后颅窝MRI检查, MRI扫描仪为Elixbo PM545 0.45T永磁开放型全身磁共振成像仪,应用头部正交线圈,常规做桥小脑角区多方位MRI检查,扫描方法:BSSFP 3D序列:TR/TE=11/5ms,翻转角度70°,采集次数3,层厚1.0mm,像素矩阵288x224,扫描视野200x200。薄层3D TOF MRA序列:TR/TE=35/8ms,翻转角30°,采集次数1,层厚1.2mm,像素矩阵192×192,扫描视野200x200。部分患者注射钆喷葡酸胺后3D-CE MRA (对比剂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三叉神经扫描定位:以脑干正中矢状面于桥脑中段水平,出脑干段行经范围作横断面成像,然后平行于横断面脑池段所显示的三叉神经做左右侧斜矢状面。
面神经扫描定位:先经MR常规轴位扫描,在轴位扫描图像中选取鼓室段面神经显示较为完整的层面,以与鼓室段面神经平行的方向行斜矢状位扫描。
2. 结果
所有257例检查对象经过筛查后,除外有桥小脑角区病变,以及磁共振检查存在伪影无法诊断的,有239例对象应用上述扫描序列所得图像对照观察,均较为清楚地显示出三叉神经、面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的关系。其中有6例对象应用3D-CE MRA提高对相应神经与周围血管的显示 。
影像学诊断标准是发现神经变形、移位、扭曲或压迹的形成。扫描结果根据相应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分为三类[1]:①血管和神经无接触156例;其中有症状者4例,无症状者152例。②血管与神经接触49例;其中有症状者12例,无症状者37例。③血管压迫神经34例;其中有症状者27例,无症状者4例。
按照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责任血管分类:①小脑上动脉19例;②小脑前下动脉8例;③基底动脉3例;④其它少见的责任血管4 例。
3. 讨论
3.1 解剖学特点
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是由于相应的脑神经在神经根进出部(root entry zones,REZ)受到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该区被认为是中枢和周围髓鞘的交接区,无雪旺细胞包裹,范围约0.5~1.0cm,对搏动性和跨过性压迫特别敏感[2]。根据面神经的行程,将面神经自脑干发出至内耳门的一段称为“脑桥小脑角段”。脑池段全长约25 mm。面神经出脑干段是血管压迫的关键部位。三叉神经最常见的受压部位是三叉神经出入桥脑处,压迫处位于三叉神经窝。[3]
3.2 影像学检查特点
BSSFP:Balanced 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该扫描序列采用很短的TR、TE和较大的激发角,为连续无间隔扫描,速度快,检查时间短,突出液体高信号,增加液体与软组织对比度。
薄层3D TOF MRA序列:该序列是利用流人增强效应,采用TR较短的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RF脉冲的TR时间远短于组织的纵向弛豫时间(T )。静态组织在弛豫时只有很小的纵向磁化矢量恢复,呈低信号,而未被饱和的质子群(快速血液)具有很大的纵向磁化矢量,呈高亮信号,增加了血流和静态组织间的对比度,能够清晰显示颅神经和血管。[4] [5] 3D-TOF的主要缺点是与成像平面平行的缓慢血流容易产生饱和效应,造成假阳性信号。
常规的CT和X线血管造影检查不易辨别颅神经病变及临近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而且血管造影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式逐渐以核磁共振成像而逐步提高、完善,可以清晰显示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我院采用的开放式0.45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仪,联合应用磁共振BSSFP 3D序列和3D-TOF序列有利于提高三叉神经、面神经出脑区及近段神经干血管压迫性责任血管的检出率和敏感度, 必要时,通过3D-CE MRA提高对周围血管的显示[6],可以为病因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Fukuda H, Ishikawa M, Okumura R. Demonstration of neurovas cular compression in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hemifacial spasm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omparison with surgical findings in 60 consecutive cases [J]. Surg Neurol,2003,59(2):93.
[2]吴承运,刘玉光.三叉神经痛.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2-103.
[3]贾飞鸽,孙希杰,徐乙凯,等.磁共振3D FIESTA序列对三叉神经、面神经颅内段的显示[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5):361.
[4] Fukuda H,Ishikawa M,Okumura R Demonstration of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in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hemifacialspasm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omparison withsurgical findings in 60 consecutive eases[J].Surg Neurol,2003,59(2):93.
[5] Vrs E,Palkó A,Horváth K,et al. 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MR angiography in trigeminal neuralgia on a 0.5T system[J]. Eur Radiol, 2001,11(4):642647.
[6] Zhang H,Maki JH,Prince MR.3D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J].Magn Reson Imag,2007,25(1):13-25.